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俄罗斯帝国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第一次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根据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苏俄)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简称布列斯特合约),苏俄将芬兰、爱沙尼亚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从这些领土上撤出。之后德国曾试图在被苏俄割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建立一个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波罗的海联合公国,以梅克伦堡的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为元首。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随后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国内的德裔居民组建了志愿军团,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一道抵抗苏俄红军和赤卫队的进攻。
1919年2月1日,曾经率兵参加芬兰内战的德国将军戈尔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领由德国军人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苏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势力范围。
被苏联吞并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1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家银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原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约里·乌尔洛特斯宣布成为总统(原总统康斯坦丁·帕茨已于1940年被苏联逮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
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爱沙尼亚的控制有所放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爱沙尼亚人被允许与外国联系,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在爱沙尼亚可以自由收看芬兰的电视节目。戈尔巴乔夫时代,对爱沙尼亚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该国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及政党,例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绿党、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等。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第二次独立
1990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公民经选举产生了成员为464人(包括1940年后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代表35人)组成的爱沙尼亚会。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吕特尔指示正在芬兰访问的外交部长,在得到政府特别指令前留在那里,以便必要时建立流亡政府。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并且特别指明俄罗斯对三国放弃要求修改边界的权利。
八一九事件失败后,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1991年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并委托苏联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以平等的成员身份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沙尼亚为成员国。
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爱沙尼亚、尼日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国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共分15个省,大小城镇共254个。
15个省具体如下: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萨列省、里亚内-维鲁省、依达-维鲁省、雅尔瓦省、维良地省、耶盖瓦省、塔尔图省、维鲁省、瓦尔加省、贝尔瓦省、帕尔努省和里亚内省。
主要城市(100,000人以上):塔林(Tallinn)、塔尔图(Tartu)、纳尔瓦(Narva)、科赫特拉-耶尔韦(Kohtla-Jaumlrve)、派尔努(Paumlrnu)、维尔扬迪(Viljandi)、拉克韦(Rakvere)、西拉梅(Sillamaumle)、马杜(Maardu)、库雷萨雷(Kuressaare)、沃鲁(Võru)、瓦尔加(Valga)、哈普萨卢(Haapsalu)、约赫维(Jõhvi)。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塔林市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港口。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4.7℃。共分8个区,总面积为158.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为39.9万。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爱沙尼亚位于东海岸,面积45227平方公里,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
气候特征
爱沙尼亚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冬季平均气温7℃,夏季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水系分布
爱沙尼亚淡水资源丰富,截至2013年拥有大小河流7000多条,其中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16条。主要河流有沃安都河(162公里)、帕尔努河(144公里)、帕尔特萨马河(135公里)等,但由于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发电潜能低。
最大湖泊是与俄罗斯交接的楚德湖,总面积3555平方公里,为欧洲第四大湖,其中爱沙尼亚拥有的水域面积为1529平方公里。第二大湖泊为沃尔茨湖,水域面积271公里。全国水域总面积2840平方公里。
时区
东2区,采用夏时制,冬季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夏季晚5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
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已探明储量约60亿吨)、泥煤(储量约40亿吨)、磷矿(储量约7亿吨),石灰岩等。
生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9月26日公布了其首个空气质量数据库,爱沙尼亚在空气质量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名列第一。该数据库包括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近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这些城市包括首都城市和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
森林
爱沙尼亚森林覆盖率高达48%,超过半数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得非常好。境内湖泊、沼泽众多,森林、沼泽、湖泊、河流几百年来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涉。
国家象征
国名
爱沙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俄语Эсто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简称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在波罗的语中义为”水边居住者“。
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称那些住在东斯堪的纳维亚的部族们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用了一个稍微不同的词”aestii“来形容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自己广泛运用“Eesti”这个国家,该名称不早于19世纪。
国旗
爱沙尼亚旗(爱沙尼亚语:Eesti lipp)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7。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蓝、黑、白三色。旗的正常大小为105厘米×165厘米。在爱沙尼亚语中,国旗通常叫做“sinimustvalge”(意思为“蓝—黑—白”),是以色条的分布从上往下称呼的。
国徽
爱沙尼亚徽是根据原爱沙尼亚省和首都塔林的徽章制定的,中心图案是金地上的三头蓝色雄狮。这些雄狮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丹麦统治时期。国徽基部是翠绿的北欧橡树枝叶。爱沙尼亚的历史是一部反抗异族征服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史,爱沙尼亚民族饱经沧桑,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爱沙尼亚徽就是爱沙尼亚历史和文化的鲜明写照。
国歌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歌词大意:万岁卡莱瓦之子,光荣民族,我们祖国如磐石般屹立!苦难未曾磨灭你的勇气,你冲破了数世纪的束缚。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每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在麦田,镰刀收获饱满金穗,在工厂,铁锤铮铮汽笛喧腾。愿苏维埃的活力永远旺盛,勤劳的园丁把幸福播撒!在我们联盟的姐妹民族中,爱沙尼亚,你坚定地行进在前!你高举着列宁的光辉旗帜,勇往直前地走向共产主义。我们的党会永远伴随你,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成长在她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家园公正和谐又美丽!
