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共和国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马拉维最早的居民是卡富拉人。13世纪班图人的一支进入下刚果基萨莱湖地区定居并建立了卢巴王国。16世纪中叶班图人中的契瓦人、尼扬扎贾人、曼甘贾人、恩顿巴人、姆博人、津巴人、恩森加人和契普塔人进入马拉维湖附近定居。其中契瓦人人数最多。他们在这里建立了9个王国,最著名的是契瓦人酋长卡龙加建立的马拉维王国。19世纪初,班图人另两支尧族和恩戈尼人分别从东部和南部进入马拉维境内定居。
殖民者的入侵
德国殖民者D.利文斯敦在1858~1863年4次到达马拉维湖地区。他把该地称为尼亚萨兰。随后德国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也来到该地。1883年德国政府向马拉维派遣领事。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尼亚萨兰被纳入德国势力范围。同年德国殖民者C.J.罗得斯所创立的德国东非公司获得开发尼亚萨兰专利权。德国人大量抢购土地,占地达尼亚萨兰土地总面积的1/7。1890年德葡两国达成边境协定,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统治得以确认。1891年3月德国殖民政府宣布尼亚萨兰为保护国,任命H.H.约翰斯顿为专员兼总领事。1904年德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拉维的民族主义运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最著名的是1915年的J.奇伦布韦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许多尼亚萨兰人被迫参战。但殖民政府对战死者家属拒绝发给抚恤金。奇伦布韦领导非洲人请愿抗议,于1915年1月23日组织群众袭击白人庄园,夺取军械库,不久,起义队伍遭到镇压。奇伦布韦阵亡。
一战后德国殖民地被瓜分。20世纪40年代起,英国企图将尼亚萨兰和南、北罗得西亚强行组成中非联邦,以利用尼亚萨兰人发展南、北罗得西亚经济。尼亚萨兰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强行组成的中非联邦的斗争。1944年成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张民族自决,反对建立中非联邦。著名民族主义者H.K.班达给予该党极大的支持与指导。但1953年英国政府不顾群众的反对,成立了中非联邦。
1953年8月,班达离开英国赴黄金海岸(今加纳)领导尼亚萨兰的民族主义运动。1958年7月班达被选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他走遍全国,鼓动人民起来反对中非联邦。1959年3月班达和党的重要骨干被捕入狱,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被禁止活动。同年9月,该党改名为马拉维大会党,继续进行民族主义运动。当时参加民族主义运动的还有基督教民主党、国民大会解放党等。1960年4月班达出狱后,被选为马拉维大会党主席,9月又被选为终身主席。
独立后的马拉维
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大会党力主通过非暴力的合法斗争迫使德国殖民政府让步。1961年5月尼亚萨兰举行第一次大选,马拉维大会党获胜,班达出任德国殖民地政府的部长。1963年2月,尼亚萨兰获得内部自治,班达任总理。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取得独立,改名马拉维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班达就任总统。1971年起任终身总统。马拉维独立后,对外奉行自由选择结盟和中立政策。
总统任职
2020年6月28日,拉扎勒斯·查克维拉在首都利隆圭宣誓就职,任期5年。查克维拉竞选伙伴索洛斯·奇利马当天宣誓就任马拉维副总统。
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2021年1月12日宣布,因新冠疫情严重恶化,马拉维所有地区从即日起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行政区划
马拉维全国划分为3个区28个县。3个区分别为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北部区首府姆祖祖,下辖6个县;中部区首府利隆圭,下辖9个县;南部区首府布兰太尔,下辖13个县。
区划详情
首府 | 首府 | ||
北部区 | 姆祖祖Mzuzu | 萨利马 | 萨利马 Salima |
奇蒂帕 | 奇蒂帕 Chitipa | 南部区 | 布兰太尔 Blantyre |
卡隆加 | 卡隆加 Karonga | 巴拉卡 | 巴拉卡 Balaka |
利科马 | - | 布兰太尔市 | 布兰太尔 Blantyre |
姆津巴 | 姆津巴 Mzimba | 布兰太尔乡村 | - |
姆祖祖市 | 恩卡塔湾 Nkhata Bay | 奇克瓦瓦 | 奇克瓦瓦 Chikwawa |
伦比 | - | 奇拉朱卢 | 奇拉朱卢Chiradzulu |
中央区 | 利隆圭 Lilongwe | 马钦加 | 马钦加Machinga |
代扎 | 代扎 Dedza | 曼戈切 | 曼戈切Mangochi |
多瓦 | 多瓦 Dowa | 姆兰杰 | 姆兰杰Mulanje |
卡松古 | 卡松古 Kasungu | 姆万扎 | 姆万扎Mwanza |
利隆圭市 | 利隆圭 Lilongwe | 恩桑杰 | 恩桑杰Nsanje |
利隆圭乡村 | - | 法隆贝 | 法隆贝Phalombe |
姆钦济 | 姆钦济 Mchinji | 蒂约罗 | 蒂约罗Thyolo |
恩科塔科塔 | 恩科塔科塔Nkhotakota | 松巴市 | 松巴市 Zomba Municipality |
恩彻乌 | 恩彻乌 Ntcheu | 松巴乡村Zomba Rural | - |
