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皮下脂肪萎缩

脂肪养不良又称皮下脂肪萎缩、脂肪养障碍。1885年Weir-Miechell首次报道了部分性脂肪养不良(lipodystrophy),后来又有报道患者有颈部、双、胸部脂肪养不良,伴髋部和双腿脂肪沉积的增多,1946年Lawrence报道完全性脂肪养不良,患者脂肪不良为全身性分布,呈完全性或斑状,脂肪的缺乏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脂肪养不良是常染色体隐性......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脂肪养不良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有系;获得性者可能无遗传基础,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人们认为获得性全身和部分脂肪养不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从流、遗传及临床研究中提出的各种假说多认为:全身性脂肪养不良与广泛的代谢性和系统性异常有,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可能会加强脂肪的分解;垂体可能分泌了脂肪动员物质,但垂体切除未能纠正脂肪养不良。另有人发现CRF黑素细胞释放因子和FSH释放因子增加,因此认为下丘要受到损害的位置。也有人提出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破坏说,但许多患者病变呈斑状似乎难以用这个说来解释。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脂肪养不良的系也未明了。

本病最突出的异常是C3降低,但低补体血症和(或)补体激活不是小球肾炎发生的必须因素。

脂肪养不良的患者常发生脏损害,发生率为15%~30%。其脏损害类型为Ⅱ型膜增生性小球肾炎或致密物沉积病(80%),另20%由广泛外周系膜移所致。这两种小球肾炎组织特点与非脂肪养不良患者相同。

有人报道一例Ⅲ型变异型,有这种表型和低清补体及肾病征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由于完全性脂肪养不良常和糖尿病同时发生,故常发现非糖尿病性肾病。其病理表现与无脂肪养不良的糖尿肾病无法鉴。有报道在无糖尿病的患者,病理表现为小球肾炎脂肪养不良与小球病之间的系不明。Tuck等报道他们的患者有很小一部分毛细管存在外周系膜的植入、上皮下和膜沉积物,但总的来说并无特的特征。患者清补体C3水平正常,无蛋白尿功能只有轻微降低。

诊断

1.尿液检查 可见蛋白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脓尿,少数可见肾病征范围蛋白尿

2.液检查 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高糖血症、高胰岛血症、尿素氮、酐升高、清补体C3下降。

常规 X线、B超、CT、电图等检查,可发现脏大小、结构有无异常以及尿路结石等。

鉴别

应与硬皮病及其他脂肪代谢不良性疾病相鉴,另外应与其他原因的肾病征相鉴

预防

先天性者无有效预防措施,获得性者要防止感染和过敏反应,以预防本病发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肤疖痈

下一篇 皮肤无光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