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上肢肌

指上肢的组织,包括上肢带、前手肌上肢(7张)上肢带上肢带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止于肱骨,能运动肩关节,并能增强关节的稳固性。1.三角deltoid 位于肩部,呈三角。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冈,束从前、外、后包裹肩关节,逐渐向外下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的覆盖,使肩部呈。作用:使上外展,前部束可使上屈和旋......
目录

概述

上肢肌图册指上肢的组织,包括上肢带、前手肌上肢(7张)

分述

上肢带

上肢带上肢带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止于肱骨,能运动肩关节,并能增强关节的稳固性。1.三角deltoid 位于肩部,呈三角。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冈,束从前、外、后包裹肩关节,逐渐向外下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的覆盖,使肩部呈。作用:使上外展,前部束可使上屈和旋,而后部束能使上伸和旋外。

2.冈上supraspinatus 位于深面,起自和冈上窝,束向外经肩峰和韧带的下,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的上部。作用:使上外展。

3.冈下infraspinatus 位于冈下窝的一部分被三角覆盖。起自冈下窝,束向外经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的中部。作用:使上旋外。

4.teres minor 位于冈下的下,起自外侧缘面,止于肱骨大结的下部。作用:使上旋外。

5.teres major 位于的下,其下缘被包绕。起自下角的面,束向上外,止于肱骨小结。作用:使上收和旋

6.subscapularis 位于肩下窝束向上外经关节的前,止于肱骨小结。作用:使上收和旋

覆盖肱骨,以侧和外侧两个间隔分隔。前群为屈后群为伸。(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二头和深层的肱肌肱肌

1.二头biceps brachii 呈梭,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起自盂上结,通过肩关节囊,节间沟下降;短头在侧,起自突。两头在的下部并成一个,并以一个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

2.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二头短头的后,起自突,止于肱骨中部的面。作用:协助上前屈和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二头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三头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起自盂下结,向下大、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面;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面。向下3个头会以一个坚韧的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后伸和收。

位于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后(伸)两群,大多数是长,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和手,位于近侧,细长的位于远侧,所以前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的前面和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自桡侧向侧依次为旋前、桡侧腕屈掌长侧腕前1屈。(1)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向下止于桡骨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起自肱骨上髁及前筋膜

(2)旋前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旋前。

(3)桡侧腕屈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palmaris longus:很小而细长,连于掌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膜。

(5)侧腕屈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作用:屈腕和使腕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即指浅屈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的上端为浅层所覆盖。起自肱骨上髁、尺骨桡骨前面。束往下移为4条,通过腕管和手掌,分进入第2~5指的屈鞘。每一个在近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23.第三层 有两块,位于桡侧的拇长屈和位于侧的指深屈。(1)拇长屈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间膜,以长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指骨关节

(2)指深屈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du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间膜,向下分成4个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的深面分进入第2~5指的屈鞘,在鞘穿指浅屈两脚之间,止于远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关节、近侧指骨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的小,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分为浅、深两层。

31.浅层 有5块,自桡侧向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桡侧腕短伸指伸指伸侧腕伸。这5块以一个共同的伸起自肱骨外上髁。(1)桡侧腕长伸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于长,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的后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extensor digitorum:向下移为4条至第2~5指。在手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之间有间结相连,各越过掌骨头达指向两侧扩展为扁的结构,称指膜。

(4)指伸extensor digiti minimi:细长,长侧至小指,止于指膜。作用:伸小指。

(5)侧腕伸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收。

42.深层 也有5块从上外向下依次为旋后拇长展拇短伸拇长伸指伸。(1)旋后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旋后。

其余4块均起自桡尺骨间膜的面。

(2)拇长展abdu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指骨底。

(4)拇长伸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指骨底。

(5)指伸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膜。

手肌

手肌运动手指的,除来自前的长(手外在)以外,还有位于手掌部止于手指的手肌(手),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和侧3群。(一)外侧群

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成一隆起,称际thenar,有4块,分浅、深两层排列。

1.拇短展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外侧。

2.拇短屈flex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侧。

3.拇对掌opponens pollicis 位于拇短展的深面。

4.拇收adductor pollicis 位于拇对掌侧。

上述4作用可使拇指作展、屈、对掌和收等动作。

(二)侧群

在手掌小指侧,成一隆起称小际hypothenar,有3块,也分浅、深两层排列。

1.小指展abductor digiti minimi 位于浅层侧。

2.小指短屈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位于浅层外侧。

3.小指对掌opponens digiti minimi 位于上述两深面。

上述3可使小指作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三)中间群

位于掌,包括4块蚓状和7块

1.蚓状lumbricales 为4条细束状小,起自指深屈桡侧,掌指关节的桡侧至第2~5指的面,止于指膜。作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骨关节

2.间掌侧palmar interossei 3块,位于第2~5掌骨间隙,起自掌骨,分第2指侧第4、5指桡侧,止于指膜。作用:使第2、4、5指向中指靠近(收)。

3.dorsal interossei 4块,位于掌骨间隙侧,均以两个头起自相邻掌骨,止于第2指侧,第3指桡、侧、第4指的侧指膜。作用:以中指的中线为中外展第2、3、4指。由于也绕至第2~5指面,止于指膜,故能协同蚓状屈掌指关节、伸指骨关节。[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腰方肌

下一篇 斜方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