人口
133 万(2021年1月)。主要民族有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英语、俄语亦被广泛使用。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路德宗。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
政治
政局
爱自1991年恢复独立以来,政治局势总体稳定,但党派斗争激烈。2016年11月,由中间党、社会民主党和祖国联盟-共和国党组成的三党联合政府成立。中间党主席于里·拉塔斯(Juri Ratas)任总理。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过,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条。宪法确定,爱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爱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议会
爱沙尼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01个议席,任期四年。主要职能: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2019年3月,海因·普鲁阿斯(保守人民党)当选议长。2019年3月,爱沙尼亚举行第14届议会选举,共有5个政党进入议会,分别是改革党(34席)、中间党(25席)、保守人民党(19席)、祖国党(12席)及社民党(10席),此外,无党籍议员1人。2021年3月,前总理于里·拉塔斯(Juri Ratas,中间党主席)当选议长。
政府
改革党主席卡娅·卡拉斯出任总理,内阁成员包括改革党部长7名:财政部长凯特·彭图斯-罗西曼努斯(Keit Pentus-Rosimannus,女),社会保障部长西格内·瑞萨洛(Signe Riisalo,女),国防部长卡勒·拉内特(Kalle Laanet),农村事务部长乌尔马斯·克鲁斯(Urmas Kruuse),教育与研究部长莉娜·科斯纳(Liina Kersna,女),外贸与信息技术部长安德烈斯·苏特(Andres Sutt),司法部长玛丽斯·劳瑞(Maris Lauri,女)。中间党部长7名:爱娃—玛利亚·利梅茨(Eva-Maria Liimets,女),环境部长特尼斯·莫德尔(Tõnis Mölder),文化部长安内莉·奥特(Anneli Ott,女),经济事务和基础设施部长塔维·阿斯(Taavi Aas),公共行政部长雅克·阿普(Jaak Aab),内政部长克里斯蒂安·贾尼(Kristian Jaani),卫生与劳动部长塔诺尔·基克(Tanel Kiik)。
司法
分城乡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最高法院院长普利特·皮卡梅(Priit Pikamae)于2013年就任。总检察长拉安德列斯·帕尔马斯(Andres Parmas),2020年2月上任,任期5年。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改革党(Estonian Reform Party),成立于1994年,现有党员约1.2万人。属中右自由民主党,党主席为卡娅·卡拉斯(Kaja Kalas,女)。
(2)中间党(Estonian Center Party),成立于1991年,现有党员约1.5万人。属中间自由政党,党主席为于里·拉塔斯(Juri Ratas)。
(3)保守人民党(Estonian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成立于2012年,现有党员约8500人,属右翼民粹保守政党,党主席为马特·赫尔姆(Mart Helme)。
(4)祖国联盟党(Isamaa),2006年6月由祖国联盟与共和国党合并而成,现有党员约8800人。属右翼政党,党主席为赫伊尔-瓦尔多·赛德(Helir-Valdor Seeder)。
(5)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原名为温和党(The Moderates),成立于1996年,2004年2月改为现名,2012年2月与爱沙尼亚俄罗斯党(Estonian Russain Party)合并,现有党员约6000人。属中左社会民主政党,党主席为杰夫根尼·奥辛诺夫斯基(Jevgeni Ossinovski)。
较有影响的政党还有: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俄族人党(Russian Baltic Party in Estonia)、爱沙尼亚基督教人民党(Estonian Christian People’s Party)、爱沙尼亚社会民主劳工党(Eston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r Party)、爱沙尼亚民主党(Estonian Democratic Party)、爱沙尼亚独立党(Estonian Independence Party)、农民党(the Farmers’ Party)和俄族人团结党(Russian Unity Party),爱沙尼亚联合左翼党等。
政要
总统:柯斯迪·卡留莱德,女,1969年生。毕业于塔尔图大学生物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1996年至2004年分别任职于爱沙尼亚电信公司、汉莎银行、爱国家能源集团,1999年曾担任总理经济顾问。2004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欧盟审计院委员。2001年至2004年为祖国联盟党党员。2016年10月当选总统。
2021年8月31日,阿拉尔·卡里斯在议会投票中获得了72票,当选爱沙尼亚新总统,于2021年10月11日宣誓就职。
总理:卡娅·卡拉斯,1977年生,获得爱沙尼亚商学院硕士学位,其父西姆·卡拉斯为爱改革党奠基人。2010年加入改革党,2013年当选改革党副主席,2014年任欧洲议会议员,2018年当选党主席,2019年3月任爱国会议员。2021年1月26日出任总理。
议长:于里·拉塔斯,中间党主席。1978年生,毕业于塔林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2000年加入中间党,2002年起历任塔林市市长经济顾问、塔林市副市长、塔林市市长、议会议员、副议长。2016年11月当选中间党主席,11月23日当选总理,2019年4月29日连任。2021年1月13日,因中间党涉嫌一起腐败案辞职。2021年3月当选议长。
经济
概况
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1929年,爱沙尼亚建立了一种稳定的货币——爱沙尼亚克朗。该货币由中央银行——爱沙尼亚银行发行。贸易集中于当地市场和西方,尤其是德英两国。商务活动中仅有3%是与苏联达成的。二战以前,爱沙尼亚是个农业国。其生产的黄油、牛奶和奶酪在西欧市场声名卓著。苏联在1940年的强行吞并和后来二战中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相继占领削弱了爱沙尼亚的经济。战后,社会主义化使爱沙尼亚的经济和工业融入到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之中。
1999年,爱沙尼亚经济遭受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主要原因为1998年8月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爱沙尼亚于1999年9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源供应、电信、铁道等国营单位私有化仍在进程中。爱沙尼亚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当前爱沙尼亚经济发展迅速,资讯科技较发达。部分芬兰公司将部分运营搬入爱沙尼亚,促进经济发展。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7个国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大幅下降,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 271.6亿欧元 | 汇率 | 1欧元=1.1074美元(2019年12月10日)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20442欧元 | 通货膨胀率 | 3.3%(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2.9% | 失业率 | 7.4% |
爱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控制财政赤字,实行较为保守的财政政策。近三年政府财政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余额 | |
2018 | 101.6 | 101.1 | 0.5 |
2019 | 109.7 | 110.6 | -0.8 |
2020 | 109.0 | 122.0 | -13 |
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2006年,制造业产值300.44亿克朗(24.09亿美元)、交通、通讯和仓储业产值216.54亿克朗(17.36亿美元)。主要工业产品:油页岩1410万吨,水泥84.89万吨,木材172.55万立方米,棉纺织品5800万平方米。据爱沙尼亚统计局统计,2015年工业总产值约为114亿欧元,同比增长0.3%。其中电力、电气、热水供应同比下降12.3%,采矿业同比下降5%。2017年工业生产总值约为125.4亿欧元,同比增长6.8%,其中电力、电气、热水供应同比增长22%,加工业同比增长5.2%,采矿业同比下降26%。2018年工业生产总值约为132.7亿欧元,同比增长5.8%,其中电力、电气、热水供应同比增长16.3%,加工业同比增长5.3%,采矿业同比下降1.6%。2019年工业总产值约为137.1亿欧元,同比增长3%。其中电力、电气、热水供应同比下降21%,加工业同比增长5.8%,采矿业同比下降11%。
农业
农林牧渔业中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农业用地143.31万公顷,可耕地111.98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马铃薯、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小麦21.44万吨,黑麦1.79万吨,大麦29.47万吨。肉类9.99万吨,牛奶69.03万吨,鸡蛋1.79亿个。
2017年爱农业产值为9.1亿欧元,同比增长20.9%。2018年爱农业产值为8.56亿欧元,2019年为10.36亿欧元,2020年为9.76亿欧元,同比下降7.5%。
服务业