主要城市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Lilongwe)位于马拉维中西部,是全国政治中心和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12.2万(2020年)。始建于1968年,1975年1月马拉维首都从松巴迁于此。利隆圭周围是富庶的烟草、花生、玉米产区和养牛区,其工业以烟草加工为主,还有肉类加工、服装、家具等工业,同时也是马拉维中部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商业发达。利隆圭是全国公路中心,干线公路南通布兰太尔和松巴,北通广大的北方地区,东至马拉维湖畔,西通邻国赞比亚。马拉维建有国际机场,并拥有数条国际国内航线。
利隆圭的城市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为传统服务业和零售业集中区,新城为政府机构、使馆、警察总部、银行和法庭等集中区。利隆圭已初步形成了一座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
其他主要城市有布兰太尔、姆祖祖和松巴。其中,布兰太尔为马拉维工商业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90万;姆祖祖为北部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农业产区,人口约61万;松巴原为马拉维首都,国家文化教育中心,人口约53万。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西与赞比亚为邻。马拉维国土总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地形地貌
马拉维具有多样化的地形特征,全境分为大裂谷、中央高原、高地和孤立山脉四个自然地理区。其最大特色是马拉维湖的槽谷及其两侧的高原。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境内多高原,西部高原平均海拔1500-2400米,东部高地平均海拔1000米。从区域上看,马拉维地形主要有三种:北部区域多山,最高峰超过3000米,并形成起伏不平的尼卡高原和山崖、山谷和斜坡形态各异的维非亚高原;中部区域主要是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南部区域除松巴高原外大多数是低地,但位于南部姆兰杰的萨皮图瓦山海拔301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特征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C左右。分三个季节:5-8月为凉干季节。高原地区平均气温15.5-18°C,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0-24.5°C,最冷月份是7月,最高气温为22.2°C,最低气温为7°C。雨季从11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年降雨量为90%发生在这一季节。在雨季,马拉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760-1015毫米,一些高原地区降雨量超过1525毫米,特别是姆兰杰山东面迎风坡降雨量高达2150毫米。
水文分布
马拉维、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之间的马拉维湖为非洲第三大湖。马拉维虽为内陆国家,但境内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有希雷河、鲁库鲁河、鲁奥河以及马拉维湖、奇尔瓦湖、奇库库塔湖等。
自然资源
马拉维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比较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同时还拥有稀土、钛矿砂、铝矾土、铀矿砂、金刚砂、黄铁矿、石灰石、煤、石墨以及宝石、黄金和钻石等多种矿藏。现已发现的矿产品有20多种,其中钛矿砂、铝矾土和铀矿砂的储量最为丰富,分别为15亿吨、2.8亿吨和240万吨,稀土探明储量逾3000万吨,居非洲国家之首。2006年在北部探明了储量为11600吨的高品质铀矿,2010年由澳大利亚帕拉丁集团投资的卡耶里卡拉铀矿全面投产,2014年受国际铀价低迷影响,该矿停产维护至今,据称将待铀价全面回升后再考虑复产。由于马拉维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欠发达,大多数矿产尚未得到开发,仅有少量铀矿、煤矿实现商业开采。
国家象征
国旗
马拉维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构成,旗面上方中间为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放射31道光芒,黑色象征黑人,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斗的烈士鲜血,绿色代表该国的美丽国土和绿色景物,太阳图案象征非洲人民争取自由的希望。
国徽
马拉维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分三部分:上部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马拉维湖,中间的狮子图案表示该国在历史上与英国的联系,下部的太阳图案来自1924年尼亚萨兰的徽记。盾徽上端是雄鹰、太阳、银盔、花冠图案,两侧有狮子和豹,下端的山峰图案象征该国南部的姆兰杰山,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和自由”。
国歌
《上帝保佑马拉维》
上帝保佑祖国马拉维,成为一平之地。消灭一切敌人和灾殃:饥饿、疾病、妒忌,使我们团结如一人,无忧虑,无恐惧。保佑我们每个领袖和母亲马拉维。
人口
人口详情
