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桡侧侧屈肌

桡侧侧屈桡侧侧屈是腕桡侧侧屈,是腕屈的重要组成部分,腕桡侧屈沿桡骨侧缘紧后向下,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在腕部包有滑膜鞘。腕屈:位于前侧的屈腕关节肉。有腕桡侧和侧屈,起始于肱骨侧上髁和尺骨鹰嘴。腕桡侧屈沿桡骨侧缘紧后向下,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在腕部包有滑膜鞘。腕侧屈于腕桡侧屈,向下止于副碗。腕桡侧切适用于腕舟......
目录

概述

腕屈:位于前侧的屈腕关节肉。有腕桡侧和侧屈,起始于肱骨侧上髁和尺骨鹰嘴。腕桡侧屈沿桡骨侧缘紧后向下,止于第2(有的为第3)掌骨近端;止在腕部包有滑膜鞘。腕侧屈于腕桡侧屈,向下止于副碗

腕关节显露途径

腕桡侧切适用于腕舟骨折延迟愈或不愈术等。手术步骤:切起自第一掌骨基底部,腕桡侧窝部,并稍斜向侧于拇长、短伸之间,向近侧做长约5cm切。切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头静、桡神经浅支。于桡神经浅支与拇短伸之间切筋膜,显拇长伸拇长展拇短伸,再向深面解剖分离,显桡动静。然后,将头静、桡神经浅支及拇长伸牵向侧,将动脉拇长展拇短伸牵向掌侧,切腕桡侧副韧带关节囊,即可显桡骨突、舟及大小多角。腕掌侧切适应症为:①月位切复位术。②月摘除术。③腕管切减压术等。手术步骤:切自大小际间皱纹处始,向腕横纹近侧做长约6~8cm的“S”。切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腕掌侧韧带,牵掌长腕横韧带。纵腕横韧带,显腕管及其容。将正中神经分离后,用皮膜牵向桡侧保护之,并将掌长、桡侧腕屈拇长屈牵向桡侧,指深、浅屈牵向侧,即可显关节囊。腕侧切适应症为:①腕关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②腕关节滑膜切除术。③腕关节术及桡骨下端肿切除术。手术步骤:切自第3掌骨基底远侧2cm始,向腕上做长约6~8cm的“S”。切皮肤及皮下组织,牵皮下静及前侧皮神经,纵筋膜及腕韧带。将拇长伸牵向桡侧,指总伸,示指固有伸牵向侧,即可显关节囊。切关节囊,即可显腕掌关节及桡腕关节

应用

桡侧腕屈H反射在神经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颈椎病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受累在神经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评估较易受到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颈椎病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H反射的相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客观地评估。

桡侧腕屈H反射由Deschuytere于1976年首次报道,Sabbahi及其同事通过对不同头部姿势对桡侧腕屈H反射的影响进研究后明了神经受压时可起桡侧腕屈H反射的变化,进而明确了桡侧腕屈H反射对于神经颈椎病的诊断价值。1981年Jabre首次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桡侧腕屈H反射,此后该法被广泛应用于桡侧腕屈H反射的研究之中。这要是由于表面电极较之针电极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到桡侧腕屈H反射的波幅,但由于前由正中神经支配的肉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密集,故通过表面电极所记录到桡侧腕屈H反射的各项参数容易受到其他肉来源的容量传导的影响。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同圆针电极作为记录H反射的法,由于同圆针电极要记录针芯与针外套筒之间的电势差,故其只记录局限在针尖周围直径500μm范围纤维所产生的波幅以及直径2.5mm范围纤维所产生的记录电位。因此使用同圆针作为记录电极可以明确H反射确实来源于桡侧腕屈,而非其他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肉,从而记录到可靠的M波及H反射的初始潜伏期。除容量传导外,另一类容易混淆桡侧腕屈H反射的电生理因素便是F波,F波通常于超强电刺激时自运动纤维传入换元后又自运动神经纤维传出,由于F波潜伏期与H反射较为接近故容易造成混淆。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由弱到强的电刺激,进而观察到了所有可得H反射波幅由小至大,而后又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这一典现象,从而明确地与F波进了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旋前圆肌

下一篇 掌长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