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猩红热样皮疹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并发症。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据起病急骤、典......
目录

病因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诊断

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帕氏线、环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

鉴别

应与风疹麻疹相鉴。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预防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供给充分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尽管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小球肾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脖范畴,为“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侵,上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数。治宜清热透疹法,银翘化裁。

(2)热入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苍白,杨梅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疲食少,舌红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痂

下一篇 下半身无汗或少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