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香蕉

香蕉 香蕉:Musa nana Lour.)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草本植物,又指其果实。原产中国南部。中国台湾福建南部、广东(英德以南)、广西南部以及云南南部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东栽培最盛。其植株丛生,具匍匐,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叶片,长(1.5)2-2.2(2.5)米,宽60-70(85)厘米。穗状花序下垂,......
目录

物种起源

分类

据初步了解,该种为一栽培种,栽培品系和品种可分为高型(通称高把蕉、高脚蕉或高脚香蕉)、矮型(通称矮把蕉或矮脚香蕉)、半高型与油蕉(果皮深绿而有光泽)四个类型。该种的要特征为雄花苞片落,极易识。其亲本来源,据文献报道,认为是小果野蕉过人工选育的三倍体。因此,该种也可用Musa acuminataColla (AAA)这一称来表示。

称来源

香蕉是中国南四大水果之一,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因果实如弓,故又叫弓蕉。香蕉品种很多,要分香蕉、芭蕉和粉蕉三类,其中以香蕉质量最好。香蕉体弯果实丰满、肥壮,色泽新鲜、光亮,果面光滑,无病斑、无虫疤、无霉菌、无创伤果实易剥离,果肉稍硬,甜如蜜,气味清香芬芳,味甘爽,肉软滑腻,而滋味常在牙齿之间,所以又叫香蕉、甘蕉。《本草纲·卷十五》以甘焦为正,以芭蕉为

据认为香蕉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中国汉代就已栽培香蕉。传说佛教先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后获得了智慧,因此香蕉又称“智慧之果”,也称香蕉为“智慧的源泉”。香蕉以几亚所产个儿大,每只在1千克以上,熟后食用,味如猪肉,所以有“猪肉香蕉”之称。

栽培历史

中国是香蕉原产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记载有香蕉可作纺织用。据古籍记载,在西汉(公元前100多年),广东已有香蕉栽培。晋代(公元304年)嵇含编的《南草木状》中记载芭蕉有3种。在中国,香蕉是位于苹果、之后的第四大水果,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栽培品种有香蕉、粉蕉、大蕉、龙蕉和贡蕉等。

形态特征

香蕉植株丛生,具匐匍,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片,长2~2.2米,宽60~70厘米,先端钝,基部近,两侧对称,深绿色,无白粉,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厘米以下,翼显著,张,边缘褐红色鲜红色。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紫红色,被白粉,深红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泽,雄花苞片落,每苞片2列。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全缘,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的中间二侧生小裂长,长约为中央裂的1/2。

最大的果丛有果360个之多,重可达32千克,一般的果丛有果8~10段,约有果150~200个。果身弯,略为浅弓,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渐趋于平伸,长12~30厘米,直径3.4~3.8厘米,果棱明显,有4~5棱,先端渐狭,非显著缩小,果柄短,果皮青绿色,在高温下催熟,果皮绿色带黄,在低温下催熟,果皮则由青变为黄色,并且生麻黑点(即“点”),果肉松软,黄白色,味甜,无种子,香味特浓。

剑头(即慈姑或竹笋)假高约50厘米,基部粗壮,肉红色,上部细小,呈带灰绿紫红色,黑斑大而显著,叶片狭长上被有厚层的白粉。

香蕉

生长习性

香蕉湿热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在类似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香蕉群细嫩,对土壤的选择较严,通气不良结构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极不利于根系发育,以粘土含量<4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实践明,如土壤物理性状不好,即使肥水供应十分充足,也难以促进香蕉正常生长土壤pH值4.5~7.5都适宜、以6.0上为最好,因5.5以下土壤中镰刀菌繁殖迅速而凋萎病易于侵害。盐性环境香蕉虽不甚敏感,但土壤含可交换性钠离子若超过300mg/L.时也不适宜。降雨量以每月平均100毫米最为适宜,低于50毫米即属干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长、果指短、单产低。如蕉园积水或被淹,轻者叶片发黄、易诱发斑痫、产量大降,重者窒息腐烂以致植株死亡。

分布区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数20℃左右,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5℃。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性比大蕉、粉蕉弱。

生长受抑制的临界温度10℃,降至5℃时叶片受冷害变黄,1~2℃叶片枯死。果实于12℃时即受冷害,催熟后果皮色泽灰黄,影响商品价值。

分布范围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世界上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中国传去。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在中国,香蕉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 广东:湛江、茂、中山、东莞、广州、潮州等地为产区;

  • 广西:灵山、浦北、林、南宁、钦州等地为产区;

