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皮下囊肿

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 。有的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
目录

病因

青年时期多发。

症状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含有角质囊肿。系因外伤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角质层为囊壁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含有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为柔软或较硬的囊性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枕部及底,其次为四肢,胸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由皮脂腺囊管塞或狭窄所起皮脂瘀积成。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固醇结晶。

检查

皮肤囊肿应与发生于体表皮肤的各类肿相鉴,有的手术中才能发现。尤其是皮肤下囊肿,因张力过大,有的不移动,而易考虑到纤维

治疗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西医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弊端,容易遗留疤痕,易复发。手术的整个操作过程是: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时,沿着皮纹向设计梭的皮肤切,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因为在皮下,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稍不小心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局部处理。

混淆症状

一、位于真皮囊肿

1.粘液样囊肿

粘液样囊肿多发生于女性。皮损好发于远端指关节侧面,多单发,呈半透明、光滑,柔软,为皮肤色。2.粟丘疹

多见于女性。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发生于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先天性缺损,皮肤磨削术后。原发性皮损好发于眼睑、颧部;继发性者好发于廓、手、前

大小为粟粒大,质硬,挑破见白色皮脂样物。

3.毛囊肿

过去叫皮脂腺囊肿。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部,与表皮囊肿不易区。后者常见于面、颈部。

4.多发性脂囊

皮损好发于前胸中下部、及阴囊。可单发或多发,呈正常皮色或黄色。质软,小者略硬。腔容物为油样或奶状。

5.表皮囊肿

较常见,好发生于青年,儿童,老年少见。正常皮色,、有弹性,质略硬。囊壁为正常皮肤,囊腔充满角质。可单发或多发,常发生于头皮、面部、颈及躯干。

6.气管源性与甲状腺导管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胸骨切迹上颈前或脚。生后不久发生、多单发,损害较小,常伴有瘘管。

7.阴茎中线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皮损位于阴茎侧,尤其是龟|头中线,直径约数毫米。

8.发疹性毳毛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为毛囊性小的囊肿。表面可有痂皮及脐窝。常见于胸部、也可见于四肢、部。

二、位于皮下组织囊肿

皮样囊肿:生后即有、多单发。皮损常位于眼周、面部、中线,体表各处均可发生。其囊腔含有各种表皮附属器,如毛发。

皮下囊肿态大多为,突出皮肤表面为半。一般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因有囊壁包裹,故边缘光滑整齐,与周围组织粘连少,故触之光滑有弹性及囊性感。

其表面皮肤多无炎症,而呈正常皮色。

一般发展有限局性,不会无限扩大造成局部压迫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肤有压痕

下一篇 皮肤黏膜紫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