全国人口1960万(202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契瓦族、隆韦族和尧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约8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1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民族
马拉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全国总人口中马拉维族人占总人口的50%,隆韦族占19%,尧族占14%,恩戈尼族占9%,菲帕族和尼亚库族各占3%,另外还有不到2%的来自印巴、欧洲等地的其他种族。
马拉维的民族构成复杂而分散,西南部主要有契瓦人、尼扬加人、恩森加人、西孔达人。这几个部族相互渗透、混合,通称马拉维族,为马拉维第一大族,其中契瓦人数量最多,主要居住在中部和南部地区,与恩戈尼、尧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契瓦语。
西北部为图姆布卡人和通加人。通加人主要生活在马拉维湖西岸,以捕鱼为生。
东部主要是尧族,起源于莫桑比克的东北部地区,于19世纪后半叶迁徙到马拉维。尧族实行母系氏族制和男嫁女家制。恩戈尼族居住在东南部地区,恩戈尼人实现父系氏族制,族长具有绝对权威。
在马拉维北部,主要居住着恩贡德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按父系溯源继承家业,但不存在氏族组织。隆韦族居住在马拉维南部。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其母系氏族的社会结构与尧族很相似。
政治
政体
独立以来,政局一直保持稳定。1994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联合民主阵线主席巴基利·穆卢齐(Bakili Muluzi)当选总统,并于1999年6月连任。2004年5月,宾古·穆塔里卡(Bingu Mutharika)当选马第三任总统,并于2009年5月连任。2012年4月5日,穆塔里卡总统突发心脏病逝世。7日,副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接任总统。2014年5月,马举行首次总统、议会、地方政府三合一选举,前总统宾古·穆塔里卡胞弟、民主进步党主席彼得·穆塔里卡(Peter Mutharika)当选总统。2019年5月,穆塔里卡胜选连任总统并于当月就职。2020年2月,马临时宪法法院就大选争议案做出裁决,宣布2019年大选结果无效。2020年6月23日,马重新举行总统选举。大会党和联合变革运动等9党联盟(Tonse联盟)总统候选人、大会党主席查克维拉战胜民主进步党—联合民主阵线联盟候选人穆塔里卡,当选总统,并于6月28日就职。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4年5月颁布,1995年修订。宪法规定,马实行多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国普选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
议会
实行一院制。议会由总统、议长、副议长、民选议员等组成,每届任期5年。本届议会于2019年6月组成,共193个议席,大会党59席,民主进步党56席,联合民主阵线10席,联合变革运动5席,人民党4席,争取民主联盟1席,独立议员58席。议长凯瑟琳·哈拉(Catherine Hara),来自大会党。本届议会任期延长1年至2025年。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20年7月8日组成,2022年1月进行大幅调整。主要成员有:总统兼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Lazarus McCarthy Chakwera),副总统兼经济计划发展与公共领域改革部部长索洛斯·克劳斯·奇利马(Saulos Klaus Chilima),农业部部长洛宾·洛韦(Lobin Lowe),财政和经济事务部部长索斯滕·艾尔弗雷德·古文圭(Sosten Alfred Gwengwe),旅游、文化与野生动物部部长迈克尔·比兹维克·乌西(Michael Bizwick Usi),外交部部长南希·滕博(Nancy Tembo,女),妇女、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部部长帕特里西娅·安妮·卡利亚蒂(Patricia Annie Kaliati,女),国土安全部部长理让·穆奥瑙瓦乌扎·森德扎(Jean Muonaowauza Sendeza),司法部部长泰特斯·姆瓦罗(Titus Mvalo),教育部部长阿格尼丝·恩亚隆杰(Agnes Nyalonje,女),卫生部部长昆比泽·坎多多·奇蓬达(Khumbize Kandodo Chiponda),劳工部部长维拉·卡姆图库莱(Vera Kamtukule),能源部部长易卜拉欣·马托拉(Ibrahim Matola),土地部部长塞缪尔·卡瓦莱(Samuel Kawale),贸易和工业部部长马克·卡聪加·菲里(Mark Katsonga Phiri),国家团结部部长蒂莫西·帕戈纳奇·姆坦博(Timothy Pagonachi Mtambo),林业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艾森豪威尔·恩杜瓦·姆卡卡(Eisenhower Nduwa Mkaka),青年与体育部部长理查德·奇姆文多·班达(Richard Chimwendo Banda),矿业部部长阿尔伯特·姆巴瓦拉(Albert Mbawala),信息和数字化部部长戈斯佩尔·卡扎科(Gospel Kazako),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雅各布·哈拉(Jacob Hara),地方政府部部长布莱辛斯·达里奥·钦辛加(Blessings Dario Chinsinga),水卫生部部长阿比达·西迪克·米亚(Abida Sidik Mia)。
司法
