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跗骨

跗骨(tarsal bones):属短,共七块。跗骨分为近侧和远侧两列。近侧列包括跟骨和足舟;远侧列由侧向外侧依次为侧楔,中间楔,外侧楔,和骰骨跗骨(tarsal bones):属短,共7块,可分为三列。近侧列有上和下跟骨。远侧列由侧向外侧,依次为侧楔、中间楔、外侧楔骰骨。近侧列和远侧列之间有一块舟跗骨 ,又、足趺、脚面。即跖骨。......
目录

        跗骨(tarsal bones):属短,共7块,可分为三列。近侧列有上和下跟骨。远侧列由侧向外侧,依次为侧楔、中间楔、外侧楔骰骨。近侧列和远侧列之间有一块舟

        跗骨

        ,又、足趺、脚面。即跖骨。《医宗金鉴·正骨法要旨》:“者足也,……其乃足本节也。”

      跗骨骨折

      成年人较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常伴有骨折骨折,头、胸、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供应比较丰富,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病因病理病机

      跟骨骨折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底部着地,结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水平(鸟嘴)骨折 为跟骨折的一种。如撕块小,不致影响跟功能。如骨折超过结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骨折翻位时,载突受到冲击而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收加上屈。应拍 X 线斜位,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关节骨折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起。骨折线为斜。 X 线正面看,骨折线由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关节面。因跟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向后上移位,使跟骨部向足凸出成摇椅状。

      临床表现

      1.外伤后、足跟疼痛、不利站立、走。

      2.局部肿胀、压痛、畸、或摸到擦音。

      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X 线检查,除摄侧位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的外改变,结 - 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治疗

      上述骨折可在麻下整复,用双手掌际部扣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同时在屈位,用力向下牵拉跟骨,以恢复结关节角。复位后可用小腿石膏固定 4~6 周。

      对波及关节跟骨压缩粉碎性骨折,治疗意见分歧,归纳可有四种法。

      (1)保守疗法 又称不作整复的运动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伤足,抬高患肢。鼓励早期始患肢功能运动及架拐负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法较固定疗法功能恢复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可恢复正常活动,约有 3/4 的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不波及跟关节跟骨压缩骨折,尤为适用。

      (2)治疗 跟骨持续牵下,早期活动原则进治疗,可减少病废。

      (3)放复位 适用于青年人,下面外侧塌陷骨折。可先矫正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松质充填空腔保持复位。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 8 周。有人认为术时行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疗效更满意。

      (4)早期关节固定术 累及关节粉碎性骨折,必将起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于伤后 2~3 周手术,关节或跟关节固定术,疗效较晚期手术好。

      上述法为一般原则,但波及跟关节跟骨骨折,极不规则,无法进正确分类。治疗法不易统一,康复期长,对晚期效果难以做出正确评价,而且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法。

      服可能加快药物的约性释放和疗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足骨

      下一篇 骰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