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尺侧腕伸肌

侧腕伸为前后群浅层伸之一,为一长梭,位于尺骨后缘外侧。起自肱骨外上裸、前筋膜尺骨后缘。向下移为长支持带止于第五掌骨底后面。较发达、健细长,占全长1/4-1/5。此收缩可伸腕,受桡神经支配。侧腕伸位置表浅,易解剖,扁平细长,厚薄比较均匀,键性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在肉移植后重建供所需时间短,避免了因肉宽厚使肉中部位严重缺坏死,其门比较恒定,神经变......
目录

解剖学特点

侧腕伸位置表浅,易解剖,扁平细长,厚薄比较均匀,键性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在肉移植后重建供所需时间短,避免了因肉宽厚使肉中部位严重缺坏死,其门比较恒定,神经变异少,避免了因去神经不全而影响肉存活的难题。有者研究报道间后神经旋后下缘后,由侧到桡侧发出6个分支,其第3分支支配侧腕伸,且大多单干发出,在门处可发出2-4分支。

辅助结构

侧腕伸神经支配和

1、侧腕伸的支配神经要来自间后神经侧腕伸支。该神经多为1支入(10/20;)2支入(8/20);3支入(2/20)。由起始点至门处长度为(16.6士3.1)mm;支起始部位的宽度为(1.1士0.3)mm;支发出后一般以12级分支式于近端l乃处桡侧深面入。入处位于肱骨、外裸连线下(81.6士9.8)mm。其各神经支均发自间后神经,我们发现其可分为3种类型:I型(6/10)神经大多以1支式由的桡侧1/3深面进入,入后发出两支初级分支:一支水平支,一支向下的分支:水平支又发出一支向上的分支支配的近端1/3,下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断发出分支支配肉。Ⅱ型(3/10)神经大多以2支式在近端深面入,入后沿中央健两侧平沿途发出多个细小的神经分支。Ⅲ型(1/10)入时在的近中1/3-2/3处桡侧深面分为三支初级分支入,最上支又发出一支向上的分支支配的近端,中间支是单独水平走的一支,最下支又分为纵向走的两支,走向肉的尾点,各神经分支在走的过程中,发出数个小分支。

2、侧腕伸供是多源性的,要来自间后动脉间返动脉分支,其中间后动脉往往发出支与间后神经过造影后清晰可见其间后动脉间返动脉分支,其供类型要为管蒂型。间返动脉分支往往在的近端1/3入,入后发出数支二级分支走向的远端,间后动脉近中1/3处发出支与神经,入动脉往往沿中央键纵向走,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发出分支支配肉。间后动脉还发出一些段性的分支支配的中下2/3。各动脉分支在支,成丰富的动脉网。

运动机制

侧腕伸不仅是手的伸,也是手的.作为伸,它与两条挠侧肉以及指总伸协同作用。只要手部保持握拳,后者便具有伸直手部的能力。作为,它与侧腕屈协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要点是,在腕部的生物力侧腕伸起重要作用,即拇指动外展时,如果没有侧腕伸的协同收缩,将不可避免地伴有手部不时宜的外展。一侧的侧腕伸与另侧的拇长展拇短伸尾点相对,因而作用该相反,亦即侧腕伸,另两理应为手部外展,但实际上不是如此。拇长展拇短伸的收缩并未使手部外展,而仅外展拇指.这是因为侧腕伸的协同收缩,中和了预期的手外展。换句话说,侧腕伸收成份对拇指的单纯外展是不可缺少的。

相关临床技术

1、带神经肉移植仍然是重建手和面部等运动功能缺失的有效手术法,临床上理想的供应具备两个条件,即供能提供受区所需的足够力和收缩幅度,同时,肉切取后又不至于起供区的功能障碍。

2、临床上侧腕伸常被选作供用于转位、重建各种因神经损伤或肉缺失所致的手运动功能障碍,或作为皮瓣转移修复邻近区域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该的应用均取完整的肉转位,仅能修复手的单一功能缺失,术后对腕的功能及维持腕部的稳定性等有一定影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指伸肌

下一篇 旋后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