蝟菊
简介
药名:猬菊 ( 学名: )为 菊科 猬菊属的植物。分布在 蒙古以及 中国大陆的 吉林、 甘肃、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宁夏等地,生长于海拔85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沙窝、山谷或槽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汉语拼音:wei jv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科属分类:菊科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出处:《中华本草》
主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