2006年旅馆、酒店销售额29.35亿克朗(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房地产、租赁服务350.58亿克朗(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服务业从业人员36.29万人。
旅游业
2006年旅馆入住人数为225.95万人次,同比增长9%,其中63%为外国游客。游客主要来自芬兰、瑞典、德国、俄罗斯和英国。主要旅游景点:塔林、塔尔图、帕尔努、萨列马岛、希尤马岛。
爱沙尼亚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8%,湖泊岛屿星罗棋布,中世纪古城堡、国家公园、海边度假胜地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地方。爱沙尼亚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后花园,尤其是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每天都有数班大型客轮往返于塔林与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之间,美丽的客轮也成为波罗的海的一道风景。旅游业在爱沙尼亚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2009年,爱沙尼亚旅游收入10亿欧元,占GDP的7.4%。旅游业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财政金融
实行平衡预算政策。2006年财政总收入为678亿克朗(54.4亿美元),总支出为626亿克朗(50.2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2.2%和18.8%。收支总体平衡,并略有盈余。
国际收支情况:2006年经常项目赤字总额304亿克朗(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7.4%,占GDP总额的14.8%。
外汇储备及外债:2006年外汇储备总额为26.49亿美元,净外债为553亿克朗(44.35亿美元)。
SEB银行(SEB):成立于1992年12月15日。
汉莎银行(Hansapank):成立于1991年4月30日,资产总额27.7824亿欧元。
联合银行(Uhispank):成立于1992年12月15日,资产总额12.8232亿欧元。
爱沙尼亚诺底亚银行(Nordeapank Eesti):成立于1995年2月27日,资产总额3.627亿欧元。
爱沙尼亚信贷银行(Krediidipank):成立于1997年8月19日,资产总额1.1695亿欧元。
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2010年6月17日决定,吸纳爱沙尼亚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
对外贸易
2017年爱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75.1亿欧元,同比增长8.3%;出口额为127.8亿欧元,同比增长7.5%;进口额为147.3亿欧元,同比增长8.9%,贸易逆差为19.5亿欧元。从出口看,向芬兰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6.19%、瑞典占13.54%;从进口看,从芬兰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4.08%、德国占10.74%、立陶宛占9.39%、瑞典占8.69%。电子、通信产品,矿产品,机械设备和木材、木质制品这四大类产品一直是爱最主要的进出口商品。其中,电子、通信产品的进出口占比均逐年上升,机械设备进出口均逐年下降。
对外投资
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2.76亿欧元,前五大投资目的地国分别是拉脱维亚、荷兰、立陶宛、丹麦、芬兰,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科技、运输仓储等。
吸引外资
2015年,爱沙尼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87亿欧元,同比下降51%。其中,前五大投资国分别是卢森堡、芬兰、奥地利、法国和塞浦路斯。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业、管理和支持服务业。
对外援助
2006年发展合作项目总金额1.2亿克朗(962万美元),其中,外交部发展合作项目金额1500万克朗(120万美元),主要受援国: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富汗等。
外国资本
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200.6亿克朗(16.1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瑞典和芬兰等。主要投资领域: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通讯等。
外国援助
2006年共接受外国援助45.1亿克朗(约3.62亿美元),主要来自欧盟国家。
欧元区成员国
从2011年1月1日起,波罗的海沿岸小国爱沙尼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十七个成员国。
或许由于欧元正经历自问世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爱沙尼亚的入盟盛事在此间媒体上几乎找不到庆贺迹象:为数不多的有关报道反之显得相当的低调。
据比利时媒体报道,自2004年5月加入欧盟后,爱沙尼亚多数民众一直赞成以欧元取代本国货币克朗。为能从中央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爱沙尼亚还曾在2007年作过接纳欧元的尝试,后因国内通胀率太高而作罢。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爱沙尼亚的GDP增长约为2.5%,2011年增长预期为3.9%。该国2009年的公共赤字占生产总值的1.7%,2010年预期可降到1.3%水平。
文化
语言
爱沙尼亚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也是重要语言,多数俄罗斯族人也通爱沙尼亚语,从2007年起,俄语学校也逐步增加爱沙尼亚语课程。
宗教
爱沙尼亚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
节日
独立日:1918年2月24日,为纪念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脱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治而获得独立;
恢复独立日:8月20日,为纪念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恢复独立;
胜利日:6月23日,为纪念1919年爱沙尼亚抗击德国军队获胜;
波罗的海国际民间艺术节(Baltika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多在7月中旬举行,长达一周,有波罗的海诸国的民族舞蹈和表演。
军事
国防
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总统国防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国防部是政府执行和实施国防政策的部门。国防军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8~12个月。国防军总兵力约6600人。现任国防军司令为马丁·哈雷姆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Martin Herem),国防军总参谋长为维哥-维洛·帕尔姆准将(Brigadier General Veiko-Vello Palm)。
当地时间2018年6月25日,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爱沙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欧盟9国防长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
军力
爱沙尼亚防军总兵力约7000人。现任国防军司令里霍·德拉斯(Riho Terras)少将,国防军总参谋长伊格·施维德(Igor Schvede)海军准将。
交通
公路
公路总里程16609公里。2018年公路货运总量28.5百万吨,同比下降2.7%,其中国际货物运输量5.3百万吨。2019年公路货运总量28.4百万吨,同比下降0.4%,其中国际货物运输量5.0百万吨,同比下降5.3%。2020年公路货运总量23.3百万吨,同比下降18%,其中国际货物运输量4.5百万吨,同比下降10%。
铁路
铁路总里程2144公里,其中,公共铁路线1514公里,非公共铁路线630公里。2018年铁路客运量为775.9万人次,2019年为837.3万人次,2020年为598.5万人次,同比下降28.5%;2018年铁路货运量为2782.4万吨,2019年为2134万吨,2020年为1580万吨,同比下降26%。
海运
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480万吨,2018年为3590万吨,2019年为3760万吨,2020年为3582万吨,同比下降4.7%;其中货物运出量2355万吨(不含过境运输),货物运入量1226万吨。2017年港口客运量1085万人次,2018年1072万人次,2019年1075万人次,同比上升0.2%。主要港口有塔林港(Tallinn)、西由拉迈港(Sillamae)、昆达港(Kunda)、北帕尔迪斯基港(Paldiski)、帕尔努港(Parnu Reid)等。
空运
2018年为105.3万人次,2019年为62.1万人次,2020年为13.4万人次,同比下降70.4%;塔林机场(爱沙尼亚唯一国际机场)2017年航空货运量为1.12万吨,2018年为1.15万吨,2019年为1.09万吨,2020年为0.91万吨,同比下降16.2%。
管道
社会
教育
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2016年,共有学前教育机构635所,各类中小学校519所,各类技术职业学校39所,高等教育机构24所,其中大学7所(6所国立,1所私立),各类职业高等教育机构15所。2016年,共有22.21万人在各类学校学习,学前教育学生6.76万人,中小学学生14.92万人,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学生2.51万人,大学学生4.78万人。
