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
位置
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筛骨迷路内,由气化程度不同的含气小房构成,每侧有3-18个小的气房,气房的大小、排列及伸展范围极不规则,两侧极不对称。筛窦小房变异很大,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发育良好的筛窦,其气房可伸展入额窦底部、蝶窦上方或侧方、上颌窦后上方及额骨眶部等处,个别的还可通过鼻中隔到达对侧鼻腔或向上伸入鸡冠。
形态
筛窦呈锥形,尖在前端,底在蝶窦前面。从整体看筛窦的形态为前窄后宽、上窄下宽的长立方体,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下径大于横径。成人筛窦前后径为40-50mm,上下径为25-30mm。横径前后不同,后部宽20mm,前部宽不超过10mm。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的骨板,参与构成前颅底。筛顶板长平均为28.8mm,筛顶板前端、中部和后端平均宽分别为7.5mm、9.2mm和9.6mm。筛顶壁是一向后向倾斜的骨板,其向内倾斜11o,向后倾斜27o。筛顶壁厚度前后稍有差别,前部薄(0.8mm),后部稍厚(0.9mm)。依窦口的部位将筛窦分为前、中、后3组。其中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
蝶窦(sphenoidal sinus)位于蝶骨体内,左右各一,均各通过其前壁的孔开口于蝶筛隐窝。与后组筛窦一起构成后组鼻窦。
分三型:甲介型(3%)气化及发展比较差,窦腔后缘与鞍结节垂直线之间有较厚骨质;鞍前型(11%)气化与发育好于甲介型,但不及鞍型,窦腔后缘与鞍结节垂直线一致,即蝶窦恰位于蝶鞍之前。鞍型(86%)气化及发育最好,重鞍结节道鞍背呈垂直线,整个蝶鞍底部与蝶窦之间只隔一层薄骨板。
分型有助于经蝶窦垂直瘤手术时选择术式,甲介型与鞍前型不适合经蝶窦垂体瘤摘除等蝶鞍区手术。
蝶窦各壁:1 外侧壁与颅中窝,海面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管毗邻,气化比较好的蝶窦中,此壁非常薄或者缺损,使得上述结构裸露于窦腔内,手术不慎将出现失明和大出血,;2 顶壁上方是颅中窝的底,呈鞍型,称蝶鞍它承托脑垂体。 3 前壁参与构成鼻腔顶的后段和筛窦后壁。上方近鼻中隔处为蝶窦自然开口。沿前鼻棘至鼻甲下缘中点的连线,向后至蝶窦前壁,是临床常用探查蝶窦开口的方法。 4 后壁骨质比较厚,比邻枕骨斜坡。 5 下壁即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翼管神经孔位于下壁外侧的翼突根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