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三角肌

三角肌 三角(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肩部的膨隆外即由此成。束分前、中、后3部。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肱肌二头三头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冈下的外侧部。恰对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冈下和冈下筋膜......
目录

基本简介

三角肌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肱肌二头三头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冈下的外侧部。恰对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冈下和冈下筋膜纤维向外下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粗隆。该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厘米。

起点:前部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束起自肩峰,后部束起自肩冈。

止点:肱骨三角粗隆。

支配神经发自神经丛的腋神经

组织机能

三角肌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在肩关节处屈和旋。中部纤维收缩使上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外展。此外,该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相关组织

的深面,三角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困难。从三角深面观察,可发现该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比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动范围有限,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后部束的结构与中部不同,为彼此平纤维,前部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后部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束使肱骨收。该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受腋神经支配。

相关疾病

1、三角挛缩症通常是由反复肉注射、外伤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临床要表现为肩关节收功能障碍、肩关节外展挛缩、三角明显的纤维索条、翼状纤维索条处皮肤凹陷。三角纤维索条结构是诊断三角挛缩症的重要征象。

2、三角可分3个部分挛缩,即前部分(锁骨部分)、中间部分(肩峰部分)、后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由长横纹纤维组成,中间部分是羽状,这种纤维短但多,在平边缘,插入3条类似的在分布的中,这些起止于三角粗隆。这些短的斜纹纤维化可使在的并,然而它们并非正常的连接在一起。因此,仅仅一些纤维纤维变性就能导致三角挛缩。这种中间部分的特定结构常把它作为肉注射的适位置可能是导致三角挛缩症频繁的原因。挛缩组织要发生于三角中束和深筋膜,少数为后束,与皮下组织粘连,挛缩索条纤维化、白亮,关节时挛缩索条明显紧张。病理显示挛缩的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伴横纹萎缩或消失,三角表面的线状沟、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虽然大多数三角挛缩症患者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很容易诊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视。纤维索条的存在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也是做出正确诊断的要依据。传统意义上,纤维索条的发现往往通过触诊,但触诊发现纤维索条仅仅是局限于有明显张力的患者,与触诊相比,MR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对治疗式尤其是对手术指导有重要的作用。

3、治疗:均手术治疗。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侧纵切,皮下脂肪组织纤维性变,尤以皮肤凹陷处皮下组织三角有粘连,切筋膜后,即可发现三角中部有一纤维索带,该纤维索带从肩峰延伸至三角止点,界限清楚;本组4例纤维索带坚硬,深达膜,呈瘢痕状,3例三角后部也有部分纤维化,逐步切断白色纤维索带过程中,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正常,固定,肩关节可充分收。

4、总之,三角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该病无自限性、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法,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接受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前锯肌

下一篇 冈上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