2018年,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520个(含各类学校图书馆及农村图书馆),各类博物馆227个。
著名高等学校: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建于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Adoplphus)统治时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学院改称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设有神学、法律、医学、哲学、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学、教育、体育、经商管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社会学等11个学科,下属10个系和研究所。师资人员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学生1.8万人。托努·莱特萨尔(Tonu Lehtsaar)代理校长职务。
塔林大学(英语:Tallinn University;爱沙尼亚语:Tallinna Ülikool)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塔林市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院合并成立,也是该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大学。校内学习资源丰富,有5%以上的国际学生。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所国际性高校,与全球多所大学有合作,是著名欧盟项目Erasmus的交换院校之一,隶属于:欧洲大学协会(EUA)、欧洲首都大学网络(UNICA)、波罗的海区域大学网络(BSRUN)。
媒体
2016年共发行1173余种各类报纸杂志,发行量达2700万,其中爱文报刊发行量2400万,主要有爱沙尼亚晚报、邮差报、爱沙尼亚快报、爱沙尼亚日报等。
主要通讯社:波罗的海通讯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于1990年4月,私营通讯社,2011年有近220名工作人员。
共有5家公共广播电台和31家私营广播电台。主要电台:(1)布谷电台,私营电台,成立于1992年,每天24小时用爱沙尼亚语广播。(2)俄罗斯电台,私营电台,1998年建台,每天21小时用俄语广播。
共有3家公共电视台和16家私营电视台。主要电视台:(1)爱沙尼亚国家广播电台与电视台(Estonian Public Broadcasting,ERR),由爱沙尼亚电台(Eesti Raadio,1926年建台)与国家电视台(Estonian Television-ETV,1955年建台)于2007年6月合并成立。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2)TV3,私营电视台,用爱沙尼亚语播放节目。(3)Kanal 2,私营电视台,1993年建台,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
主要通讯社:波罗的海通讯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于1990年4月,私营通讯社,有140名工作人员。
体育
爱沙尼亚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二战之前他们曾经在1920、1924、1928和1936年奥运会上取得过奖牌;1996年后爱沙尼亚单独组队参加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1金1银。他们争牌的优势项目是田径、柔道和赛艇。
北京奥运会爱沙尼亚奥运代表团由80人组成,是爱沙尼亚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体育代表团。代表团中包括运动员39人,将参加13个项目的角逐,其中15人具有奥运参赛经历。代表团中男子铁饼选手上具有强大实力,其中包括新科世锦赛冠军坎特尔和雅典奥运会季军塔梅尔克。
人民生活
2020年,爱沙尼亚居民月平均工资为1448欧元,同比增长2.9%;月平均养老金为507.5欧元,同比增长10.4%。2020年12月登记总失业人数为47900人,失业率为7.4%。爱全国共有医院30家。
外交
外交政策
以欧盟和北约为经济、安全依托,重视与波罗的海及北欧国家的传统友谊,着力推动和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大参与国际事务力度,不断巩固与美国关系,对俄罗斯关系积怨较深。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一、两国政治关系简要回顾
1991年9月1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同爱沙尼亚副外长因·利密茨在塔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总体顺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中方访爱的领导人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6年)、国务委员李铁映(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1997年)、国务委员吴仪(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2000年)、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2004年)、外交部长李肇星(2005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6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2010年)、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017年)。爱方访华的领导人有:总理维亚希(1992年)、外长维里斯特(1993年)、总统梅里(1994年、2001年)、议长萨维(1998年)、外长伊尔维斯(1998年)、总统吕特尔(2005年)、外长佩特(2007年、2010年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及爱国家馆日活动)、总理安西普(2008年观摩奥运会和出席亚欧首脑会议)、议长埃尔格马(2011年)、外长罗西曼努斯(2015年)、总理罗伊瓦斯(2015年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议长内斯托尔(2018年1月随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长集体访华)、总统卡留莱德(2018年9月来华出席第十二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两国签署合作文件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两国间设立了经贸合作混委会,并召开了十次例会。
二、政治关系与重要往来
2000年2月16-23日,爱沙尼亚副外长马尔特·海尔姆访华,同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举行两国外交部政治磋商,杨洁篪副部长会见。2月21-2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洪升访爱,会见经济部长帕尔诺亚和财政部长卡拉斯,并与爱议会财政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进行工作会谈。3月24-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赵虹访爱,会见司法部部长拉斯克,同总检察长赛普会谈并签署合作协议。5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建徽访爱,议长萨维、副议长奥维尔、外长伊尔维斯分别会见,与爱议会外委会举行会谈,同运输部部长雷沃、经济部副部长马尔姆斯丁、副外长兼爱中经贸混委会主席帕鲁姆、爱议会爱中友好小组主席凯洛座谈。9月7-9日,应爱沙尼亚政府和议会的邀请,李鹏委员长对爱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李鹏委员长同托马斯·萨维议长举行会谈,同伦纳特·梅里总统、爱议会党团负责人、爱中友好小组成员分别举行会见。11月7-12日,爱民族事务部长萨克斯访华,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会见,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其举行工作会谈。11月16日,爱外交部国务秘书因德里克·塔兰德来华出席爱沙尼亚饮食文化节,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会见。
2001年3月1-10日,应江泽民主席邀请,爱总统伦纳特·梅里来华进行非正式访问,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分别会见。4月3-9日,爱议会外委会主席塔兰德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会见,全国人大外事委主任委员曾建徽同其举行工作会谈,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会见。7月4-14日,爱议会爱中友好小组主席卡莱夫·凯洛访华,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中爱友好小组主席虞云耀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义分别会见。9月8日,全国政协外事委主任委员田曾佩访爱并出席中爱建交十周年庆祝活动,分别会见爱副议长克雷兹伯格、议会外委会主席塔兰德、议会爱中友好小组副主席恩玛、外交部长伊尔维斯、副部长帕鲁姆。9月12日,立陶宛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驻华使馆共同举办庆祝波海三国与中国建交十周年招待会,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出席。9月14日,对外友协举行庆祝中国与波海三国建交十周年招待会,三国驻华使节出席。12月6日,中国新任驻爱沙尼亚大使丛军向吕特尔总统递交国书。
