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
颈静脉
颈静脉球瘤
又名类颈动脉体瘤、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副节瘤,发生于颈静脉球或舌咽神经鼓支(鼓副节)附近,位于中耳骨板下及其附近,少见。
肿瘤自黄豆至鸽卵大小。圆形或卵圆形,外观似血管瘤,有完整包膜,质实而脆,切面呈红色、棕红色,血管特别丰富者呈紫褐色,往往有陈旧或新鲜出血灶,镜检见瘤组织类似正常的颈动脉体,由表皮样细胞(主细胞)组成巢或索状结构,巢间为富于毛细血管的间质,间质血管可扩张成窦样。
症状表现为患侧耳道的反复出血,伴有耳鸣及进行性耳聋,后期可有耳部疼痛、面瘫、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损害。肿瘤位于颈静孔附近则有后组颅神经损害症状如喉音嘶哑、饮食呛咳、病侧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等。如侵及颅中窝,或颅后窝,则可有颞叶、小脑及脑干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耳道内或上颈部可见肿物。颞部耳后部及颈部常可听到血管性杂音。头颅X线片可见中耳腔、颅中窝底骨孔及骨板的异常扩大与侵蚀。肿瘤局限,于耳内者可由耳科手术切除,有颅神经损害者,可由耳科及神经外科合作手术切除。病变广泛手术不能全切时,可行放射治疗。肿瘤全切者预后良好,广泛侵犯硬脑膜及颅内结构者预后不良。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