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蜈蚣兰

蜈蚣兰 蜈蚣兰(拉丁: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Makino)Garay),为百脚蜈蚣、柏子兰、米斛等,是兰科隔兰属植物蜈蚣兰植株匍匐,细长,分枝,多2列,疏离,稍两侧对折呈半总状花序具1-2,侧生;质薄,萼片花瓣肉色;中萼片卵状长,侧萼片斜卵状长花瓣近长期4月。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南部、中国山东、江苏等地。生于崖石......
目录

形态特征

蜈蚣兰植物体匍匐。细长,粗约1.5毫米,多,具分枝革质,二列互生,彼此疏离,多少两侧对折为半,长5-8毫米,粗约1.5毫米,先端钝,基部具长约5毫米的叶鞘

蜈蚣兰图册花序侧生,常比短;花序柄纤细,长2-4毫米,基部被1枚宽卵形的膜质鞘,总状花序具1-2朵苞片卵形,长约0.5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约3毫米;质地薄,展,萼片花瓣肉色;中萼片卵状长,长3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3条;侧萼片斜卵状长、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具3条

花瓣近长,比中萼片小,具1条唇瓣白色黄色斑点,3裂;侧裂直立,近三角,上端钝并且稍向前弯;中裂多少肉质,状三角或箭头状三角,长约3毫米,先端长急尖,基部中央具1条通向的褶近球,粗约0.8毫米,末端凹入,壁上胼胝体3裂;侧裂角状,下弯;中裂基部2裂呈马蹄状,其下部密被细乳突状毛;隔膜不发达,远离3裂的胼胝体。

蕊柱粗短,长1.5毫米,上端扩大,基部具短的蕊柱足;蕊喙2裂,裂,宽而厚;药帽前端收窄,先端截形并且凹缺;粘盘柄宽卵形,基部折叠,粘盘马鞍期4月。

蜈蚣兰图册蜈蚣兰图册

产地生境

附生于崖石上或山地林中树干上,海拔达1000米。产中国河北(小五台山)、山东(崂山)、江苏(南京栖霞山)、安徽浙江东部(天台山、乐清、临海)、福建西部(宁化)、四川东北部(青川)。也见于日本、朝鲜半岛南部。模式标本来自山东(崂山)。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漏光的地。空湿度大且空能流通的地,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即出现子灼伤或枯焦。如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肉质,适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药用价值

中国南各地山区都有。石上或树皮上。

采集处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效: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润

小儿惊:鲜全草五钱至一两,水服。

气管炎、咯血:全草五钱,加冰糖服。或全草、白及、广木香各五钱,紫前胡一两,水服。

慢性鼻窦炎:全草一两,水冲黄服。

肾盂肾炎:鲜全草一两,水服。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金华《常用草药单方选编》:"。"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微苦。"

【功用治】清热,解毒,止。治口腔炎,鼻窦炎,气管炎,咯血肾盂肾炎

金华《常用草药单方选编》:"清凉解毒,治口腔炎。"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润。"

【用法与用量】服:汤,0.5-1两。

治小儿惊:鲜蜈蚣兰五钱至一两。水服。

气管炎、咯血蜈蚣兰五钱。加冰糖服。

治慢性副寞炎:蜈蚣兰一两。水冲黄服。

肾盂肾炎:鲜蜈蚣兰一两。水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伊拉克

下一篇 蜈蚣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