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脓疱

脓疱(pustule),是指容物为脓液的疱,其周围常可见炎性红晕。1、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正常人皮肤由于角质层的保护、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对于细菌感染具有天然的抵抗力。皮肤的化脓性感染除与细菌的毒力大小有外,尚与环境和宿的某些因素有。夏天候炎热,皮肤多汗,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入侵,故脓疱疮多见于夏季。儿童较成人易受感染,暴部位多于覆盖部位,多毛部位容易发生毛囊性......
目录

症状起因

1、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正常人皮肤由于角质层的保护、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对于细菌感染具有天然的抵抗力。皮肤的化脓性感染除与细菌的毒力大小有外,尚与环境和宿的某些因素有。夏天候炎热,皮肤多汗,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入侵,故脓疱疮多见于夏季。儿童较成人易受感染,暴部位多于覆盖部位,多毛部位容易发生毛囊性脓疱疮,患有其他皮肤病或因搔抓、烫洗也易起继发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炎、恶性肿或其他消耗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者,均可降低宿抵抗力,较易招致细菌感染。

2、非感染性脓疱性疾病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隐翅虫皮炎系因毒性刺激起;脓疱性细菌疹与病灶有疱疹脓疱疮常发生于妊娠期。

常见疾病

糖尿病、慢性肾炎、恶性肿隐翅虫皮炎系、脓疱性细菌疹、疱疹脓疱疮等。

诊断

细菌性感染应注意患者生活环境、候条件,有无其他皮肤病脏疾病。其他如初发部位、发展式、有无全身症状及粘膜病变,对诊断也有帮助。

鉴别诊断

(一)细菌性脓疱

为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有接触传染史,常于夏、球季在儿童中流,农村中尤为常见。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极少数为链球菌或两者混感染。

1、葡萄球菌性脓疱

初为在的红斑,很快发展为脓疱,大小犹如黄豆或蚕豆,疱液混浊,疱底部有黄色稠厚的脓球沉积。疱壁先为紧张,1-2d即松弛,易于破裂,周围红晕轻微,数日后疱液干涸,成薄痂。有的脓疱中央先愈结痂,边缘扩展,成环状。脓液外溢或搔抓而自身接种,向周围其他部位传播。好发于暴部位。有轻度瘙痒及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2、新生儿脓疱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要见于新生儿。传染性强,易在产科婴儿室或哺乳。起病急骤,初在正常皮肤上或红斑基底上突然发生大疱脓疱,疱壁薄,易成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可于1-2d波及大面积皮肤,粘膜也可受累。患儿可有高热、惊厥等严重中毒症状,或伴有血症脏感染,病情凶险。有人认为其重症型即为新生儿剥皮炎

3、链球菌性脓疱

脓疱迅速破裂,结成蜜黄色厚痂,周围炎症明显,四周不断有新疱出现,常并发淋巴结炎。重症患者每有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和全身不适。

4、毛囊性脓疱

为毛囊皮脂腺处的表浅性脓疱绿豆大小,黄白色,疱周有红晕,中贯穿毛发,疱壁脆而易破,流出粘稠脓液,随后结痂而愈。好发于四肢及头皮,有轻度瘙痒或灼热感。应与脓疱痱子,后者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常与其他型痱子并存在,脓疱与毛囊无要发生在皱褶处。

5、深脓疱疮(臁疮

见于养不良或久病体弱患者,病原菌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少数可与金黄色葡葡球菌混感染。与脓疱疮不同之处为脓疱较深,中坏死,黑褐色痂,严重时成蛎壳状厚痂,痂下积脓、溃疡。愈较慢,疼痛明显,伴有局部淋巴结肿。

(二)无菌性脓疱

1、连续性肢端皮炎

常先有肢端外伤甲沟炎,随后在其周围发生成群无菌性脓疱,逐步向上蔓延,波及手掌及其他各指,脓疱可发生于甲下,造成指甲落。脓疱后,又可在原处发生新的脓疱,如此反复发生,造成瘢痕及手指残毁畸,粘膜也常受累,常伴沟状。相当长时间皮疹可限于一侧,以后波及对侧,亦可向上蔓延到达腕部或泛发全身。病程迁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外伤及感染叮促使本病发生。

2、脓疱性银屑病

系特殊态的银屑病。据皮疹表现可分为两型:

(1)掌脓疱

仅限于掌部,反复发生成群脓疱,从针头到米粒大小,数日后干涸、结痂屑。累及甲床时,造成指甲破坏。脓液细菌培养阴性。

(2)泛发性脓疱

可发生于常性银屑病的某一时期,或一始即为脓疱型。初为大炎性红斑基底上出现密集的针头到绿豆大的脓疱,可以融脓疱干涸后鳞屑。损害可此起彼伏,累及全身皮肤,甲床也可以发生小脓疱,造成指甲落,局部有疼痛及烧灼感,常伴有热等全身症状

3、疱疹脓疱

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分泌紊乱、中毒及感染有脓疱态及发生情况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无法区,伴有较重的全身症状,但本病绝大多数发于妇女妊娠期,有的分娩后即缓解消退。脓疱性银屑病则可能有银屑病的病史或伴有常型银屑病损害,对氨蝶呤及甲氨蝶呤的效果较好,为两者的鉴要点。

4、角层下脓疱

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皮肤病,损害为成群的表浅脓疱,发作甚快,1~2d即消退。脓疱呈环状或匍状排列,好发于胸、、腋下等处,好发于中年女性,无全身症状,有轻度痒感或烧灼感。

5、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是一种毒性昆虫,夏季繁殖,昼伏夜出。当成虫停留于皮肤时,如果有意无意中损伤虫体,即释出毒素,于数小时至1~2d出现紫红色基底上成群粟粒大的脓疱,呈带状或环状分布,中央有紫黑色区域疼痛明显,面积广泛者可淋巴结肿大及发热。损害上沾染的毒素可以接触传播。本病多见于夏季,有昆虫接触史,不难诊断。

检查

1、体格检查

注意脓疱的大小、态、深浅、紧张度、周围有无红晕、脓液的色及稠度、有无分层现象、成群或在分布、痂的厚薄、愈后有无瘢痕。注意有无其他损害、粘膜病变及脏疾病。

2、其他检查

细菌培养及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1、病情严重者应予以全身治疗,治疗时首选青霉素

2、轻者可外涂龙胆紫溶液,莫匹罗星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

预防措施

1、普及卫生教育,尤其对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员、教养员,以防本病流

2、隔离消毒,防止接触传染。

3、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处皮肤损伤。

4、宜早治疗,早隔离。如有湿疹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应早期积极治疗,切忌搔抓。

5、注意清洁卫生,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脓痱

下一篇 难治性溃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