2002年4月4日,爱沙尼亚首任驻华大使梅特·马汀森向江泽民主席递交国书。4月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访爱,与爱外交部主管政治事务的副外长雷纳特和主管对外经济政策的副外长尼尔克举行磋商,分别会见爱副议长克雷兹伯格、外长欧尤兰德、爱中议会小组主席凯洛。4月15-19日,中国审计署副审计长王道成访爱,同爱审计署署长帕茨举行会谈。6月12-13日,应爱沙尼亚总统吕特尔邀请,江泽民主席对爱沙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同爱总统吕特尔举行会谈,会见议长萨维、总理卡拉斯和爱前总统梅里夫妇。9月23-25日,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冬权访爱,爱总理府国务秘书维恩、爱国家档案局局长皮尔斯科会见。
2003年9月30日,我新任驻爱大使宏九印向吕特尔总统递交国书。12月13日-18日,爱副外长英特尔曼访华,与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举行两国外交部磋商,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中联部副部长蔡武分别会见。
2004年5月11-16日,爱主管行政事务副外长瓦尔曼访华,外交部副部长吕新华同其举行会谈。9月21-23日,全国人大中爱议员友好小组主席刘应明访爱,会见爱议长埃尔格马女士、常务副外长克伯、议会文化委员会主席阿尔纳,并与爱副议长兼爱中议会友好小组主席克雷兹伯格举行会谈。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在越南河内出席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的帕茨总理,这是自1992年爱总理访华后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10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访爱,分别与爱总统吕特尔、议长埃尔格马及副议长克雷兹伯格举行会见和会谈。10月20-21日,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率团访爱。会见爱常务副外长克伯,并与爱副外长英特尔曼举行中爱副外长级磋商。
2005年4月24-26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访爱,与爱奥委会官员进行座谈,会见爱文化部长。爱总统吕特尔会见并宴请代表团。8月16-17日,李肇星外长访爱,与爱总统、总理、外长举行会见和会谈。8月24-30日,爱沙尼亚总统吕特尔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同其会谈、会见。29日,吕出席在京举行的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
2006年3月24-29日,爱沙尼亚议会爱中友好议员小组主席克雷兹伯格访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爱友好议员小组主席刘应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昊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等分别会见,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主任刘剑峰同其会谈。4月23-30日,爱沙尼亚议会外委会副主席米盖尔森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分别会见、会谈。10月28-30日,应爱沙尼亚议长托马斯·瓦列克的邀请,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爱沙尼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分别与瓦列克议长、伊尔维斯总统和安西普总理会谈、会见。
2007年1月24-26日,爱沙尼亚外长佩特访华,曾庆红副主席会见,李肇星外长举行会谈。9月30日,爱沙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安德烈斯·翁卡向胡锦涛主席递交国书。12月,爱沙尼亚外交部秘书长马西卡斯来华与外交部部长助理孔泉签署两国外交部磋商议定书。
2008年5月21日,埃尔格马议长到中国驻爱使馆吊唁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代表爱沙尼亚议会向中国及中国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8月17-24日,安西普总理来华观摩北京奥运会,温家宝总理会见。10月24-25日,安西普总理来华出席第7届亚欧首脑会议。11月11-1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赵可铭副主任委员访爱,会见埃尔格马议长,同爱议会财政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举行会谈。12月2-5日,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孙大力访爱,与爱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班布斯举行了中爱首次领事磋商。12月4-6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忠禹访爱,埃尔格马议长会见,爱议会举行欢迎晚宴。12月18-20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吴红波访爱并举行中爱外交部政治磋商,与爱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马西卡斯会谈。
2009年4月5-8日,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爱,佩特外长会见。5月,杨洁篪外长与佩特外长在越南河内亚欧外长议会期间寒暄。11月1日至3日,张德江副总理访爱沙,与安西普总理会谈,会见伊尔维斯总统。12月,爱沙尼亚议会外委会主席米科萨访华。
2010年4月28日至5月1日,佩特外长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杨洁篪外长会见。5月23日至2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建敏访爱,与爱议长埃尔格马会谈,会见伊尔维斯总统、安西普总理、爱中议员友好小组成员、塔林市市长萨维萨尔。9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爱,分别会见了安西普总理、埃尔格马议长和塔林市市长萨维萨尔,并为塔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
2011年1月,埃尔格马议长访华,先后访问北京、四川和香港,吴邦国委员长、李长春同志和华建敏副委员长分别会见。9月,外交部长杨洁篪同佩特外长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20周年。11月,爱议会爱中友好小组代表团访华。
2012年4月26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了在华沙出席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的安西普总理。
2013年4月,佩特外长就四川芦山地震致王毅外长慰问信。6月,佩特外长就吉林德惠火灾事故致王毅外长慰问信。7月,佩特外长就甘肃定西地震致王毅外长慰问信。11月,李克强总理在布加勒斯特会见出席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安西普总理。
2014年,爱议会外委会与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实现互访。5月和8月,佩特外长先后就新疆乌鲁木齐“5.22”暴力恐怖事件、云南鲁甸地震向王毅外长致慰问信。12月,李克强总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会见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罗伊瓦斯总理。
2015年1月,罗西曼努斯外长对华进行工作访问,与王毅外长举行会谈。同月,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访爱,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农业部2015-2016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4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出席第五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期间,与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长尤尔根·利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爱沙尼亚共和国教育和研究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文凭的协议》。7月,国家卫生与育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访爱,并签署两国《关于卫生和医学科学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爱建交以来签署的首份卫生领域合作文件;10月,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访爱,并出席波罗的海“中国艺术节”闭幕演出。11月,李克强总理在苏州会见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罗伊瓦斯总理。
2016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里加会见了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罗伊瓦斯总理。
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爱,分别与卡留莱德总统、拉塔斯总理会见、会谈。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见了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塔斯总理,中爱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爱沙尼亚共和国经济事务和通信部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爱沙尼亚共和国经济事务和通信部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5月,爱经济事务和通信部副部长库宁格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
