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子,五味子五味子属,落木质藤本植物。其幼褐色,老褐色膜质;雄花梗长5-25毫米,雌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白色红色,无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丝;子房卵或卵状椭柱头鸡冠状,小浆果红色,近球或倒卵种子1-2粒,种皮光滑;期5-7月,果期7-10月。它产于......
目录

形态特征

五味子五味子木质藤本,除幼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褐色,老褐色,常起皱纹,状剥落。膜质,宽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长(3)5-10(14)厘米,宽(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边缘具胼胝质的疏浅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每边3-7条,网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两侧由于叶基下延成极狭的翅。雄花花梗长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狭卵形、长4-8毫米的苞片花被白色红色,6-9,长或椭状长,长6-11毫米,宽2-5.5毫米,外面的较狭小;雄蕊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无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丝,药隔凹入或稍凸出钝尖头;雄蕊仅5(6)枚,互相靠贴,直立排列于长约0.5毫米的柱状花托端,成近倒卵雄蕊群;雌花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长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或卵状椭柱头鸡冠状,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属体。果长1.5-8.5厘米,果柄长1.5-6.5厘米;小浆果红色,近球或倒卵,径6-8毫米,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1-2粒,,长4-5毫米,宽2.5-3毫米,淡褐色种皮光滑,种脐明显凹入成U期5-7月,果期7-10月。

华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常被误认为本种作为中药五味子代用品。除特征外,本种的通常中部以上最宽,侧脉中脉被柔毛;外果皮具不明显的腺点,种子较大等可以识

主要品种

五味子五味子分北五味子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或扁球,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味辛、微苦。北五味子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发育最好。

分布范围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模式标本采自于我国东北部。

繁殖栽培

繁殖

野生五味子种子繁殖外,要靠地下横走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扦插压条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发育植株,但生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法简单易,并能在短期获得大量苗子。

选种

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和保管。干时切勿烤、炕或锅。可晒干或阴干,放通处贮藏。

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播种。

(2)室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播种。

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养。栽植成活后,要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期进,第二次在后进。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法,可在部30-50厘米周围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沟时勿伤根系

2.剪

五味子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条萌前进。剪掉过密果和枯,剪后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要剪掉基生、膛、重叠、病虫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也需要进疏剪或短。夏剪进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后进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并在修剪伤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不论何时剪,都应选留2-3条,作为,并蔓上架。用促王3号喷施,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蔓上架,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3.增粗

果蒂分五味子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优质高产。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病害防治

腐病:

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始时叶片萎蔫,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落,几天后病株死亡。

防治法: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际浇灌。

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面,干枯而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高温多湿、通不良时发病严重。

防治法:7~10日喷施1次等量波尔多液,发病时可喷施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果腐病

果实表面着生褐色黑色小点,以后变黑。

防治法: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白粉病和黑斑

五味子常见的两种病害,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这两种病害始发期相近,可同时防治。在5月下旬喷1次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预防,如果没有病情发生,可7~10天喷1次。

防治法:白粉病用0.3~0.5石硫合剂或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施防治;黑斑病用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施防治。如果两种病害都呈发展趋势,可将粉锈宁和代森锰锌混配制进1次性防治。浓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使用的浓度。

幼虫7~8月份发生为害。成虫暗黄褐色,翅展25~27cm,幼虫初为黄白色,后为绿色,初龄幼虫咬食肉,3龄后吐丝卷取食,影响五味子果实发育,严重时产生落果,造成减产。

防治法:用8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卷后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为著中药,其果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及维生素C、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有敛止咳、滋补涩、止泻止汗之效。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纤维柔韧,可供索。

功能

,滋生津,收汗,涩。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久泻久痢

①《本》: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

②《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

③《日华子本草》:明,暖水脏,治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消水肿反胃气胀,止渴,除烦热,解毒,壮筋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不足,收耗瞳子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敛汗。

止咳:用于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用。

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凡一切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用法用量

服:汤,3-6g;研末;每次1-3g;膏;或入。外用:研末掺;或水洗。

各家论述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金之,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至此多惑。今既用肺虚,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曰,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而安

4.《用药法》:(五味子)收,补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宜其有补之功,收非除热乎?补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之骤也,何惑之有?热嗽必用之。

6.《法》:黄昏嗽者,是浮于,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补,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宜用南者。