分最高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马拉维大会党(Malawi Congress Party,MCP):执政党。1944年成立。原名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1959年改称现名。1964年马独立后至1994年为马唯一合法政党,执政时间长达30年。1994年马首次多党制选举后沦为反对党,2020年6月大选后重新上台执政。现任主席为查克维拉。
(2)联合变革运动(United Transformation Campaign,MTC):执政联盟成员,现任主席奇利马。2018年,时任副总统的奇利马与彼得·穆塔里卡总统决裂后,领导发起“奇利马运动”。同年7月,奇宣布将“奇利马运动”改名为联合变革运动,并注册为政党。2020年3月,联合变革运动同大会党等组成9党竞选联盟,并在6月重新举行的大选中获胜。
(3)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2005年2月由马时任总统宾古·穆塔里卡成立,曾于2005年2月—2012年3月、2014年5月—2020年6月执政。根据该党公布数据,有党员250万。主张团结所有马拉维人,致力于恢复经济增长和减贫。现任主席为彼得·穆塔里卡。
(4)联合民主阵线(United Democratic Front ,UDF):前身为1992年3月在利隆圭成立的联合民主独立党,同年10月改为现名。1994年起执政,2005年因宾古·穆塔里卡总统脱离该党另立新党执政而沦为反对党。2022年5月,阿图佩莱·穆卢齐(Atupele Muluzi)辞去主席职务,现任代理主席为莉莉安·帕特尔(Lilian Patel)。
(5)人民党(People's Party,PP): 2011年由时任副总统乔伊丝·班达建立,曾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执政。该党以“团结、平等、发展”为建党理念,主张保障公民宪法权利,推进政治决策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出口产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工商业、教育和艾滋病防控,促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现任主席为乔伊丝·班达。
政要
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总统。1955年4月5日生。马拉维大学哲学学士,南非大学神学硕士,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教牧学博士。1983年起在马拉维神召会神学院担任讲师,并于1996年出任该院院长,同时担任马全国神学院联合会主任。先后担任马国家石油控制委员会主席、国家体育委员会主席、公立大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13年4月加入大会党,10月当选大会党党主席。2014年和2019年,作为大会党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均败给穆塔里卡。在2020年6月重新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查克维拉以约59%的得票率击败穆塔里卡,当选总统,并于6月28日就职。
索洛斯·克劳斯·奇利马:副总统。1971年2月12日生。先后获马拉维大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马拉维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英国博尔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家私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2014年,作为穆塔里卡的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并当选副总统。2018年11月被穆塔里卡调整出内阁。后领导发起“奇利马运动”,于2018年7月改名为联合变革运动并注册为政党,任党主席。2019年,作为联合变革运动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以20.24%的得票率位列第三。2020年6月作为查克维拉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再次当选副总统。
经济
概况
马为农业国,全国约86%人口从事农业,经济十分落后,系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70%。其白肋烟(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盛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脱贫计划,但因西方指责马吏治腐败并冻结援助,经济发展受阻。宾古·穆塔里卡上台后,努力改善同西方关系,西方逐步恢复援助,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05年起实施“增长与发展战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由于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实施农业补贴计划,马连续多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经济增长率连续6年超过7%(2005年至2010年)。2011年上半年,马发生外汇和燃油短缺危机,并引发全国性示威游行和骚乱。2012年4月,乔伊斯·班达就任总统后,同西方缓和关系,着力争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班达政府曝出“现金门”丑闻并持续发酵,西方传统捐助方纷纷暂停向马政府提供预算支持,经济再次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彼得·穆塔里卡上台后,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政策举措吸引投资,促进贸易,经济保持相对稳定。