溴疹
基本内容
溴疹是使用溴化物引起的一种皮疹。溴,Br,原子量79.9,是一种红棕色发烟液体,具有独特的窒息感臭味。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在室温时易挥发。工业上溴主要用于制溴化物、药物、染料、烟熏剂、火眼抑制剂等原料,也用于制造化学试剂、照相材料等。溴是一种对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物质,组织损害程度一般较氯明显。
病因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但可发生抑制后的兴奋现象。口服大量溴化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病儿口有溴味及咸味,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便血不安、乏力、失眠或嗜睡、头痛、眩晕、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等,其后发生情绪异常、激动,严重者有躁狂、谵妄、幻觉、昏迷,或有中毒性精神病;同时并可出现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视觉紊乱,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瞳孔缩小、扩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体温及血压下降,呼吸浅表,心律失常,木僵等。蓄积性慢性中毒除胃肠道症状及精神抑郁、幻觉、记忆力减退、感觉迟钝、手指震颤、步态蹒跚等外,尚可发生痤疮样皮疹。母亲在分娩前服用溴剂者,其新生儿可有溴疹。并对中枢神经有毒性作用,还可引起肾、肝损害。
前驱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溴中毒的主要特征性表现。以中枢神经抑制为主,亦可发生抑制后的兴奋现象。如乏力、失眠或嗜睡、头痛、眩晕、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等,其后发生情绪异常、激动,严重者有躁狂、谵妄、幻觉、昏迷,或有中毒性精神病。
2、消化道症状,口有溴味及咸味,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便血不安等。多见于误服中毒者。
3、其他症状,可出现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视觉紊乱,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瞳孔缩小、扩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体温及血压下降,呼吸浅表,心律失常,木僵等。
诊断
长期服用溴剂之后,溴疹的常见表现为毛囊性发疹,大多数为痤疮样,多见于有毛部位以及颜面蝶状红斑区,应与酒渣鼻相鉴别。典型的皮损还可有水疱或大疱,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结节性皮损,色紫,有时被误认为是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中溴化物水平可达25~400mg/100ml,但溴化物水平之高低和皮损出现之间似无关联。 溴疹的预后多良好,轻者在停用溴剂后可迅速消退。急性反应口服氯化钠每日2~4gm可迅速促进体液中溴的排出。
鉴别
应与其他一些具刺激性和神经毒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相鉴别。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磷化氢中毒。急性氯甲烷中毒。急性碘甲烷中毒等。
溴化物中毒主要表现在精神障碍。约有2/3的病例呈谵妄状态。因此。要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谵妄状态相鉴别。根据病人有无服用较大剂量溴化物的历史。以及起病急。血清溴含量一般在150mg%以上。脑脊液含量在75-250mg%以上。尿溴试验阳性等可资鉴别。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但可发生抑制后的兴奋现象。口服大量溴化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病儿口有溴味及咸味,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便血不安、乏力、失眠或嗜睡、头痛、眩晕、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等,其后发生情绪异常、激动,严重者有躁狂、谵妄、幻觉、昏迷,或有中毒性精神病;同时并可出现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视觉紊乱,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瞳孔缩小、扩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体温及血压下降,呼吸浅表,心律失常,木僵等。蓄积性慢性中毒除胃肠道症状及精神抑郁、幻觉、记忆力减退、感觉迟钝、手指震颤、步态蹒跚等外,尚可发生痤疮样皮疹。母亲在分娩前服用溴剂者,其新生儿可有溴疹。并对中枢神经有毒性作用,还可引起肾、肝损害。
检查方法
治疗方法
西医
1、对误服溴化物者应速饮高渗盐水并探咽导吐,随即以等渗盐水洗胃,其后给予硫酸钠导泻。因溴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氯离子相同,且可互相替代,二者经由肾脏排泄甚少区别,用氯化物后,氯离子排出增加,溴离子相应地增加排出。故对中毒病儿,给服适量氯化铵或氯化钠。合并呼吸道损害者,应注意密切观察,用2%碳酸氢钠作雾化吸入。
2、大量补充液体加速毒物排泄。重症病人可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约2500ml/m2)或加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并可酌用甘露醇及利尿剂,加速毒物由尿排泄。
3、严重中毒可用透析疗法,其他为对症处理。
4、对原有心脏病或心衰、水肿的患儿,不宜应用大量氯化钠,可用氯化铵代替。小儿每日用量为75mg/kg,分4次内服(开始可每小时内服1次),直至血内溴化物降至4.85mmol/L(50mg/dl)以下时停用。如氯化物入量过多,则从组织中游离出来的溴离子来不及由肾排出,致使血清滇的浓度暂时性升高,加重病情,应加注意。
5、溴引起皮炎应每日进食盐6~10g,并由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中医
以催吐为主,如瓜蒂散。组成: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 得快吐,乃止。
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