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皮毛窦

皮毛窦又称藏毛窦,属于畸发育,可出现在枕部到骶尾部间的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多见,可与脊髓裂、柱裂伴发。瘘四周往往有异常的长毛,色素沉着或毛细样改变,有的在其上还有脂肪突出。窦道所处,相应部位可有颅骨、硬膜、棘突、椎、硬膜缺损。无感染时易被忽视。治疗原则:未感染者择期切除,感染者在感染控制后手术。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说。 ㈠先天性 由于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导致皮肤的包涵......
目录

病因

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说。

㈠先天性

由于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确多见。

㈡后天性

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起的肿疾病。近来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病因间裂有 负吸作用,可使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毛发过多过长,毛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落到窦也可使毛干穿透,在发病过程中可见运动改变(图2),但只有一半病例可发现毛发,此病多见于多毛平、皮脂过度活动、间裂过深和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起炎症。美国陆军发生这种病较多,称为吉普病。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 杆菌。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静止的藏毛疾病,单个细菌不到半数,而厌氧菌占58%。奇怪的是葡萄球菌不常见,多数需氧菌为革兰阴性细菌。

诊断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有分泌的慢性窦道,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藏毛窦由症状和体征容易诊断。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 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外科手术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可以完全,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常流水而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 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蜂窝组织炎。

 鉴别

与疖、肛瘘和肿鉴。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部呈黄色有多个外孔,有坏死组织。肛瘘的外肛门近,瘘管向肛门,扪诊有索状物,肛管 ,有肛门直肠脓中病史。而藏毛窦的走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结核性肿与相连,X线检查可见质有破坏,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性 病变。梅毒肿有梅毒病史,梅毒清反应阳性。

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畸胎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畸胎如果较小或无功能,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症状要包括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及其反射异常、阳萎及膀胱直肠括约功能障碍。与椎管其他肿相比较,此类肿患者除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等情况外,还有如下特点:①因为囊肿要位于脊髓下段,锥和马尾部较多,所以腿疼痛者较多,常呈钝痛或剧烈神经性痛;②直肠膀胱功能障碍者较多,约80%以上的病人有排尿排便功能障碍;③运动系统损害可不典型,当囊肿 骶部柱裂时,脊髓下端常被固定于较低部位;④若皮毛窦时,常可以感染,亦有少数皮毛窦者,由于囊容物刺激发热等表现。

对于有颅炎症表现,特是反复发作、部有皮毛窦者,应该首先考虑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的诊断。

 预防

癌肿发生于藏毛窦少见,Phipshen(1981)复习文献仅有32例。病变多为分化良好鳞状细胞癌。伤改变应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 出轿及霉菌样边缘。广泛切除应首选。由于伤广泛应用用植皮或皮瓣治疗。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 为51%。复发率点50%。在初诊时发现淋巴结有转移占14%。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肤皲裂

下一篇 皮肤闪电疼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