2018年1月,内斯托尔议长随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长集体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集体会见。7月5日至7日,李克强总理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会见了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塔斯总理。7月4日至10日,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刘洪才访爱,会见卡留莱德总统、第一副议长埃斯玛、爱中友好小组主席库特。9月,卡留莱德总统来华出席第十二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会见。11月,爱农村事务部部长塔莫·塔姆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爱企业和信息技术部长塔米斯特、经济事务和基础设施部经济发展副部长卢比出席2018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2019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会见了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塔斯总理。9月,全国人大中国—爱沙尼亚友好小组组长徐绍史访爱,分别会见爱议会第二副议长卡拉斯和外事委员会主席埃斯玛。10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访爱,分别与爱文化部长卢卡斯、旅游局局长萨梅尔、文物保护局局长拉伊、塔林市市长科瓦特、塔尔图市市长克拉斯举行会谈会见。10月,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访爱,与爱经济事务与通信部副部长库宁格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中爱民航主管部门间谅解备忘录》。
2020年5月,王毅国外委员兼外长同爱沙尼亚外长雷因萨鲁通电话。
2021年2月,爱外长利梅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
中爱经贸关系发展顺利,双边经贸合作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已签署政府间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两国经贸合作混委会运作良好,至今已召开十次例会。近年来,中爱双边贸易增长较快。我主要向爱沙尼亚出口机电、高技术产品、农产品及机械设备,自爱沙尼亚进口钢材、电子产品、计算机及通信技术。据中方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我在爱累计直接投资1137万美元,工程承包营业额1600万美元。爱企业在华有12个投资项目,实际使用资金为321万美元。据中方统计,2020年,中爱双边贸易额为11.5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中方对爱出口8.6亿美元,同比下降6.3%;自爱进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5.8%。2021年上半年,中爱双边贸易额为6.3亿美元,同比上升27.3%。其中,中方对爱出口4.9亿美元,同比上升25%;自爱进口1.4亿美元,同比增长35.9%。
2000年1月31-2月6日,塔林市长莫伊斯率商业代表团访问香港。
2001年7月30-31日,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欧洲司司长施建新与爱沙尼亚外交部副部长普里特·帕鲁姆在塔林共同主持召开中爱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0月17-20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广富率湖北省经贸代表团访爱。
2003年9月9日,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率团抵爱参加“欧洲税务会议”。11月9日-13日,爱副外长尼尔克率团来京出席中爱经贸合作混委会第五次例会。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会见尼,商务部欧洲司巡视员须同凯与尼共同主持会议。
2004年7月2日,上海洋山同盛港口建设有限公司与爱沙尼亚Lindaliini AS公司在爱首都塔林市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方购买爱高速水翼客船,合同总金额580万欧元。8月24-26日,全国友协商贸代表团一行34人访爱。期间举行中爱经贸洽谈会,并会见了爱经济部官员及爱城市协会负责人。
2005年8月28-30日,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爱,与爱副外长拉纳麦共同主持召开中爱经贸混委会第六次会议。爱外长佩特会见了代表团。12月4-7日,交通部水运司巡视员彭翠红率考察团访爱。其间,考察团与爱经济交通部就如何利用爱港口开展中转运输服务等合作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考察团还实地考察了塔林港、北帕尔蒂斯港等港口,拜访了爱铁路公司等部门。
2007年4月2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代表团在爱举办研讨会。10月,爱经济与交通部长帕茨访华,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会见。双方代表签署《大连港与塔林港友好合作备忘录》。
2008年3月,中爱经贸混委会第七次例会在北京举行。2008年9月,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访爱。9月24日,两国在塔林签署《中爱海运协定》。
2010年7月,清华同方威视公司在塔林与爱沙尼亚物业局签署总价值为270万欧元的合同,向对方提供一套货运货车集装箱监测系统。
2011年底,中国海经公司同爱方签订总额为3000万欧元的机车出口合同,成为迄今中国对爱沙尼亚单笔金额最大出口项目。
2012年9月,爱经济与交通部长帕茨来华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会见。9月,吉林省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爱企业局签署投资与合作协议。11月,中爱经贸混委会第八次例会在爱首都塔林举行。
2013年7月,吉林省经贸代表团访爱,并举行中国吉林经贸推介会。访问期间,中国吉林商务代表处及商品营销中心在塔林正式设立。
2014年6月,爱外贸与企业部长苏林格来华出席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12月,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访爱,与爱方签署《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税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2015年1月,农业部副部长牛盾率团访爱。11月,中爱经贸混委会第九次例会在京举行。
2016年4月,中爱经贸合作混委会第十次例会在塔林举行。5月,质检总局副局长梅可保访爱。
2018年11月,爱农村事务部长塔姆率团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4家爱企业签约参加企业展,以食品为主,展位面积36平方米。11月,爱农村事务部部长雅威克来华出席第二届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00年5月13-17日,山东教育代表团访爱,爱教育部长特尼斯·卢卡斯会见了代表团,双方探讨了两国教育合作的可能性,爱商业学院与山东女子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5月22-29日,爱科学院院长恩格布莱特率团访华,与中国科学院院长陆甬祥进行会谈,签署了中爱科学院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代表团还赴上海参观访问。9月18- 21日,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率团访爱,同爱文化部副部长马尔古斯·阿里克曼举行工作会谈,双方签订了2001-2003年文化交流计划。10月18日-11月1日,应山东女子学院邀请,爱沙尼亚商学院总裁哈巴库克率团访华,双方就两院合作及留学生交流事宜进行了商谈。11月2-4日,应爱沙尼亚哈普萨鲁市政府邀请,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记率对外友协代表团访爱。
2001年3月28日,中国文化部向爱国家图书馆赠书仪式在该馆新闻发布厅举行。爱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阿里克曼、外交部和文化部官员、议会文化委员会、外委会成员70余人出席赠书仪式。6月3-6日,应爱民族事务部部长卡德琳·萨克斯邀请,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访爱。爱副议长克雷兹伯格、萨克斯及爱沙尼亚议会外委会部分议员分别会见代表团。6月26-30日,应爱民族事务部邀请,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友率团访爱。9月15-21日,应爱外交部新闻司邀请,中国外交部新闻司代表团访爱。
2002年4月1-11日,爱文化部长希格内·基韦率团访华,同时爱“Lee”舞蹈团一行31人访华,在北京、青岛和大连进行了演出。4月20-28日,应外交部邀请,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三国联合新闻代表团访华。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会见了代表团并接受了采访。8月12-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访爱,爱外长欧尤兰德、副议长克雷兹伯格分别会见。梅兆荣在爱外交部新闻中心发表演讲,并接受爱《邮差报》专访。11月12-17日,爱塔尔图大学校长雅克·阿维克索应对外友协邀请访华,外交部刘古昌副部长、教育部领导会见阿一行。12月15-30日,根据中爱文化部2001-2003年文化交流协议,中国文化部在爱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国传统绘画展。