  • 福建: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漳州(天宝)和仙游等县(市、区)为要集中区域;

  • 台湾:高雄、屏东为栽区,其次是台中和台东等地;

  • 云南溪市、红河州、西双版纳州等地;

  • 海南:三亚、乐东、东、昌江、儋州、临高、澄迈至海一带,其中东产量最多;

  • 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 西藏:也有栽培香蕉照片

世界其他要生产基地包括:

  • 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Guadeloupe)、买加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

  • 南美:巴西、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

  • 非洲:加那利群岛、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几亚和尼日利亚

  • 亚洲:印度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国家都有大面积种植。

繁殖栽培

栽培

繁殖香蕉栽培传统较为普遍的育苗法。要是用剑(红笋)和褛衣进繁殖。供分株作种苗的及一般要高达40厘米以上。

⑴红笋 头大尾小,似笋、剑,因此也称剑。一般在上一年的11月份长出,当年立春后天转暖时出地面,呈红色,通常在当年3、4、5月份种植时用。种植后特点是先出后长

⑵褛衣 褛衣一般在上一年的8、9、10月长出,因遇干旱,冷不长,冬天来临时变枯。由于低温,缺水,上部长得较慢,下部积累养,因而养分充足,型状上小下大,根系多,一般在2、3月份种植时用。种植后是先发,后抽

块茎

块茎繁殖要是为了在短期培育大量苗而采用的繁殖法。采用尚未结果的植株或大吸的地下(10~11月份萌)为材料,切块时间最好在11月~翌年1月份,大部分可以发,4、5、6月苗高40~50厘米即可栽植。此繁殖法的优点是可减少病虫害,成活率高、生长、结果整齐,初期植株比吸繁殖矮,较为抗,但有第一代产量低的缺点。

地下切块繁殖法,先将地下部植株切掉,挖起块茎,留假12~15厘米高,然后把块茎切成小块,每块重量约120克以上,上带一个粗壮的眼,切面涂上草木灰防腐,接着15厘米,把切块平放于畦上,眼朝上,再覆土盖草,进施肥管理。苗出圃前一周,应连续喷射等量式波尔多液2次,以防斑病。如发现束病苗应及时拔除,并撒施石灰消毒,以防传染。有线虫危害严重的地,事前将地下外面黑腐的表皮刮净,用54~55℃的热水(或5%的甲醛)浸20分钟,杀死线虫,然后育苗。

分株

香蕉的常规繁殖要用吸分株繁殖。当吸长至40厘米以上时可以分株,留作下一代的母株或作种苗。分株时,应先将吸旁的土壤,然后用铲从母株与吸间切。苗掘出后,剪去过长和受伤的,将切阴干或用草木灰涂抹,就可栽植。

组织培养

用于大规模种植的香蕉的种苗生产多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利用它不仅能在短期获得大量的试管苗,而且能花叶病等病毒,有利于提高产量。

⑴外植体消毒和初代培养:操作时,在无传统病害的香蕉种植区,选用生势强健、挂果整齐、产量高的母株,挖取刚出地面的吸作为诱导材料。消毒时先剥除吸外面的叶鞘,用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用75%溶液消毒30秒钟,再用浓度为0.1%的HgCl₂消毒20分钟,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7~8次,切取其尖,将尖分为2份,放在MS+3~6毫克/升BA+糖3%+琼脂7.0克/升的诱导培养基中,置于黑暗的光照培养箱中,保持温度28~30℃,培养40~50天即可出

丛生的继代增殖:可将初代培养所得到的丛生在MS+3~6毫克/升BA+0.2毫克/升NAA+糖3%+琼脂7.0克/升的培养基中进继代增殖,在28~30℃,1500lx光照环境中培养20~25天即可继代增殖1次,并获得2.0~2.7倍的增殖率。在培养过程中应有充分的光照,每天1500lx光照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如果没有光照或光照不足,则其假叶柄色退淡、转绿,甚至变为白色,影响增殖率。继代培养一般不超过12代,否则易起突变。

栽培技术

定植中耕

香蕉大田定植的最佳时间为春植,结耿马县的香蕉基地土壤情况,定植法采用沟植和坑塘定植。水田采用沟植,要求对土壤深耕后起畦,一畦二,每畦间沟深0.5米,宽0.3米,畦长100米,设二级排水沟,以利于旱季灌水,雨季排水,定植规格1.7×2.2米的宽窄,每亩种植176株;旱地采用坑塘植法,定植规格1.7×2.6米的宽窄,每亩种植150株。