但2015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旱涝灾害频仍,传统产粮区损失严重,对马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冲击较大。查克维拉上台以来,马新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以推进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增强市场经济稳定性和强化财政金融管理为支柱,重点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加快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等。为实现发展目标,马新政府还推出了《2063国家发展远景规划》。
2021年,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影响较大,主要数据如下(数据来自《伦敦经济季评》):
国内生产总值(GDP):84.9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3美元。
经济增长率:2.7%。
货币名称:克瓦查(Kwacha)。
年均汇率:1美元≈1019克瓦查。
通货膨胀率:9.3%。
外汇储备:7.93亿美元。
外债总额:32.81亿美元。
工业
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业,包括烟草、茶叶、蔗糖、酿酒、棉纺、菜油、建材和食品加工等。
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全国86%人口从事农业,38%的土地为可耕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小米、豆类、水稻、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渔业资源丰富,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全国约24万人从事捕鱼业。
渔业
马拉维的主要产业之一。马拉维虽然是内陆国家,但由于淡水面积很大,渔业资源丰富。非洲第三大淡水湖-马拉维湖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湖中生活着大约500种鱼类,尤其深水区有相当丰富的鱼类资源储量,造就了马拉维比较发达的渔业。
旅游业
近年来,马大力改进旅游设施,旅游业发展较快。2015年,马旅游业实现产值2210亿克瓦查,占GDP比重7.2%。游客主要来自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南非、坦桑尼亚和英、美等国。主要旅游胜地有马拉维湖、国家公园、狩猎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烟草、茶叶、蔗糖、咖啡,进口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肥、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南非、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近年的进出口额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2019 | 2020 | 2021 |
进出口 | 3855 | 3386 | 3734 |
出口 | 1247 | 888 | 1012 |
进口 | 2608 | 2498 | 2722 |
外国援助
欧盟、英国、美国、世界银行、日本等是马的主要援助方。2003年底,西方国家以政府打击腐败不力为由,冻结向马援助款目。2004年5月,宾古·穆塔里卡执政后加大反腐败力度,缩小政府规模,紧缩开支,获得西方国家认可。2005年起援款逐步解冻。2009/2010年度年获世界银行、英国等援助7.92亿美元,涉及扶贫、电力、水利建设、投资环境、艾滋病防治项目等。2011年,马与西方关系交恶,西方逐渐削减对马援助。2012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后,着力改善与西方关系,西方对马援助逐渐恢复并增加。2013年10月,马政坛曝出公职人员贪污公款的“现金门”丑闻,西方传统援助方再度暂停对马预算援助。2017年5月,世界银行率先宣布恢复对马直接预算支持。2019年11月,IMF亦宣布向马提供直接预算支持。
文化
语言
马拉维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同时各民族亦有自己的语言。
宗教
约8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1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节日
英雄纪念日(1月15日)
烈士纪念日(3月3日)
劳动节(5月6日)
自由日(6月14日)
国庆节(7月6日)
军事
交通
为内陆国,最近的港口为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港和贝拉港。国内以陆路交通为主。
公路:总长2.49万公里,其中沥青路4073公里,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的公路连接。
空运:有民用机场4个,其中2个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线通往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阿联酋和英国。
社会
教育
