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胆总管

胆总管 总管(Common bile duct)是总管和胆囊管在十二指肠韧带而成的人体器官部位,向下与管相会,全长约7cm~ 9cm,直径0 .6cm~0 .8cm。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腺段、十二指肠段四段,在周围有括约包绕。总管为人体易发疾病部位,常见疾病有总管结石小儿先天性总管囊肿管扩张症、先天性管囊状扩张等。总管初向后下于小......
目录

概述

胆总管总管初向后下网膜右缘,在门静之前,固有动脉的右侧,继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向右下倾斜,在十二指肠动脉的右侧与之伴,之后在头后面转入头和十二指肠,在此处总管位置与周围器官常有变化,在十二指肠降部中1/3处的后侧与管相遇,两者并斜穿该部肠壁,两管多在肠壁,然后于肠。总管的程及与周围器官系对该部位的手术及诊断黄疸性疾病十分重要。总管可因结石、附近肿物压迫而发生梗阻,黄疸

解剖结构

胆总管总管长约4~8厘米,直径约6~8毫米,有一定舒缩功能,它在固有动脉右侧、门静,下十二指肠韧带中,向下十二指肠上部后,至头与十二指肠降部间,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在此处与管汇成略膨大的总管,叫十二指肠大乳头端。在周围有发育不等的环平滑包绕,称为括约。在总管末段乃至管末端周围,亦常有少量平滑包绕成的括约。平时括约保持收缩状态,由分泌的胆汁左右管、总管进入胆囊贮存。进食后不久,由于食物和消化液的刺激,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胆囊收缩和括约舒张,使胆囊中贮存的浓缩胆汁胆囊管、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与胆总管相关的疾病

总管囊肿

总管囊肿总管的囊样扩张。其远端常伴狭窄或不完全阻塞。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已报道的病例约1/3于10岁后作出诊断,实际上症状始于1~3岁之间。女与男之比为4:1。若囊肿症状始于新生儿后期,应与锁鉴,如及时诊断,可手术治愈并避免发展为硬化

病因尚无定论。多数者对总管囊肿成认为并非真的发育缺陷,而是妊娠晚期子宫或新生儿期的病毒感染所致(可能是乙型炎病毒或风疹病毒);亦有认为系总管壁层的先天性薄弱伴远端阻塞,乏特壶瓣膜成或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壁时的角度过于弯使阻塞之上出现囊样扩张。此外尚可能由于胰酶反流入总管,起总管远端组织的破坏、炎症、纤维化及狭窄,而其近端扩张。

临床有三个要表现即间歇性、阻塞性黄疸囊性肿块腹痛。病儿多有上述一个或二个表现,仅少数病例(约10~20%)三者俱全。起病缓慢,新生儿后期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大便灰白,尿色深,但多间歇性缓解。婴儿常以腹胀发热呕吐为其临床特点。年长儿多呈慢性反复过,约60~70%有轻度黄疸或右上疼痛,疼痛为隐痛或胀痛或反射到部。绝大部分病儿于右上缘下可扪及囊性肿块,肿块大小可于几天有改变。常伴管炎而有发热黄疸腹痛症状复发。当肝脏呈进性损害,细胞破坏、纤维化时黄疸可持续。

从幼年时期始间歇出现前述1~3种典型表现时应考虑此诊断。若肿块变小的同时黄疸腹痛亦减轻则可高度疑及总管囊肿黄疸属阻塞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肠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并推向左前。超声波检查相当于囊肿部位出现平段。静道造影、同位素扫描(用131Ⅰ活性玫瑰红,见此染料积储于囊肿)或CT可协助诊断。延误诊断时可出现胆汁硬化胆汁腹膜炎。偶见囊壁成癌肿。

切除囊肿的理想手术为作Roux-y式囊肿-空肠术,重建道系统。预后视手术前硬化程度和术后有否并发管炎而定。

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总管里患有结石,本症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结石的来源,分为继发性总管结石和原发性总管结石。前者是胆囊里的结石通过胆囊进入总管里的;后者是在总管里成的,结石绝大多数是色素结石。临床表现为患者平时会有上隐痛、饱胀不适、打呃和嗳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不适。当结石阻塞总管并继发细菌感染管炎时,患者就会有明显的不适,要的症状部疼痛、黄疸发热。B型超声有诊断意义。治疗原则是机械碎石和手术取石。