肥水管理

定植后施肥要坚持“勤施、薄施、重点施”,定植后2~3周用淡粪水或少量速效化肥冲水5千克,隔7~10天施一次(在晴天进、淋于离蕉头10~15厘米处),直至抽蕊,随着植株长大而沿冠盖面逐渐扩大施肥范围。除日常追肥外,还需结中耕培土重施两次肥,第一次是改杆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每株施磷肥、钾肥各0.3千克,灰粪3千克;第二次是改果肥,在立秋或6月下旬7月上旬进,每株施灰粪5千克,复肥0.5千克。

定植后,随着植株生长,要及时除去部的新,抽蕊结果期,植株的长势,确定适宜留果数,断其蕾,以确保植株养的充足供应。

注意事项

香蕉叶片大、假质脆、浅生,容易遭受害。速25~30km/h叶片撕烂、叶柄吹折,65km/h时假折断或整株吹倒,100km/h能将整个香蕉园摧毁。

病虫防治

黑星病

症状:初期在叶片叶脉或周边产生许多小黑点,并积集在一块(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中期积集的小点(分生孢子)变褐色叶脉及周边发黄,严重时整干枯。

防治法:黑星病的防治要策略是“早防,综措施和保护”。

  1. 调整种植密度,增强蕉园的通透光性。
  2. 香蕉移栽后1月和抽蕾前后,使用24%凯润1500倍面喷施3次。
  3. 发病初期使用柔水通3000倍+70%纳米欣700倍+80%大生500倍连续喷施2~3次(可兼防斑病)。
  4. 发病中期使用12%腈菌唑800倍+24%应得1000倍+50%甲基托布津(水)600倍喷雾2~3次,每7天一次。

黑斑

症状: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梭或近黑色小斑,病斑边缘无黄晕,叶片仍为绿色。后期病斑扩大,布满整,且叶片发黄

防治法:

  1.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香蕉抗病能力。
  2. 发病初期使用24%凯润进面喷施1~2次。
  3. 70%纳米欣700倍+25%金力士1000倍+24%应得1000倍喷雾(小果期小心使用)。
  4. 柔水通3000倍+24%应得1000倍+50%甲基托布津(水)600倍喷雾。

斑病

灰纹斑病

特征:多在叶片中央发生,病斑或近,边缘有黄晕,中央褐色

防治法:参照煤纹斑病。

煤纹斑病

发生特点:多在边缘发生,病斑边缘黑褐色,中间灰白色,斑面有明显纶纹,湿度大时面有暗褐色霉状物。

防治法:

  1. 发病前使用24%凯润面喷施1~2次。
  2. 柔水通3000倍+(丙环唑)25%金力士800倍+70%纳米欣(甲基托布津)700倍。
  3. 柔水通3000倍+12.5%欧博750倍+80%大生800倍喷雾。

发生特点:为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初期,病斑多时融,全黑死,叶鞘感病变黑腐烂。

防治法:

  1. 搞好排灌措施,避免园中积水。
  2. 清除病病体。
  3. 发病初期使用药:80%大生600倍+50%安克2500倍或50%氟吗锰锌2000倍+80%大生600倍面喷施1~2次。

症状特点:全株性病害。叶片狭小,直立状,叶缘黄化,断断续续的深绿色条纹(俗称“起青筋”)。本病因叶片成束而得。病株一般不抽蕾,故又称“蕉公”。现蕾前后发病,如叶片已出齐,则不表现“束”,叶片也不狭小、黄化,但幼嫩叶片仍现“青筋”,抽出的蕾直牛,不结蕉或结蕉性能极差,果小而少,果端细如指头,果肉腕、无香味。

防治法:

  1. 选种无病焦苗。
  2. 彻底挖除病株,挖前先喷药杀蚜,然后用除草草甘磷兑水注入假,让蕉株自然枯死。
  3. 防治蚜虫,使用安棉特1000倍倍或3%莫比朗1500倍或吡虫啉类农药喷杀。
  4. 发病初期用2%菌克毒克300倍或2%好普600倍喷施或灌

结线虫

病害症状:受害后作物地上部位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无光泽,节间缩短像缺肥水;地下根系长有许多乳白色根瘤,后期变黄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部腐烂,整株作物死亡。

防治法:

  1.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如沤熟的人畜粪便,腐殖酸和氨基酸等)。
  2. 常翻土晒地,通过农事操作和阳光直照破坏地下虫卵。
  3. 防治:在发病初期或每年3、4月和10、11月份1.8%阿维菌素3000倍+40%辛硫磷600灌或3%地虫杀星(每亩4千克)撒施。

