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盘状红斑

盘状红斑狼疮(DLE)为慢性复发性疾病,要侵犯皮肤,其特征是有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红斑),毛囊栓塞,鳞屑毛细管扩张以及皮肤萎缩等。病因不清。女性多见,3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本病可分两型:①局限型皮肤损害仅限于颈部以上的皮肤,②播型皮损累及全身广泛部位的皮肤。有些作者认为播型容易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遗传景: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NEB/NEWF、MRL1/......
目录

原因

(一)遗传景: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

(二)药物: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先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狼疮样综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高,被认作为药源性SLE遗传素质。药物起的狼?样综征与特发性红斑性狼疮的区为:①临床青海,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少;②发病年龄较大;③病程较短和轻;④中补体不减少;⑤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三)感染:有人认为SLE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慢病毒)感染有。从患者小球皮细胞浆、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另外,患者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体存在,前者通常只有在具有病毒感染的组织中才能找到,电镜下观察这些包涵体样物质呈小管网状结构,直径20~25m,成簇分布,但在炎、硬皮病、急性硬化炎中可亦可见到。

检查

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在20~40岁。皮损好发于面部,特是两颊和梁,呈蝶分布。其次好发于部、头皮、手和手指等处,皮损的特征表现是有持久性盘状红斑,边缘清楚,略微隆起,色素较深,为黄豆至指甲大小,呈盘状或不甚规则,表面毛细管扩张,并覆以黏着性鳞屑,若剥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孔,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隆起,栓在毛囊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进

1.慢性性日光疹斑性日光疹与本病相似,在早期,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病理上均难以区分。但用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诱致斑性日光疹病人的正常皮肤发生日光疹,而对狼疮病人的正常皮肤不能诱发皮损,借此可将两者加以鉴。另外,慢性性日光疹的皮损在暴于日光的部位,皮损无黏着性鳞屑和萎缩。

2.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或早期银屑病可呈蝴蝶,以梁为中分布于面部,可与盘状红斑狼疮相混淆,但皮损活检组织改变有明显不同。此外,脂溢性皮炎一般对局部治疗反应良好,而本病对局部治疗反应不佳。

缓解方法

1.树立乐观情绪,正确地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适当休息,预防感染。避免饮和过度疲劳

2.去除各种诱因,包括各种可能的用药物,慢性感染病灶等,避免刺激性的外用药物以及一切外来的刺激因素。

3.避免日光曝晒和紫外线等照射,特在活动期,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3%奎宁软膏、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5%对氨安息香酸软膏等,其他如冷、X线等过多暴也能起本病的加剧,不可忽视。

4.对肼酞嗪、普鲁卡因青霉胺抗生素和磺胺药要理作用。

5.患者应育,活动期需避免妊娠,若有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宜争取早作治疗性流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肤龟裂

下一篇 皮肤紫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