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细小黄色瘤状皮疹

细小黄色状皮疹常见于急性神经型尼曼匹克氏病,尼曼匹克氏病又称鞘磷脂沉积病,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全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沫细胞。本病为神经鞘磷脂酶缺乏致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导致后者蓄积在单核0巨噬细胞系统,出现肿大,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神经鞘磷脂是由N-酰鞘氨醇与一个分子的磷酸碱在C1、部位连接而成。神经鞘磷脂来源于各种细胞膜和红细胞基质等。在细......
目录

病因

本病为神经鞘磷脂酶缺乏致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导致后者蓄积在单核0巨噬细胞系统,出现肿大,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

神经鞘磷脂是由N-酰鞘氨醇与一个分子的磷酸碱在C1、部位连接而成。神经鞘磷脂来源于各种细胞膜和红细胞基质等。在细胞代谢衰老过程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后。

正常肝脏中此酶的活力最高,小肠亦富于此种酶。此病患者的组织中酶的活力降低至50%以下。患儿全身网状皮系统中可查见富含脂类的直径为20~90μm的大型沫细胞,以骨髓淋巴结等部位为。这种沫细胞又称为尼曼-匹克细胞,通常仅见一个偏位的小细胞核染色质疏松;胞浆充满脂类小滴(胞质体),在未染色上呈“桑葚”状,Giemsa染色时,胞浆呈蓝或蓝绿色,有深浅不一的蓝色颗粒。不同于Gaucher细胞的是: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弱阳性。Schultz反应(检测固醇)呈阳性。亦可用位相显微镜或电镜检查鉴两者。

1914年报道1例,患者在18月龄时死亡。1934年发现本现为神经磷沉积性疾病,至1966年才认识到是由于神经磷脂酶缺乏所致。该酶缺少后,全身神经鞘磷脂代谢紊乱,神经磷脂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神经组织细胞中。

诊断

1、血红蛋白正常或具有轻度贫血;亢时显时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常显示特征空,约8~10 个,具有诊断价值。电镜下这些空系充满类脂的溶酶体数正常,晚期有亢和骨髓明显侵犯时间减少。患者白细胞缺乏神经磷脂酶活性。

2、骨髓象含有典型的尼慢-匹克细胞,常称沫细胞,核细胞直径20~100μm。核较小,或卵,一般为单个,也可有双核。胞浆丰富,充满滴状透明小,类似桑椹状或沫状。电镜下显示小周围有部分膜层结构环绕。用位相显微镜对未染色标本作检查,可显示细胞浆呈小状,与高雪细胞不同。在偏光下观察,小呈双折射性。在紫外线下荧光呈绿黄争。生化特点PAS反应弱阳性,胞浆的小壁呈阳性,小心阴性;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苏丹黑均呈阴性反应。

3、固醇、总脂可升高,SGPT轻度升高。

4、尿排泄神经鞘磷脂明显增加。

5、淋巴结活检均有成堆、成或弥漫性沫细胞浸润。神经鞘磷脂。

6、X线检查:无特征性X线表现,在长期存活病例,由于充脂性组织细胞在大量增殖可表现质疏松、髓腔增宽、皮质变薄,甚至长可出现局灶性破坏区,但无骼膨大畸改变。婴儿期以后受充脂性组织细胞浸润,部可见类似组织细胞增生X症的表现。总之无特异性,仅提供助诊断的依据。

7、测定白细胞或培养的纤维母细胞鞘磷脂酶活性,各型酶的活性不同。

鉴别

1.高雪病婴儿型:以肝大张力亢时,痉挛,无眼底樱桃红斑,淋巴细胞浆无空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骨髓中找到高雪细胞。

2.Wolman病:无眼底樱桃红斑,X线部平可见双上腺肿大,外不变,有弥漫性点状钙化阴影。淋巴细胞胞浆有空

3.GM神经苷酶脂病Ⅰ型:出生即有容貌特征,前高、梁低、皮肤粗,50%病例有眼底樱桃红斑和淋巴细胞浆有空。X线可见多发性发育不全,特是椎

4.Hurler病(粘多糖Ⅰ型):脾大,智力差,淋巴细胞胞浆有空骨髓沫细胞等似NPD。心脏缺损,多发性发育不全,无浸润。尿粘多糖排出增多,中性粒细胞有特殊颗粒。6月后外骼变化明显,视力减退,角膜混浊。

预防

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附脂饮食,加强养。

1.抗氧化维生素C、E或丁羟基二苯乙烯,可阻止神经鞘磷脂M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和聚和作用,减少脂褐素和自由基成。

2.切除适于非神经型、有功能亢进者。

3.胚胎移植已有成功的报道。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管痣

下一篇 心源性水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