腐烂病

细菌性叶鞘腐烂病

病害症状:初期叶柄上有水状腐烂病斑,部分叶片从腐烂部位叶柄折断,叶柄上有无规则水状病斑,叶片叶脉发黄叶脉变软。中期叶片叶尖发黄,并逐步向侧扩展,随后叶柄发黄、变软、始腐烂。几天整株香蕉迅速发黄叶鞘腐烂、发臭,表面腐生一些腐霉菌。

防治法:

  1. 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2. 防治
    1. 柔水通3000倍+3%克菌康1000倍喷雾(要喷药在假叶柄)。
    2. 柔水通3000倍+2%春雷霉素400倍+20%枯唑400倍喷雾(要喷药在假叶柄
    3. 77%多宁500倍或硫酸铜500倍灌,每株药液量1~2千克。

腐病

香蕉细菌性腐病

病害症状:该病害侵染香蕉基部,造成基部变黑腐烂,严重时发出臭味,并有大量蛆蝇.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叶片发黄,用手轻推即可使香蕉倒伏。

防治法:

  1. 高温时用稻草覆盖地表,以免灼伤基部。
  2. 及时清除田间重病株,并在病株位置撒石灰
  3. 田间发病时,注意避免劳动工具传播。
  4. 发病初期使用药3%克菌康1000倍或77%多宁600倍+90%新植霉素2500倍灌,同时适当灌施或喷施面肥促进植株生长

花叶腐病

  1. 症状特点:属全株性病害。病株叶片现褪绿条纹,呈典型花叶斑驳状,叶脉稍肿凸或坏死。假侧有黑褐色坏死条纹或斑块,病株矮缩甚至死亡。
  2. 防治法:定期喷洒杀蚜消灭传毒媒介。
  3. 其他防治:选用无病健康组培苗,不得从病区调用;吸苗作种苗;保持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株,集中消毁;并对病株区域撒石灰消毒;加强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与甘蔗、水稻、大豆或生等作物轮作

枯萎病

症状及病原特点:香蕉枯萎病又称黄病,世界上称巴拿马枯萎病,要侵害维管束。病株外观叶片变黄,叶柄基部软折,叶片凋萎倒垂,严重时全株叶片倒垂枯死。纵剖病株假,可见维管束褐色条纹;横削则呈褐色斑点戍斑块。

防治法:

  1. 加强检疫,严从病区调运粉焦、香蕉等蕉苗。
  2. 采用热处理和组培相结办法培育无病种苗。
  3. 轮作2~3年。
  4. 及时挖毁病株并隔离封锁(病株及周围植株使用20%好靓1500倍或15%好友800倍淋施或撒石灰)。
  5. 病株处理法:
    1. 注射草甘磷杀死病株,每株注射40%草甘磷15~20毫升。
    2. 病株干枯后,集中烧毁。
    3. 发病蕉园周边挖沟隔离(规格:高80厘米×宽80厘米),并在沟石灰
    4. 发病果园入,立警示牌。
    5. 改种其他作物,如玉米芒果等。

蔗扁蛾

蔗扁蛾为害状:幼虫在钻食叶片叶鞘、假的肉质部分,取食后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粪便。

防治法:幼虫盛孵期使用化喷杀。药选用48%乐斯本1500倍、40%安民乐1500倍、1.8%阿维菌素2000倍、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或其他菊酯类农药。

网蝽

香蕉网蝽

为害状:网蝽集中为害,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叶片上有大量灰褐色斑,叶片生长缓慢。

防治法:及早清除严重受害,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幼虫盛孵期使用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或3%的阿法特2000倍或60%敌百虫晶体600倍喷杀2~3次。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10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1000~1200倍液。

象甲

香蕉象甲

为害症状香蕉象甲以幼虫钻驻香蕉叶鞘、假或或球茎取食为害,造成驻孔流叶片发黄植株枯萎,逐步死亡。

防治法:

  1. 收蕉后及时翻耕晒地,破坏地下卵块。
  2. 幼虫钻驻后:
    1. 使用15%乐斯本颗粒1:30兑细沙,搅拌均匀后,撒施在香蕉腋部位。
    2. 使用40%乐果兑水500倍或48%乐斯本1000倍,均匀喷施在树干部位。

弄蝶

香蕉弄蝶

为害状:成虫食至残,幼虫卷苞为害。

防治法:

  1. 人工摘除虫苞。
  2. 幼虫盛孵期至卷苞前使用化喷杀。1.摘除虫苞。2.冬季清除枯残株。3.喷洒敌百虫800倍液毒杀初龄幼虫。4.保护和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

