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乳茄

乳茄 乳茄,又黄金果、五子登科、黄金五福果、五指、牛头,是属的灌木型草本。乳茄常作一年生栽培,株高约1米,叶片稀疏,对生,全株被蜡黄色扁刺。蕾略下垂,花瓣紫色果实呈倒置的状,果熟时为橙黄色金黄色。期9-10月,果期11-翌年1月。它喜温暖、光线充足、通良好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乳茄的功效有瘀消肿。淋巴结炎,疮疖肿痛。乳茄鲜果切后用烤熟外......
目录

形态特征

乳茄直立草本。高约1m,被短柔毛及扁刺,小被具的长柔毛,腺毛及扁刺,刺蜡黄色,光亮,基部淡紫色,宽3-5mm,端尖,钻,直或略弯,长4-12mm。

卵形,长5-10cm,宽几与长相等,常5裂,有时3-7裂,裂波状,先端尖或钝,基部微凹,两面密被亮白色极长的长柔毛及短柔毛;侧脉约与裂数相等,在上面平,在下面略凸出,具黄土色细长的皮刺,刺长8-20mm,基部扁,具槽,先端钻叶柄长2.5-8cm,上面具槽,被具的长柔毛,腺毛皮刺

蝎尾状花序腋外生,常着生于腋芽的外面基部,被有与相似的毛被,通常3-4,总花梗极短,无刺,花梗长约5-10mm。萼近浅杯状,外被极长具的长柔毛及腺毛,5深裂,裂卵状披针,端渐尖,长5-6mm,花冠紫槿色,筒部隐于萼,长约1.5mm,冠檐直径25-32mm,5深裂,裂线形,长20-22mm,宽4mm,端渐尖至极尖,外面被长柔毛,面无毛,边缘膜质具缘毛;雄蕊5枚,几相等,长约1.1cm,丝长约1mm,花药状锥,基部,上部延长,端带黄色孔向上;子房无毛,卵状渐尖,长约5mm,花柱长.3mm,柱头绿色,浅2裂。

乳茄浆果状,长4.5-5.5cm,外面土黄色,白色,具5个乳头状凸起,种子黑褐色,近压扁,直径约3mm。果期夏秋间。

分布范围

乳茄乳茄原产美洲,中国广东、广西及云南均有种。喜温暖、光线充足、通良好的环境,不耐,怕水涝和干旱。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冬季温度不得低12℃。

繁殖栽培

栽培

播种繁殖

乳茄浆果成熟后取出种子,干贮藏。中国南在3月份播种,北在4月份播种,深度在0.3-0.4cm,常保持盆土湿润。种子出土后,苗前期要遮阴,以后逐渐多见阳光,并加强肥水管理。苗高15cm左右即可定植。

扦插繁殖

乳茄夏季用端嫩作插条,长12-15cm,插入沙床,15-20天可生,30天移栽。

栽培技术

栽植

乳茄乳茄宜用盆直径达30cm以上的大盆。因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南的酸性土和北的碱性土中也均能生长,但盆土最好不要掺入换盆后留下的旧土。地栽也不要选择前茬是植物的地块栽种,这样能明显减少病虫害,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

施肥

乳茄生长期每10-15天施1次稀薄肥水,孕蕾期多施磷、钾肥,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于面,以促促果。

浇水

春天苗期时保持土半干半湿,不要浇水太勤,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植株生长,有条件可于春季加盖地膜,增加地温,促进根系生长生长期充分浇水,夏、秋季结果时不要缺水。

温度光照

乳茄乳茄生长适温为15-25℃,最佳挂果温度为20-35℃。在中国华南地区略加保护即可地越冬,而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冬天必须在室越冬。可于霜降后搬入室光线较好的地,维持不低于10-15℃的室温。

修剪

乳茄植株长至30-40cm高时,适当摘2-3次,促使多发侧成丰满匀称的株,也利于结果。盆栽保留3-4个权,地栽保留5-6个权,抹去多余的腋芽分枝

病虫防治

乳茄乳茄的发病规律大概为三个周期:一是黄萎病、病毒病的发生时期,这一时期在大田移栽后1个月左右,可用瑞毒霉、多菌灵加以预防;二是立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在植株挂果后易发生、用多菌灵防治效果较好;三是在果子快成熟时,如果遇到长期阴雨连绵的天,会出现大面积落果,此时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加以防治。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落、杂草,除病株,阻断病源,减少传播途径。乳茄要虫害有地老虎和菜青虫,应做好提前预防和及时捕杀工作,可用地虫灵等农药防治。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乳茄乳茄果实基部有乳头状突起,或乳状头,或如手指,或像牛角。它果奇特,观果期达半年,果色鲜艳,是一种珍贵的观果植物,在切和盆栽卉上广泛应用。

药用价值

乳茄可药用,含有龙葵碱。

植物文化

乳茄在民间,乳茄是一种吉祥的植物,象征五福临门、金满堂、富贵发财,又因取五代同堂,寓意有子孙繁衍不息、代代相传之意。人们常把乳茄果实摆供在案上。在西乳茄语是“老少安康、金银无缺”。

植物学史

乳茄因其果实状酷似牛的乳房挂在干上而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五星蒿

下一篇 五指毛桃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