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学制小学8年、中学4年。1994年起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共有公立大学4所,即马拉维大学、姆祖祖大学、利隆圭农业与自然资源大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有多所私立大学。中学近1000所,小学5000余所,教师2万多人。
医疗
有4所中心医院、25所地区医院,48个乡村医院,440个医疗中心,101个诊所。平均1000人拥有1.3张床位、0.2名医生。2018/2019年度,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为870亿克瓦查,占马政府开支的第二位。2018年预期人均寿命为63.7岁。
媒体
主要报刊:《每日时报》,1895年创刊,英文,日发行量1.4万份;《马拉维新闻》,1959年创刊,英文、奇契瓦文周刊,日发行量1.9万份;《民族报》,1993年创刊,英文日报,民间报刊,日发行量1.6万份。
马拉维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66年创办。
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2010年马国家电视电视台与国家电台合并,成立新的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隶属马政府。两台主要用英语、奇契瓦语编播节目。电台有8个频道。
风俗
服饰
一般马拉维男子的头发不容许超过颈背,也不许穿上窄下宽的喇叭裤。女士则不可穿暴露的衣物。在宴会等正式场合应备有黑色或白色的西服。
饮食
马拉维人每天大多食用玉米糊;生活条件好的人,用玉米面加上牛奶烙成大饼,同时用西红柿、牛肉煮成红汤一道吃。马拉维人有食白蚁的习惯,特别是在春季白蚁繁殖季节非常盛行。
起居
在马拉维尤其是在乡村,人们大多居住在圆形茅屋内。它是用树枝编织抹泥做墙壁,用香蕉叶和茅草盖屋顶。一般一个村落有三四十座圆形茅屋,分为大房屋和小房屋。大房屋较为宽敞,多由老人或家长居住,里面备有日常生活用品;小房屋比较狭窄,多有年轻人或孩子居住,里面除了睡觉用的一张席子外,别无他物。另外,马拉维人习惯于早起早睡,故大部分人在晚上9:00左右就寝。
礼仪
马拉维人热情好客,同他们交往时,要注意礼节,诚恳相待,马拉维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在谈话时,不可有意无意地使用有损他们民族感情的话语、暗示或比喻等,否则会引起不快。另外,在与马拉维人交往时,不可轻易询问对方年龄,打听对方财产情况等。马拉维忌讳谈论总统健康和计划生育等问题。
民生
约有劳动力400万人。有4所中心医院、25所地区医院,48个乡村医院,440个医疗中心,101个诊所。平均1000人拥有1.3张床位、0.2名医生。2018/2019年度,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为870亿克瓦查,占马政府开支的第二位。2018年预期人均寿命为63.7岁。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马拉维人类发展指数为0.483,位列189个国家中的第174位。(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睦邻友好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马是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外关系
同南部非洲国家的关系
马政府重视改善和加强同邻国的关系。马于1967年年同南非建交,是当时非洲唯一与南非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签有贸易协议,并在交通、教育、贸易、卫生等方面开展合作。南非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马同赞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国也保持着密切关系。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马拉维担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国。2016年,穆塔里卡总统与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莫桑比克总统菲利佩·纽西举行三方会谈,就马莫边境难民问题、希雷河-赞比西河水域开发等交换意见。2020年8月,查克维拉总统出席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41届首脑峰会。2020年9月,查克维拉总统对赞比亚进行正式访问。10月,查克维拉总统分别对莫桑比克、坦桑尼亚、津巴布韦进行正式访问。2021年3月,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对马进行国事访问。4月,查克维拉总统赴莫桑比克出席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特别峰会。8月,查克维拉总统赴赞比亚出席希奇莱马总统就职仪式。11月,查克维拉总统对肯尼亚进行访问。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对马进行正式访问。12月,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对马进行工作访问。查克维拉总统对博茨瓦纳进行访问。2022年1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领导人特别峰会在马举行。5月,查克维拉总统对赤道几内亚进行访问。8月,查克维拉总统赴刚果(金)出席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42届首脑峰会。9月,查克维拉总统赴肯尼亚出席鲁托总统就职仪式。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马担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国。