毛虫防治

香蕉毛虫身体灰黑色,披毒毛,要咬食叶片叶柄,食量也较大,发生量多时为害不轻,也影响田间操作。一般6~11月发生多。

防治法可喷洒甲胺磷加速灭杀丁(2:1)2500倍液杀死。

种类介绍

齐尾

齐尾属高干型香蕉,要分布在广东高州市,为高州市的优良品种。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周65~80厘米,干上下较均匀,皮色淡绿叶片较直立向上伸长,叶片窄长,叶柄较细长、叶鞘疏、叶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显,故齐尾;正造果穗较长大,一般情况下果穗梳数及果数与高脚顿地雷相似。平均果穗梳数为8~10梳,果指长18~22厘米,单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物19%~20%,品质中上;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产量可达25~30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该品种产量高,果指长,是出及适于北运的品种之一,但抗力较差、抗和抗病能力差,要求水肥条件较高。该品种有高脚齐尾和矮脚齐尾两个品系。

仙人蕉

仙人蕉属高干型香蕉,是从台湾省北蕉的突变中选育出来的,其综性状极似北蕉,为台湾省的栽品种。植株瘦高,假高270~320厘米,叶片较北蕉稍长而宽、色较淡绿果实含糖量高但品质较北蕉稍差,因果皮较厚。果实较耐贮运;株产优于北蕉;对束病的抵抗力强,适于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长15~30天,抗能力也较差。此外,油蕉、云南高脚蕉、广西高型香蕉、波约(也称台湾青皮)、巴西蕉等均属高干型香蕉。

属中干型香蕉,从澳大利亚入。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长47~58厘米;叶片较长达175~193厘米,叶片稍直立生长;果穗长65~80厘米,梳较好,果指排列紧密、果指直,梳数也较多为8~10梳。果数稍少;果指较长。果指为19~23厘米,品质中等。该品种果商品性状好,但抗力较差,也较易感斑病。在中国各产区性状表现不一,反映也不同。

大种高把

大种高把香蕉属高干型香蕉,又称青身高把、高把香蕉,福建称高种天宝蕉,为广东省东莞市的优良品种。植株高大健壮,假高260~360厘米,假部周长85~95厘米;叶片长大,叶鞘较疏,披白粉;果穗长75~85厘米,果梳数9~11梳,果指长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物20%~30%;在一般情况下单株正造产量为20~25千克,最高可达60千克。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耐旱和耐能力都较强。受害后恢复生长快,但易受害。

高脚顿地雷

高脚顿地雷属高干型香蕉,为广东省高州市优良品种之一。植株最高大,假高300~400厘米,周长70~80厘米,假下粗上细明显;叶片窄长,叶柄细长,淡黄绿色叶鞘疏;果穗中等长大,果梳及果指数均较少但单果长且重;果指长20~24厘米,单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物为20%~22%,品质中等;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达25~30千克,高产者可达70千克。

该品种果长大、产量高,品质也较好,但对肥、水、温的要求较高,在珠江三角洲济性状表现不甚理想,抗能力极差、受霜冻后恢复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病。

矮脚顿地雷

矮脚顿地雷属中干型香蕉,为广东高州市等地的栽良种之一。植株高250~280厘米,生势粗壮,叶片长大,叶柄较短;果穗较长、梳密。小果多而大,果指长18~22厘米,可溶性固物20%~22%,品质和味优于高脚顿地雷及齐尾,品质中上;一般单株产量为20~28千克,个可达50千克。该品种产量稳定,适应性强,抗力中等,耐力较强,遭霜冻后恢复较快。

广东香蕉1号

74-1,属矮至中干型香蕉,由广东省农业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74年从高州市的高州矮香蕉变选育而成。植株高200~240厘米,假粗壮。上下较均匀;长200厘米、叶柄长36厘米,叶片较短阔;果穗中等长大,穗长68~76.3厘米,果梳数较多为10~11梳,果数较多为190~208个,果指长17~22厘米,单果重100~130克,全糖含量19.4%;一般单株产量为18~27千克,抗、抗、抗斑病较强,耐贮性中等。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能力强,受后恢复生长快,是十分适在华南地区特是沿海多台地区栽培的新品种。但在栽培上对土壤、肥水条件要求较高,要注意疏松土壤、适当排灌。此外,广东大种矮把、东莞中把、中山蕉、台湾的北蕉、云南中把、广西龙州中把等品种均属中干型香蕉。