8.《纲》: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而补,辛苦入而补,甘入中宫益

9.《本草疏》:五味子者,,酸能收,正入,故益也。其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者,五味子专补,兼补五脏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糟粕而化微,则自生,生则阴长,故如上诸疾也。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收敛肺虚久嗽耗。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势空虚,或劳伤阳,肢体赢瘦,或虚上乘,自汗频来,或元耗竭,阴虚炎,或亡阴亡阳散脉,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在下入,入生津济源之益,入有固之功。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虚劳久嗽。盖性欲收,若久嗽则津液不生,虚劳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束,必至清,用之收功

12.《本》:五味子所治之,《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夫伤寒伤寒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自有杂之体裁,即咳而浮,厚朴麻黄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余则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水虚嗽,虚嗽,久嗽喘促,浮虚,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溪又谓其收之耗,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以除热,补以暖水,而联属;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中,忌用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干姜,而麦冬者也。总之,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盈,水从阳以上布,则化气盛,阴阳,实一之变动,以捩子,五味,而交,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阳中有阴,故能降,治以阴降为。然元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东垣谓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杂病者忌。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之嗽,阳虚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为治。然惟虚、舌红、无者乃,若腻有,亦当知所顾忌。

民族用药

《药典》。

【藏药】达智:果实用于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呕吐呃逆,痛,昏厥眩晕,四肢麻木无力《藏本草》。达折果实治泻痢,呕吐《中国藏药》。

【蒙药】乌拉勒.吉嘎纳,达迪日益格:果实用于咳喘,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神经衰弱《蒙药》。

【苗药】小壮,刚针昌:果实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久泻久痢《湘蓝考》。

【景颇药】Nginoq qiroi shi:治自汗盗汗遗精神经衰弱《德宏药录》、《德民志》。

【阿昌药】刮加毒: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德昂药】: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朝药】五味子果实太阴人药;要用于太阴咳嗽渴多汗,心悸失眠多梦《朝药志》。五味子:实治肾虚痛,酸缺乏,早泄《图朝药》。

【维药】夏山特拉:果实用于气虚咳嗽心悸失眠,体倦多汗,口干不足,膝酸软,黄疸等《维药志》。

【满药】孙扎木炭,山招:鲜条治痰咳喘症

常见附

  1. 磁石(《医》),用治雷内障,头旋恶心呕吐
  2. 通声膏(《备急千金要》)。
  3. 加减八味(医部全录·头门),用治痊后,及将痊时诸症。
  4. 五味子汤(《三因》)。
  5. 五味子细辛汤(《鸡峰普济》),用治咳嗽不已。
  6. 五味子(《卫生家宝》),用治嗽。
  7. (《千金》),用治热伤元,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金为制,绝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
  8. 五味子膏(《医入门》),用治梦遗虚脱
  9. 五味子(《本事》)。
  10. 五味子(《验良》),用治白浊肾虚,两穿痛。
  11. 五味子汤(《备急千金要》),用治唾中有脓,痛胸胁。

用药

外有表邪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1. 《本草正》:感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2. 《本草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家有动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用。
  3. 不良反应及治疗: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个病人服药后部有烧灼,泛酸及痛。偶有报导,五味子起窦性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电图示窦性动过速,伴定性早博,急救后缓解。另外1例服致呼吸抑制

药理作用

1.对损伤的影响: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具抗损伤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可减少小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睡眠作用,对抗苯丙胺起的小兴奋,对抗咖啡因、烟碱起的小惊厥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10~100mg/kg腔注射,随量的增加而减少小自发活动,10mg/kg腔注射对抗咖啡因、苯丙胺起的小兴奋;60~120mg/kg腔注射明显延长小巴比妥钠及戊巴比妥钠起的小睡眠时间;对抗电休克、戊四唑等起的惊厥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

3.对心血管的作用:五味子有强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收缩力,增加管张力。离体实验对大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5.抗菌作用: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

1.五味子乙素的毒性研究:一次以2g/kg乙素灌,10只小无一死亡。200mg/kg每天1次连续30日灌,对小生长血红蛋白量及要脏器的组织态均无明显影响。曾给二犬以乙素1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灌,其食量、体重、象、功能(BSP及SGPT)、功能(NPN)及组织活检,均与给药前无明显差

五味子-中药材饮片2.五味子7种成分急性毒性的比较:将体重19-23g的小一批分23组,每组3-10只,于食24小时后给不同量的五味子各成分一次,观察7日的死亡数,7种成分的急性毒性以醇乙及酯乙最大,以250mg/kg灌时,部分动物死亡,腔注射的毒性和灌差不多,乙素与酯甲毒性最低,2g/kg灌不致死,丙素与甲素毒性比较低。取18-22g小白7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一次性灌五味子15g/kg,观察72小时,各组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上述五味子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3.五味子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小4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五味子挥发油灌给药,观察3日。给药后,小活动减少,步态蹒跚,呈抑制状态,呼吸困难致死。死亡集中于给药后24-36小时,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五味子挥发油灌的半数致死量为8.75±2.41g/kg。