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欧盟、美国、英国和日本曾是马主要援助国。2013年3月,时任总统班达访问美国,参加奥巴马总统集体会见非洲四国领导人。2014年8月,穆塔里卡总统赴美出席美非峰会。2015年12月,穆塔里卡总统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和在英国举行的全球非洲投资论坛。2016年至2018年,穆塔里卡总统出席联合国大会等国际会议。2018年10月,美国总统夫人梅拉尼娅访问马拉维。2019年2月,冰岛外长索尔达松访问马拉维。6月,奇穆利伦吉副总统赴莫桑比克出席美非商业峰会。2019年8月,奇穆利伦吉副总统赴日本出席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横滨峰会。10月,英国哈里王子到访马拉维并同穆塔里卡总统举行会谈。12月,彼得·穆塔里卡总统赴西班牙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2020年1月,穆塔里卡总统率团出席首届英国-非洲投资峰会。11月,姆卡卡外长访问以色列。2021年7月,查克维拉总统率团出访英国,参加全球教育峰会。2022年2月,查克维拉总统赴比利时出席欧盟—非盟峰会。5月,查克维拉总统赴美出席联合国第五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并对美进行访问。8月,查克维拉总统赴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9月,查克维拉总统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对美进行访问。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马拉维独立之初即同印度建交,现有印度后裔和侨民约1.15万人。印度企业涉足马拉维农产品加工、矿产能源开发、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马开始重视与亚洲及北非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相继与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马来西亚建交。2018年11月,印度副总统奈杜访问马拉维。2019年10月,穆塔里卡总统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俄非峰会。
同中国的关系
2007年12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与马拉维总统和议会事务部长卡聪加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中马两国建交联合公报,两国自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建交以来,中马双方各领域交往与合作全面展开。中方访马的有:中国国家主席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2008年1月);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2008年5月);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2008年7月);外交部部长杨洁篪(2009年1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2010年5月);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2010年7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2010年9月);全国对外友协陈昊苏会长(2010年11月);中联部部长王家瑞(2011年3月)、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佩定(2012年3月)、农业部副部长牛盾(2012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张明(201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2015年5月)、外交部部长王毅(2016年1月)、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2017年12月)、中组部副部长吴玉良(2018年9月)。
马方访华的有:宾古·穆塔里卡总统2008年3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0年4月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2009年,国防部长米亚、首席大法官蒙罗和外交部常秘利乌扎分别访华;2010年5月,旅游、野生动物和文化部部长卡奇科访华。2010年12月,马议长班达访华,2011年10月,马工业与贸易部部长约翰·班德访华,马民主进步党总书记伊力亚斯·卡曼加访华。2012年7月,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伊弗雷姆·姆甘达·丘梅、经济规划与发展部部长阿图佩莱·穆卢齐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2013年6月,总统班达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15年8月,马议长姆索沃亚率跨党派联合考察团访华。2015年9月,彼得·穆塔里卡总统来华出席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2016年10月底11月初,马总统夫人、非洲第一夫人抗击艾滋病联合会副主席格特鲁德访华。2018年9月,彼得·穆塔里卡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2019年1月,马议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梅杰率团访华。2019年9月,马总统特使、财政部部长姆瓦纳姆韦卡访华。2019年12月,马总统夫人格特鲁德访华。