广东香蕉2号

63-1,属中干型香蕉,由广东省农业科院果树研究所从入的越南香蕉变选育而成。植株高200~265厘米,叶片长203~213厘米,叶柄长38厘米,叶片稍短阔;果穗较长大为70~85厘米,果穗梳数及果指数较多,分为10~11梳。165~210个,果指稍细长为18~23厘米,单果重125~145克,全糖含量19.8%,品质中上;一般单株产量为22~32千克,抗力较强近似矮干香蕉,抗抗病中等,耐贮性中等,受冻后恢复生长较快。该品种丰产、果型好、品质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各地种植,但对水分、土壤要求较高。

美蕉

美蕉属龙蕉类型,又或过山香蕉,为福建省的栽品种。植株高340~400厘米,色黄绿具少数褐色斑点;窄长,叶柄沟深;果纹短而略弯。果指长13.0~16.5厘米、饱满、两端饨尖、果皮甚薄,成熟后皮色鲜黄美观、无斑点;果肉乳白色,果肉组织结实、肉质柔滑而香甜,可溶性固物23%~26%;单株产量一般15~20千克,耐。该品种产量一般,但品质好、适应性强、抗力弱,易感巴拿马枯萎病。此外,1984年从云南景洪广东省农业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云南孟加拉等也属龙蕉类型。

西贡蕉

西贡蕉属粉蕉类型,又粉沙蕉、米蕉、糯米蕉、蛋蕉,约在1932年从越南入,为广西南宁、龙州一带的栽品种,各产区均有种。植株高400~500厘米,叶柄极长达70厘米,色淡而有红色斑纹。叶片面密披蜡粉;果糟梳数多达14~18梳,果指数多,果似龙蕉但较大,两端渐尖、饱满,果指长11~13.5厘米,果皮薄,皮色灰绿,成熟时为淡黄色且易变黑;果肉乳白色、肉质嫩滑味甚甜,可溶性固物24%,最高达28%,香稍淡;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15~20千克,抗、耐耐旱适应性强。该品种产量中等、品质优、抗逆性强但皮薄易裂、不耐贮运,又易感染巴拿马枯萎病。此外,1982年从孟加拉广东省农业科院的孟加拉蕉、中山大粉蕉等均后粉蕉类型。

天宝蕉

天宝蕉属矮干型香蕉,又称矮脚蕉、本地蕉、度蕉,原产福建省天宝地区,现为福建闽南地区栽培品种之一。假高160~180厘米,叶片叶片基部为卵,先端纯平,叶柄粗短;果肉浅黄白色。肉质柔滑味甜、香味浓郁,品质甚佳;单株产量一般为10~15千克,抗力强。该品种品质好、适宜密植、适应沿海地区栽种,为北运和外销最佳品种之一,但耐力较差、抗病力弱、品种存在退化现象,在栽培中应予注意。

畦头大蕉

畦头大蕉畦头大蕉属大蕉类型,为广东新会的地品种之一。据许林兵等报道:畦头大蕉植株高350~400厘米,周85~99厘米。上下大小一致,果梳及果指数多,果指长11~13.5厘米;可溶性固物24%~25%,品质与其他大蕉相同;单株产量一般为15~27千克,抗性好但生育期较长。此外,广东顺德市的顺德中把大蕉、广西的牛角蕉、福建的柴蕉、四川蕉、云南的饭蕉等均属大蕉类型。

高州矮香蕉

高州矮香蕉属矮干型香蕉,是高州市地品种之一。植株矮而粗壮,假高150~170厘米;宽大、叶柄短、叶鞘密;果槽短,果梳密、果指数多、果型稍小、果指长16~20厘米,果实品质较优良;一般栽培情况下,单株产量13~18千克。最高可达28千克;抗力强、抗力也强,受害后恢复较快,也较耐瘦瘠土壤,适于矮化密植栽培但产量低、果小、抗束病能力弱。

广西矮香蕉

广西矮香蕉属矮干香蕉,又浦北矮、白石水香蕉、谷平蕉等,为广西香蕉品种。据刘荣光报道:广西矮香蕉植株高150~175厘米、周长46~55厘米,长140~161厘米,宽65~78厘米,幅275~310厘米;果穗长50~56厘米,果梳9~12梳,果指数135~183个,果指长16.2~19.2厘米,品质上乘;单株产量一般为11~20千克,抗和抗病能力强但果指较小。此外,广西的那龙香蕉云南红河矮蕉、从西哥进的西哥香蕉等均属矮于香蕉。