2003年8月31日-9月3日,应爱城市协会和工商会的邀请,对外友协副会长苏光率团访爱,与爱议长埃尔格马、主管经济的副外长尼尔克、城市协会副主席金伯、工商会秘书长拉伊举行会见会谈,并出席中爱经贸研讨会。除塔林外,代表团还访问了帕尔努市和塔尔图市,并会见两市领导。10月30日-11月2日,文联副主席胡珍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爱,爱文化部常务副部长苏克莱斯会见代表团,胡一行还参观爱国家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实用艺术博物馆、音乐学院等机构。11月10日-17日,爱城市协会主席塔姆基维率爱城市协会市长代表团访华。城市协会副主席金伯、塔尔图市市长安西普、帕尔努市市长哈里克马基、塔林市政府秘书长塞普等随行。我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苏光会见代表团。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访问了上海、杭州、宁波。11月20日-22日,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中梅率广东省新闻代表团访爱。爱贸易委员会主席塔姆会见胡一行。
2004年10月13-20日,应文化部邀请,爱文化部长佩特率爱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七届部长级年会。期间,见了爱文化部领导并同中方签署两部2005-2007年度文化交流计划。
2005年4月5日,湖南昆剧团在爱首都塔林歌剧院演出,吕特尔总统、安西普总理、文化部长等观看表演。9月2日,中国汉字展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在爱国家图书馆举行。吕特尔总统夫妇出席了有关活动。中国驻爱使馆在纪念活动上向爱国家图书馆捐赠了价值5万美元的电脑及教学设备。9月18-19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主席范徐立泰访爱,埃尔格马议长设宴款待,并就香港与爱的教育制度等问题交换意见;爱议会爱中友好议员小组主席会见,双方就加强香港立法委与爱议会之间的友好往来进行了探讨。210月2日,杭州民乐团访爱,在爱音乐厅举办专场演出,吕特尔总统等政要出席。
2007年4月25日,中国电影周在爱开幕。8月28日-9月1日,中国天津民族舞蹈团根据《中国和爱沙尼亚两国文化部2005-2007年文化交流计划》访爱演出。9月,中国西藏宗教文化代表团访爱。10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访爱,签署《中爱两国文化部2008-2012年文化交流计划》。
2008年3月18日-4月18日,《边缘国家—爱沙尼亚当代艺术展》在广东展出。5月20-24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应爱中友协邀请访问塔林、塔尔图等城市。5月23日-6月1日,爱中友协主席彼得·克雷兹伯格率团访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和全国人大中爱友好小组副主席杨慧珠分别会见。2008年8月,爱奥委会主席率80人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爱代表团共获1金1银,列奖牌榜第57位。8月,爱体育部副部长塞恩·苏克莱斯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9月,伊芙琳·伊尔维斯总统夫人来华观摩北京残奥会并出席闭幕式。10月13-20日,塔林市长萨维萨尔率塔林市政府代表团访问北京、杭州和宁波。在京期间,北京市长郭金龙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分别会见。在杭州期间,杭州市长会见,两市签署《友好交流备忘录》,代表团还出席了“杭州国际友城峰会”。10月,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部长特尼斯·卢卡斯访华,与教育部长周济签署两国教育部《2008-2012年合作协议》。
2009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举办首届庆祝中国传统春节活动。4月1-2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访爱。5月25-26日,北京市政协主席杨安江访爱。
2010年,爱沙尼亚成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9月,波罗的海地区首家孔子学院在爱塔林大学揭牌。爱文化部长、司法部长等相继访华。
2011年,中国民乐团赴爱沙尼亚访演。中国杂技团参加“塔林国际花卉节”。
2012年,爱首都塔林举办第三届庆祝中国春节活动。留学基金委组织中国教育展览团访爱并参加2012年波罗的海三国国际教育展。爱青少年歌舞团赴华演出。
2013年4月,吉林省省委书记竺延风率团访爱沙。审计署李勇库主任率团访问爱沙尼亚并出席在塔林举办的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第15次大会。5月,爱文化部长瑞恩·朗格率文化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并签署两国文化部《2013-2017年文化交流协议》。6月,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率团访爱并出席在塔林举行的欧洲质量组织第57届国际质量大会和国际质量科学院年会。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叶明率团访爱。7月,塔林市代表团来华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8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力访爱沙。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率团访爱,并会见塔林市长萨维萨尔、市议会主席维苏特。
2014年下半年,波罗的海三国在华联合举办“波罗的海艺术节”。12月,塔林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签署关于共建孔子学院备忘录。
2015年2月至8月,中方在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举办“中国文化节”。4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出席第五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期间,与爱教育与研究部长尤尔根·利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爱沙尼亚共和国教育和研究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文凭的协议》、《2015—2019年教育合作协议》。
2016年4月,爱文化部长因德雷克·萨尔率团访华并出席在京举办的爱沙尼亚文化周活动。
2017年1月,第八届“欢乐春节”活动在塔林成功举行。5月,中爱签署《2017—2022年教育合作协议》。6月,中国科技部司局级代表团访爱,就中爱建立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及召开首届委员会例会举行磋商。9月,上海之帆“一带一路”爱沙尼亚经贸人文巡展在爱举行。
2018年2月,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创舞剧《傩·情》在爱成功演出。第九届“欢乐春节”活动在塔林成功举行。7月,上海歌剧院首次作为主宾应邀出席爱萨列马歌剧节。
五、领事关系
1998年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与爱沙尼亚驻华使馆在北京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同意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在香港设立名誉领事馆的换文。1999年8月25日,两国政府以互换照会方式就爱在澳门特区保留名誉领事馆事达成协议:自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之日起,爱政府保留在澳门特区的名誉领事馆,领区为澳门特别行政区。2008年12月,中爱两国首轮领事磋商在塔林举行。
2010年5月爱在上海设立总领馆。11月,两国外交部第二轮领事磋商在北京举行。2011年2月,爱在香港设立名誉领事馆。
六、军事往来
2000年9月29-10月1日,副总参谋长张黎中将率团访爱,访问期间会见了爱国防部长卢克斯、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维里斯特、爱军总司令科乌茨海军少将。2001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代表团参加在爱举办的“爱沙尼亚侦察兵国际大赛”。2002年3月13-18日,总参军训部副部长陈有元少将、军训部副局长张跃进上校出席在爱举行的国际军体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会议。2002年8月7日-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九届“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获总成绩第一、二名。2003年8月5日,爱第10届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赛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队参赛。自2005年起,我作为观察员参加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赛。
