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跖骨

跖骨 跖骨(metatarsus, metatarsal bones):又作“蹠(zhí)”。属于长,共5块,由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跖骨跖骨近侧为底,中部为体,远侧端为头。辞海中的解释,组成足底的小型 长。相当于手的 掌骨。介于 跗骨趾骨间。(如图)人体位置 在人体中,每足有五块,连于 踇的称 第一跖骨,以下依次为第二至第五跖骨跖骨组成足底的小型长。共有5块,从侧向外......
目录

基本解释

跖骨跖骨跖骨近侧为底,中部为体,远侧端为头。

辞海中的解释,组成足底的小型 长。相当于手的 掌骨。介于 跗骨趾骨间。(如图)

人体位置 在人体中,每足有五块,连于 踇的称 第一跖骨,以下依次为第二至第五跖骨

跖骨组成足底的小型长。共有5块,从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跖骨底分与楔骰骨的前面构成关节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共同构成凸向上的足弓,是人体直立、步及负重时重要的装置,如果足弓塌陷,便扁平足跖骨头与相应的近趾骨构成关节

人体足骨(足前半部由五块跖骨构成,位于后足跗骨与脚趾骨之间)

跖骨头软骨炎

多数人认为本病发病多半与外伤,而积累性劳损较单次损伤的可能性大,活在跖骨关节面的 骺关节不全骨折的基础上产生。也有人认为由于第2跖骨长于其他跖骨,而且在第二跖骨近端又被第三块 契所包绕,活动度最小,负重时跖骨头承受应力最大,故易导致缺坏死。另外,女孩足部肉力量较弱, 足弓较低,造成2、3跖骨骺负重更多,这可能为本病多见于8-17岁女孩的原因。

相关结构

关节侧的韧带扁而薄,相邻骼间呈纵,横或斜分布。除第1、2跖骨间无韧带外,相邻跖骨间、楔间、外侧楔骰骨间和侧楔与第2跖骨基底部之间均有韧带相连。在关节侧,胫向远端延伸的纤维连接3块楔和第1~4跖骨基底部,成一个韧带群;侧楔与第1、2跖骨基底部各有韧带相连;外侧楔骰骨与第3~5跖骨基底部有一横韧带相连。关节韧带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维持关节稳定的结构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一般多在13岁以后发病,尤以8-17岁的女孩多见,约占75%。左右测发病相近,10%为双侧同时发病。多见于第二跖骨头,遇见其他 跖骨头。受累的关节常过伸,活动明显受限制,强或用足尖着地时,疼痛加重。有事可触及跖骨头粗大、压痛。病人 足弓较低,横弓松弛,或伴有轻度跛。后期因跖骨头膨大, 关节面不平整,有赘 增生而压迫其下神经起持续性疼痛,关节和有摩擦音。

相关疾病与治疗

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与楔骰骨组成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手术法为切复位或复位克氏针固定和切复位微型钛固定。克氏针固定患者术后石膏固定6周,微型钛固定患者未石膏固定,术后3天即始功能练习。随访骨折及术后走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率100%,骨折时间6~12周,平均8周。伤均甲级愈, 微型钛固定患者站立及走早于克氏针固定患者。微型钛螺钉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优于克氏针固定,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更理想的固定法。但传统的克氏针固定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法。

治疗法比较:

1、复位小夹石膏外固定由于骨折端间的相互限制作用,使骨折复位极为困难,复位后由于屈的牵拉作用,常导致骨折的侧移位及侧成角,影响治疗效果。

2、国者认为,跖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对于横骨折张采用 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可与骨折线垂直穿2克氏针固定。但因为骨折断 面很小,2克氏针相互干扰,操作困难,断端存在一小的间隙,影响愈髓腔穿克氏针,操作虽然简单,但针需穿过关节可能损伤,对关节有 一定的损害,容易造成粘连,由于不能防止骨折旋转,还需要以较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关节不能早期活动。势必造成关节僵硬。骨折可与骨折线垂直穿2克氏针固定,操作容易,但由于跖骨干细小、皮质薄,克氏针过皮质只有很短的一段,而且克氏针光滑,骨折端难免沿针滑动,出现分离现象,影响骨折的愈。若克氏针针尾出皮肤外,有刺伤它处的危险和不小心触及针尾起疼痛的可能 。

3、采用微型螺钉钢加压固定术,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有效防止旋转,固定牢靠。在光滑的钢上滑 动,不易造成粘连,术后拆线同时可以拆除石膏托进活动,能够保关节的功能。尽管微型加压螺钉钢固定术治疗跖骨骨折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加重膜损伤,使骨折迟缓,但是只要在手术中仔细操作,减少膜剥离,彻底消毒,规范铺巾, 熟练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就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和骨折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早日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骰骨

下一篇 趾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