高把香蕉

高把香蕉属高干型香蕉,为云南栽培品种。植株高大、假高260~300厘米,梳整齐、果指数较多,通常每果穗有果10梳,果指200多个,果指长15~21厘米;果实品质柔滑香甜。品质好;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为20~40千克,个高产单株达50千克。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十分适宜高温多湿及肥水充足的地区栽种。

东莞中把

东莞中把属中秆香蕉。该品种原产广东东莞麻冲镇,现

广泛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蕉区,是广东栽品种。东莞中把高205-270厘米,假粗52-62厘米。叶片长178-193厘米,宽78-90厘米,幅333-352厘米。果穗长73-82厘米,果梳数9-11梳,果指170-190只,果指长19-19.5厘米。单株15-17.3千克,每667平米(一亩)产量一般(120-150株/667平米计)2000-2350千克。该品种产量、果指质量、及抗性均中等,假粗,生长快,宜于多造蕉栽培济效益中等;从栽培济性状看,它是一个较理想的品种。

西哥蕉

香蕉品种是云南省的香蕉品种之一。假高1.9-2.1米,假黑褐色。叶片绿色黄绿色,披白粉。暗紫红色披蜡粉,果指中等长,果实两端弯,果面有棱,味香甜,品质中上等。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该品种有矮干和高于两个品系。

泰国

1974年从泰国广东省农业科院果树研究所。植株瘦高,假高度在260-300厘米,叶柄边缘紫红色;果梳数和果指数较少,果较直,果实较长大而充实,株产在15-20千克左右。该品种品质优良,味香清甜,果实催熟后果皮金黄色。抗、抗能力较差。

波约

也称台湾青皮,为入品种,属高把香蕉。干高2.6-3.2米。假上部较细瘦,比4.9,叶片较长,叶形比2.7。果穗较长,梳较好,果指长19-23厘米。株产20-28千克。抗力较差。

台蕉1号

台湾香蕉研究所选育的耐镰刀菌(小种4)枯萎病(巴拿马病、黄病)的香蕉新品种。较耐黄病,发病率为4.8%,而北蕉为39.1%;生育期比北蕉长30-40天,株产为20.4-24.5千克,比北蕉少2.8千克。果梳大小适中,外销格率比北蕉高,含糖量比北蕉稍高,催熟转色比北蕉好,但硬率比北蕉稍高,对候、土壤及肥水要求较高。

矮性伐来利

品种。属中矮把蕉:干高2.22米,比北蕉矮24厘米,比仙人蕉矮45厘米。株产比北蕉低1千克。抗性比北蕉、仙人蕉好,有推广价值。

大矮蕉

1976年自洪都拉斯,属中矮把品种,干高2.08-2.4米,生育期比北蕉短11天,株产低1.8千克,但果较整齐,品质格率高,颇具推广价值。

B.F.香蕉

自巴贝多。属中矮把香蕉。植株比北蕉矮30-50厘米,假较粗壮,新植正造蕉干高2.2-2.4米。株产26-27千克,比北蕉略高,梳数、果数比北蕉略多,抗力比北蕉强。

尤麦拉

1983年菲律宾,属中矮把香蕉。性状与大矮蕉相似,干比大矮蕉略粗。试管苗变异率较高。

主要价值

济价值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重要的水果之一。据联国粮农组织生产年鉴资料分析:1960年在香蕉葡萄、苹果和芒果等5种要水果总产量10600万吨中,香大蕉的产量占14.2%(1500万吨),排第三位,与苹果占的位置相同;1970年在总产16500万吨中香蕉占18.8%(3100万吨),排第三位而超过苹果;1980年在总产的23100万吨中,香蕉总产占26.4%(6100万吨)排第二位,仅次于葡萄的29.0%(6700万吨);1990年香蕉的总产为7100万吨,1995年香蕉的产量仅次于居第二位,总产达7600万吨。可见世界香蕉的产量从1960年至1995年均呈直线上升,在世界要水果总产量中保持着第二至第三位,30多年来香蕉的总产量增长了4倍多。

香蕉是国外市场上济效益显著的水果产品之一。香蕉为草本果树,速生快长、投产年限短、产量高,可周年供应,济效益特好,深受各香蕉生产国及蕉农的重视。我国华南地区栽培香蕉的面积正不断增加,产量正逐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各省大宗的栽培果树。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高产的香蕉每666.7平米可达4500千克,香蕉单株最高产量为78千克。在正常的管理下每666.7平米蕉园可达2000~3000千克,可获纯利2000元左右,是蕉农的重要济来源。

