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兔骨

兔科动物蒙古兔等的胳。性平。味甘、酸。无毒服,磨涂,或消渴头昏眩晕等症。为兔科动物 蒙古兔或 家兔等的胳。1.东北兔,体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较短,向前折不达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黑色。后部及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部为纯白色秘。......
目录

来源

为兔科动物 蒙古兔或 家兔等的胳。

原形态

1.东北兔,体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较短,向前折不达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黑色。后部及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黑色,下部污白色

2.华南兔,体较小,体长34-44cm,重1-1.5kg。长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长之半,长4-5.7cm。被毛短粗且硬。。头部、部沙黄棕色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绒毛毛端棕黄色。长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毛尖黑色前边缘毛较长,尖和后缘的毛较短。颈部有一黄色区域。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足、尾部与色相似。

3.家兔,个体变异较大。一般头部、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化,通常以纯白色为多,尖无黑色

4.蒙古兔,体中等,长约45cm,尾长约9cm,体重在2kg以上。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色较深,在部两侧各有一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侧有稀疏的白毛。纯白色。部为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面为纯白色。科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高原兔,体较大,毛长而蓬松。长,向前折显着超过端。全身为暗灰色,毛细长面略带波纹。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部中央色较深,面颊及眼周色较淡。颈呈浅灰棕色,颈为黄灰色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白色。尾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生态环境

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草本植物等。

2.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杂草丛、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居住,洞比较光滑,附近有成堆粪便。昼夜均有活动。以青草、树苗和细嫩呀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蔬菜。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栖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常无固定的洞,白天常在较隐的地挖临时的卧。以青草、嫩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为食。

5.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白天常在草丛活动,吃植物性食料。

性味

①《药性论》:"味甘。"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酸,无毒。"

功用主治

消渴头昏眩晕,疥疮崩漏

①《录》:"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久疥,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

④《纲》:"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⑥《外台秘要》:"疗妇人崩中,去不止:牡蛎(令赤)、兔骨)各十分,右二味,捣筛为,以匕。"

用法与用量

服:汤,4~6钱;或。外用:磨涂

选方

①治消渴羸瘦,小便不兔骨大麦汁服。(《海上集验》)

②治头昏眩晕:兔骨响铃草鸡头天麻。水服。(《四川中药志》)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凸额马先蒿

下一篇 兔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