可分为原发性总管结石和继发性总管结石。继发性总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较粗或胆石较小,结石胆囊进入总管;另一种情况是由结石掉入总管总管结石多为色素性结石总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夏柯(Charcot)三联征,即寒战与高热、腹痛黄疸。但也有症状不典型者。诊断要依据B超、窥镜逆管造影(ERCP)或管造影(PTC)。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法是窥镜下括约术(EST),其次是总管切取石,术后总管残余结石可通过T管窦道道镜取石。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

适应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患者。

2.源性腺炎患者。

3.总管扪及结石或蛔虫。

4.结石

5.严重外伤或切除,以及管修复或术后,应总管切流。

术前准备:

对术前有黄疸的病人必须超声、CT、ERCP或PTC检查,以明确黄疸的性质,阻塞部位及程度。其他同胆囊造瘘术。

麻醉与体位同胆囊造瘘术。

手术步骤

1.切:取右上或肋缘下斜切

2.采用顺胆囊切除术同样法暴十二指肠韧带,文氏孔塞块小纱布,切总管前面的腹膜

3.切总管:暴总管后,于十二指肠上缘1cm处,常规进试穿,于穿刺针眼两侧各缝一条支持线,提起支持线,用尖刀沿纵轴切总管前壁约2cm。

4.用胆石钳或道刮匙取出总管和左右结石,用道探子或导尿管探查左、右管及总管末端是否通畅。

5.将导尿管依次插入左、右管及总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

6.放置T管:将T管送入总管后结总管前壁,再由T管慢慢注入生理盐水,检查总管缝处有无液体漏出。也可再T管做术中道造影。

7.冲洗腔,于文氏孔另置一枚乳流,于右壁另戳将两者出体外。将网膜包绕于总管周围。逐层缝壁切

术中要点

1.总管穿刺时,如抽得胆汁、确定为总管。观察其性状、色,做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亦可测量压力及道造影。

2.总管切流同时需要切除胆囊者,应先做总管切流, 后切除胆囊

3.总管前有管解剖变异:有的胆囊动脉动脉或门静总管前横跨,注意勿使损伤。

4.结石,由总管切取石较困难时,可扩大的总管切术,切总管前面的腹膜直至左、右管分叉部,取净左、右管一级分支结石后,进而探查右前、右后、左以及左外有无结石及狭窄。

5.探查总管下端有无狭窄时,应先用导管试探。如能顺利通过10F号导尿管,则示下端无明显狭窄;如不能通过8F号导尿管,则说明下端有狭窄,此时更换金属道扩张器5号探子(直径5mm),如稍加压力后可通过狭窄段,并有阻力突然消失之感,多为乳头部的膜样狭窄。可逐次更换6号、7号探子进扩张。如5号探子不能通过,可更换3号探子,若仍不能通过,表示管远端有严重瘢痕性狭窄。应用道扩张器探查管下端时,切忌强扩张和使用暴力,否则易成十二指肠内壁损伤或道下段假道成。

6.对于难以取出的胆石,或为判定管局限狭窄的原因,可使用道镜或带气囊导管

7.管T流管应据不同要求,不同流部位而裁剪成不同状。一般短两端各留1.5~2cm,长对侧中央剪一小孔。在管较细,为泥沙样结石的病人,可将短对侧纵并剪除部分管壁。为了从总管流双侧道,则可用Y流管。

术后处理

1.如术后胆汁流量突然减少,病人右上疼痛、发热,多为T管被胆石胆汁、脓块所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反复抽吸,多能恢复通畅。

2.T管拔管指征:①病人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胆汁澄清,量逐渐减少。②术后2周管3~5天无不良反应。③术后3周T管造影明窦道成完全,、外管及oddi括约通畅者。需要注意的是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病人,一般术后2周时管炎症仍然存在,其流时间应长一些,拔除T管时间应管炎严重程度适当延迟。

3.严重道梗阻病人,因细胞长期受高压影响停止分泌,有时术后1~2天胆汁分泌量很少,不必特殊处理。

4.如T管不慎落,应立即用导尿管由原孔插入流。

5.对于管残留结石,可于手术后4周,通过T管,放入纤维道镜取出。

6.其他同胆囊造瘘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外胆道

下一篇 腹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