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导管
部位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再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
形态
结构
胸导管自乳糜池上行于脊柱前方,在主动脉后方穿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脊柱前方继续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后,向前弓状弯曲称胸导管弓arch ofthoracic duct,弓顶约平第6~7颈椎高度,多数继续向前下汇入左静脉角,少数可注入左颈内静脉。
通路
病症
胸导管上段和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故胸导管损伤伴有纵隔胸膜破损时可引起左侧乳糜胸或右侧乳糜胸。
是由胸部的穿透伤或钝性创伤,胸导管位于后胸壁胸膜外,如胸膜同时破裂,乳糜液直接流入胸膜腔形成乳糜胸;如胸膜完整,流出的乳糜液先积聚在胸膜外,逐渐增多,压力增大,胀破胸膜,溢入胸腔再形成乳糜胸。损伤性乳糜胸的真正发病率可能比报道的要高,因为许多只有少量乳糜液的病例难以查出,而在诊断成立之前早被吸收。
胸部手术中如发现胸导管损伤,乳糜液漏出,或高度怀疑胸导管损伤,可低位结扎胸导管,对预防术后发生乳糜胸。若无明显损伤胸导管的迹象,不主张结扎胸导管。王云杰总结了72例中段食管癌切除时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例,其乳糜胸发生率为9.7%(7例),且高位结扎者乳糜胸发生率高于低位结扎者。高位结扎胸导管造成梗阻,术后近期胸导管内压力升高;如此时进食高脂肪饮食使乳糜流量增加,反而导致胸导管破裂而发生乳糜胸。因此如无有胸导管可疑损伤征象,不主张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更应避免高位结扎术。
特殊说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