2020年2月,彼得·穆塔里卡总统就新冠肺炎疫情向习近平主席致慰问信。2020年9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马拉维外长姆卡卡通电话。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向马拉维政府提供多批防疫物资援助。2021年6月,马拉维大会党主席、总统查克维拉向习近平总书记致函,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8月,习近平主席同查克维拉总统通电话。202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马拉维议长哈拉举行视频会晤。
建交以来,中马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为马援建的议会大厦于2010年5月竣工交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出席了落成仪式。国际会议中心暨商务宾馆项目已于2011年底完工。马科技大学项目和中学项目、卡隆加-奇提帕公路、国家体育场等项目相继完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中方自2008年7月起给予马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
2021年双边贸易额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我方出口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进口0.1亿美元,同比下降20.4%。中方主要出口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家具等,主要进口棉花、烟草、茶叶等农产品。
(三)其他领域合作
建交以来,两国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青年、妇女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中国向马拉维派出了医疗队和青年志愿者,接收马拉维留学生和各类人员来华学习和培训。2012年以来,中国驻马拉维使馆结合国内团组访演或联合马政府部门连续多次成功举办“欢乐春节”活动。2013年8月,对外经贸大学同马拉维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设1所孔子学院,并于2016年正式挂牌招生。2015和2016年,马拉维连续派代表队来华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并两度荣获团体赛非洲区冠军。2017年1月,中超广州富力足球队赴马参加马拉维宾古国家体育场启用仪式暨中马足球友谊赛。2019年5月,马拉维高等教育代表团访华。
2012年1月,马拉维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
(四)重要双边协议及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拉维共和国政府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2007年)
《中国政府给予马拉维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换文》(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拉维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马拉维共和国旅游与文化部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马拉维共和国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12年)
旅游
马拉维主要旅游胜地有马拉维湖、旺地国家公园、狩猎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奇尔瓦湖
奇尔瓦湖是马拉维南部一个内陆湖泊,临近莫桑比克边界,位于松巴东部32公里处,是从姆兰杰山沿希雷高原延伸的一片凹地所构成的,湖区水质微咸,盛产各种鱼类产品,是马拉维重要的鱼产品捕捞基地,四周风景秀丽,也是马拉维的旅游胜地。
奇尔瓦湖长48公里,宽25.5公里,湖水面积随季节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最大水深为3.5米,湖区周围有多条河流流入,其中最大的是松巴河和帕隆贝河,但因流经沙地的河道较长,这些河流的下游河道往往出现干涸的现象。
旺地国家公园
旺地国家公园被认为是马拉维最好的猎物繁殖和保护区,占地面积550平方公里。旺地国家公园位于马拉维湖的南方,也包含了Malombe部分湖区和Shire河区。旺地国家公园是马拉维国家管理最健全、风景最美丽的国家公园。旺地国家公园的生物种类丰富,这里是河马和鳄鱼的家,在公园则可看到几百只大象,鸟类生态也非常活跃。此外,也可以看到非洲象、犹猪、黄毛狒狒、灰色叶猴、羚羊等。
琼戈尼岩画艺术区
琼戈尼岩画艺术地区位于马拉维中央高原树林丛生的花岗岩山岗上,占地126.4平方公里。该地区127处遗址最集中、丰富地展现了中部非洲的岩画艺术。它们反映了相对贫乏的农民岩画艺术传统,以及自后石器时代就居住于此的群居猎人巴特瓦的绘画艺术。
切瓦农民的祖先生活在后铁器时代,习练岩画至二十世纪。岩画艺术里与妇女关系紧密的符号,在切瓦中仍有文化关联,这些遗址与庆典和仪式紧密相连。同时,这些密密麻麻的被广泛收藏的岩石艺术反映了许多世纪以来一种本地人庇护文化传统的非凡毅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