炮制

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透,取出晒干。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拌匀,置罐,密,隔水之,待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者,法与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15斤)。制:取净五味子用文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用蜜浸,从已至申,却以浆浸一宿,干用。

临床应用

1.中医临床应用:中医认为,五味子性酸温无毒。对常见老年病肾虚损之咳喘,消渴尿多,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有治疗作用。对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气虚、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故常用于:

(1)老年肾虚损之咳喘,气短

(2)老年自汗盗汗,津伤渴,消渴阴虚口干肾虚

(3)老年心虚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五味子的图片2.西医临床应用:用五味子一味或五味子复方治疗慢性炎,使ALT显著降低或恢复正常。可能是一种肝脏代谢调。用于镇咳、祛五味子复方治疗体虚失眠。用于老年人延缓衰老等,故为治疗老年病的有效药物。总之,该品能提高体力,消除疲劳,改善智力及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随增龄而渐虚,体力日衰,力减退,五味子改善力,故能益智强身,而实验研究表明五味子在泌尿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此,五味子是一味对延缓衰老有益并能治疗某些老年病的有效药物。

有机酸类有枸橼酸、苹果酸、石酸、琥珀酸。

尚含有游离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肉豆蔻酸。

3.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

用法:将五味子干、研末,过80~100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服。

4.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

5.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跳、遗精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

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并,再加等量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中1个月,制成40%酊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

6.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一疗程观察,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律不齐均有改善,尖区杂音半数好转,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界与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及临床症状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济价值

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纤维柔韧,可供索。

保护现状

五味子被列入《国家珍稀频危药用动植物物种录》,享有三级保护植物的地位。

鉴别

性状

该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或长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有油细胞;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果皮为1列小方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三角或多角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3~5列小细胞;种皮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或长多角,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含深棕色物。种皮石细胞呈多角、类或不规则,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有油细胞。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理化

取该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点于同一硅GF254薄层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展,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1%。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甲醇-水(1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15mg,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该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

取粗粉约1g,加水10ml,浸1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浓缩2~3ml,加5倍量乙醇,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醇,加水稀释至10ml,加活性炭少量,振摇后滤过。取滤液2ml,以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后,加硫酸试液1滴,沸,滤过,滤液加高锰酸钾试液1滴,紫红色消失而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成分

五味子含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和有机酸类。亦含柠檬醛(Citrdal)、绿素、甾醇、维生素C、维生素E、糖类、树脂和鞣质。挥发性成分有:倍半蒈烯(Sesquicarene)、β-柏烯(β-Chamigrene)、α-柏烯(α-Cha migrene)、柏醇(Chamigrenol)、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 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柠檬烯(Limonene)、γ-萜品烯(γ-Terpinene)、对聚伞烯(p-Cymene)、百里酚甲醚(Thymol methylether)、乙酸冰片酯(Bornyl acetate)、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 acetate)、芳醇(Linalool)、萜品烯-4-醇(Terpinene-4-ol)、α-萜品醇(α-Terpi- neol)、2-莰醇(Borneol)、香茅醇(Citronellol)、苯甲酸(Benzoic acid)、δ-荜澄烯(δ-Cadinene)、β-榄香烯(β- Elemene)、衣兰烯(α-Ylangene)等。

木脂素类有: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γ-五味子素(γ-Schizandrin)、伪-γ-五味子素(Pseudo-γ-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Wuweizisu B)、五味子丙素(Wuweizisu C)、异五味子素(Isoschizandrin)、前五味子素(Pregomisin)、新五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醇甲(Sc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Schizandrol B 即Gomisin 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Schisantherin A,B,C,D,E)、红花五味子酯(Rubschisantherin)、五味子酚酯(Schisanhenol acetdte)、五味子酚乙(Schisanhenol B)、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尚有戈米辛(Gomisin)A、B、C、D、E、F、G、H、J、N、O、R、S、T、U;表戈米辛(Epigomisin)O;当归酰戈米辛(Angeloylgomisin)H、O、Q;惕各酰戈米辛(Tigloylgomisin)H、P;当归酰异戈米辛(Angeloyisogomisin)O;苯甲酰戈米辛(Benzoyl- gomisin)H、O、P、Q;苯甲酰异戈米辛(Benzoyl- isogomisin)O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俄罗斯

下一篇 五叶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