七、重要双边协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1991年9月1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与爱沙尼亚副外长利密茨在爱首都塔林签署。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联合声明》,1994年6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来访的爱沙尼亚总统梅里在北京签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合作协定》,1992年5月12日中国经贸部副部长谷永江与爱沙尼亚贸易部长塔姆在北京签署。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1993年9月2日中国经贸部部长吴仪与爱沙尼亚外交部长维里斯特在北京签署。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文化、教育和科学合作协定》,1993年9月3日中国文化部长刘忠德和爱沙尼亚外长维里斯特在北京签署。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和协定》,1998年5月12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和爱沙尼亚外长伊尔维斯在北京签署。
(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2002年6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和爱沙尼亚外长欧尤兰德在塔林签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爱沙尼亚共和国在北京建造大使馆馆舍使用地皮的协议》。2007年1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与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佩特在北京签署。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外交部磋商议定书》。2007年12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孔泉与爱沙尼亚共和国外交部秘书长马西卡斯在北京签署。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2008年9月2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与爱沙尼亚经济与交通部长尤汉·帕茨代表双方政府在塔林签署。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农业部2015-2016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2015年1月19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与爱沙尼亚农业部部长帕达尔在塔林签署。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爱沙尼亚共和国教育和研究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文凭的协议》。2015年4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与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长尤尔根·利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签署。
(13)《关于中国从爱沙尼亚输入大西洋鲱鱼和黍鲱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2016年4月质检总局与爱农业部签署。
(14)《关于爱沙尼亚输华乳品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条件议定书》。2016年5月质检总局与爱农业部签署。
(15)《中爱2017—2022年度教育合作协议》。2017年5月,中国教育部和爱沙尼亚教育部签署。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爱沙尼亚共和国经济事务和通信部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爱沙尼亚共和国经济事务和通信部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
(19)《中爱2018—2022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2018年7月,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
(20)《关于爱冷冻禽肉及可食用禽副产品输华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议定书》。2018年11月,爱农村事务部长塔姆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同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签署。
同美国的关系
对美关系在爱总体外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爱不断密切与美国关系,与美保持多层次、多领域的交往。作为北约与俄地缘对抗前沿,爱应对俄“混合战争”现实威胁的危机感不断上升,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采购装备、扩大兵源、频繁演训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国防建设,军费开支GDP占比升至2.07%的历史新高并保持增势;另一方面通过爱美两国总统、总理、外长、防长等高层互动频繁,进一步加大对美国领导的北约力量的借重与协同。近年来,与北约举行多次大规模多国联合军演,并成功推动北约华沙峰会向爱增兵千人。2017年2月,在出席慕尼黑安全大会期间,波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总统与美副总统彭斯举行会晤。2018年,波海三国外长和总统先后集体访美。2019年,爱沙尼亚总统、总理、外长先后访美。2020年,美国务卿以视频方式出席由爱沙尼亚主办的“三海倡议”峰会。
同北约的关系
2004年3月加入北约以来,一直视北约为安全保障,积极参加北约框架内的活动。爱沙尼亚积极参与北约主导的阿富汗维和行动;积极支持北约创建快反部队;支持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并愿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入约提供经验。2006年9月,北约民防大会在塔林召开,这是爱沙尼亚首次承担北约框架内的大型会议。2006年11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爱沙尼亚。爱沙尼亚是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所在地。
同欧盟的关系
支持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相关举措。支持欧盟完善单一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市场。主张欧盟继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东部伙伴国签订全面自贸协议。爱国家领导人积极利用欧盟内部会议、国际会议等多边场合,不断扩展、深化同欧盟国家的合作,同时努力为本国在欧盟内争取利益。支持欧盟扩员,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对俄采取严厉制裁措施。2017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爱俄关系因北约扩大在爱驻军规模更趋对立,爱极力推动欧盟保持对俄制裁。2021年7月,俄罗斯以非法搜集情报为由驱逐一名爱驻俄领事,爱方对等反制驱逐一名俄罗驻爱外交官。8月,俄以反制为名再次驱逐一名爱驻俄外交官。
2022年8月,爱沙尼亚对5万多名该国已签发签证的俄罗斯公民关闭边境。爱沙尼亚是第一个采取这种做法的欧盟国家,这将使普通俄罗斯公民更难入境欧盟。雷因萨鲁对此表示,爱沙尼亚政府正在考虑全面关闭爱俄边境。“除个别家庭的人道主义特殊情况,我们将制裁所有目前仍有效的申根签证(持有者)。”
当地时间2023年1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降低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等级。
同北欧国家的关系
爱沙尼亚与北欧国家历史渊源深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密切。2006年,双方继续保持高层互访,总统伊尔维斯当选后首次出访即选定芬兰,总理安西普参加在芬兰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亚欧首脑会议。
同波罗的海国家关系
爱沙尼亚与波海国家关系得到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频繁。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立陶宛联名推荐拉总统弗赖贝加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2006年6月7日,爱沙尼亚与拉签署《边境地区共同打击犯罪协定》,是两国为加入申根签证协定采取的重要步骤。此外还积极参与“波海及北方国家”框架内的各项活动。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加强波罗的海-北欧(NB8)合作为优先方向。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与传统贸易伙伴北欧国家的关系,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关系日益密切。积极主导欧盟波罗的海战略,全面深化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合作,并通过定期会晤机制,协调三国在欧盟内部事务和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在欧债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冲击的背景下,爱加大了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并突出经贸因素,重点加强对亚洲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关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外交资源布局。2012年,爱议会通过《亚洲战略报告》。
旅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