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香附

香附 香附(拉丁:Cyperus rotundus L.),莎草植物莎草的干。其多呈纺锤,表面棕褐色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环不明显;质硬,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在。它产于浙江福建湖南。本品多呈纺锤,有的略弯,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黑褐色,有纵......
目录

形态特征

本品多呈纺锤,有的略弯,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不明显。质硬,者断面黄棕色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在。香,味微苦。

分布范围

产于浙江福建湖南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

炮制

1、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或碾碎。

2、香附:取香附(粒),照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法称为法。)干。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

三焦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胃气滞,脘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配伍

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等分。为末,水绿豆大。每服一百。(《法》越鞠

2、治停宿饮,上攻,胸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梧子大。每服三、四十,姜汤随时下。(《仁存堂》)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四两。上为末。以调服,得腊清尤好。(《澹寮》)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溪治法要》)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

6、治下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

7、治肛门出:香附子、荆芥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十数沸,淋。(《三因》香荆

用法用量

6~10g。

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药必用之,分而生,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中有补理。

3、《纲》:香附平而不,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香雪兰

下一篇 香阿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