香蕉鲜果除以国销售为并获得好的济效益外,各香蕉生产国均把香蕉的鲜果作为创汇商品。1990年全世界香蕉贸易的总量为945万吨,其中以厄瓜多尔(221万吨)、哥斯达黎加(144万吨)、哥伦比亚(115万吨)、洪都拉斯(84万吨)、巴拿马(75万吨)等国的出量为较多,菲律宾香蕉量占的比重较大,约占该国出值的2.3%,在农产品出中占居首位。

可见,香蕉济中的价值是十分显著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香蕉产业将在21世纪的市场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食用价值

养价值

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据分析每100克果肉的发热量达91大卡。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要粮食。香蕉果肉养价值颇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脚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香蕉除了能平稳清素和褪黑素外,它还含有可具有让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常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朋友可以多食用。

香蕉果肉香甜软滑,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欧洲人因为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在香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创意文化水果,帮人创造

适宜与

适宜人群

香蕉延年益寿,老少皆宜,是减肥者的首选。其适宜发热口干烦渴、喉癌、大便干难解、痔疮、肛裂、大便带、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上消化道溃疡结核、顽固性干咳者食用;适宜饮过量而酲未解者食用;适宜压、冠病、动脉硬化者食用;同时,对便秘消化不良症状,有良好效果;适宜脂肪痢中毒消化不良者食用。

不适人群

1:体质偏虚寒

香蕉体质偏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像胃寒虚寒肾炎也不要吃香蕉,以上几种病人如果吃香蕉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还有怀孕期脚肿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吃香蕉

2:空的人

香蕉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的,如果空吃就会造成肠的提前工作,长期空香蕉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什么不能空香蕉呢?因为空时肠中几乎没有可提供消化的食物,在空时吃香蕉就会加快肠的运动,促进液的环,增强心脏的负荷,容易导致梗塞。

3:关节炎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香蕉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会使环减慢,代谢物堆积。关节炎和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吃香蕉,否则会加重病情。

4:肾炎患者

肾炎患者是不可以吃香蕉的,因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肾炎患者的派滤功能比较差,香蕉会使液中的钙、钾、镁比例失调,进而促进肾病的加重,所以肾病患者最好不要吃香蕉

养成分

每100克香蕉所含热量89大卡。具体养素含量详见下表:

所含养素含量(每100克)单位
热量89大卡
碳水化22.84
脂肪0.33
蛋白质1.09
纤维2.6

药用价值

成分:果实含淀粉0.5%,蛋白质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并含少量5-羟色胺、去甲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含少量鞣质及纤维素11.55%。

功能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胎。

全草:用于性乙型炎,白带胎动不安;外用治疖肿毒,丹毒中耳炎。

香蕉皮或果柄:压。

用法用量:鲜品50~20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捣汁搽患处。治中耳炎,取汁滴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果肉中含去甲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甚多。

日本所产者,含5-羟色胺在10~15微克/克据测定,乌干达所产之香蕉去甲上腺素含量为2微克/克,5-羟色胺为16.2微克/克。

每日食入5-羟色胺10毫克对肠功能并无障碍,但如食入过多,可能导致肠功能障碍。在测定尿中吲哚或儿茶酚胺时,不应吃香蕉

未成熟的香蕉肉对豚的保泰松诱发性溃疡,有预防(同时服用)或治疗(服保泰松后15天再服香蕉肉)作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溃疡也有保护作用,但对强的松诱发者则无效。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中所含的5-羟色胺使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缓和刺激的原故,它无抗碱作用,也无中枢抑制作用。

芭蕉树干的液汁(含5-羟色胺,但不含Dopa或去甲上腺素)能收缩离体豚回肠及大十二指肠,并升高犬及大压,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及妥拉唑啉所拮抗。

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抗真菌物质可能是Musarin。

植物文化

香蕉智慧之果

中国汉代就栽培香蕉,那时称为“甘蕉”。据说,汉武帝起扶荔宫时,收集天下奇异木时,其中就有香蕉。晋人稽含记述香蕉说:“剩其子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疗。”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云:“蕉不落,一舒则一蕉,故谓之蕉。”

公元三世纪时,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发现香蕉,此后才传向世界各地。据埃及考古家在出土文物中发现,远在四千年前的埃及陶器上就画有香蕉的图案,非洲栽培香蕉的历史比中国还早。据说希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始食用香蕉。古印度和波斯民间认为,金色香蕉果实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保健佳果”。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被誉为“智慧之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香蕉弄蝶

下一篇 葡萄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