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蜈蚣刺

蜈蚣刺,中药。为芸香科花椒植物花椒Zanthoxylum multijugumFranch.的植物花椒,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湿止痛,接之功效。风寒湿痹,牙痛骨折外伤。味辛、苦,性温。祛湿止痛,接风寒湿痹,牙痛骨折外伤。1、治湿关节冷痛,小叶刺椒30g。服。(《贵州草药》)2、治牙痛,小叶刺皮一......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效

湿止痛,接

主治

风寒湿痹,牙痛骨折外伤

相关配伍

1、治湿关节冷痛,小叶刺椒30g。服。(《贵州草药》)

2、治牙痛,小叶刺皮一块,放痛处。(《贵州草药》)

3、治骨折花椒500g,50m1。每服5ml,连用7d。同时外搽患处。(《云南草药》)

4、治外伤花椒,研末撒布患处。(《云南草药》)

5、治疮毒梅毒花椒9-15g。服。(《云南草药》)

6、治癣,小叶刺皮,草乌各适量。共研细末,用食油浸泡后搽患处。(《全国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服:汤,9-15g;或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香油调搽。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挖,洗净,鲜用或切晒干;,晒干。

鉴别

药材性状:羽状复叶,小21-51,叶片卵状披针,长2-4cm,宽1-1.5cm,先端急尖,基部或阔楔形,两侧不对称,全缘,或有不明显细齿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众多黑色小腺点;叶轴倒钩刺革质。弱,味辛、苦。

形态特征

植物花椒叶刺椒(贵州)。为攀援状灌木木质,灰褐色,着生下弯如鸟嘴状的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纸质至革质,边叶柄长可达60厘米;叶轴面着生下弯而短小的皮刺;小叶柄长不及1毫米;小21-51,歪斜的卵状披针披针或为长,长2-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而略斜,基部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青绿色,生腺点。聚伞花序腋生,长达15厘米;苞片细小;萼片4,卵形,长约0.5毫米,边缘薄膜质;花瓣4,青色,卵状长,长约2毫米;雄花雄蕊4,长3-4毫米,药隔先端有色泽较深的腺点一颗;退化心皮短小。果梗长3-6毫米;心皮4,成熟的通常1-3,紫红色;分果爿有略粗大的腺点,先端几无嘴状突起。种子卵珠,直径4毫米,黑色,光亮。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杂木林中林缘或灌丛中。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镇痛。治湿关节冷痛,牙痛。”

2、《云南草药》:“祛湿,止骨折疮毒梅毒,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蜈蚣旗根

下一篇 伊拉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