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台湾三颗针

台湾三颗针小檗植物台湾小檗,具有清热、燥湿、泻等功效。台湾小檗,常绿灌木,高1-2m。直立,多分枝浅黄色,有深槽及状突起,刺3分叉,长1-3cm。簇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通常长3-3.5(-6)cm,宽1-2.7cm,先端刺尖,基部楔形,边缘有4-7个刺状细锯齿,刺长1-2mm,齿锯3-6mm,两面网展。10-15朵簇生于叶脉花梗长5-1......
目录

原形态

台湾小檗,常绿灌木,高1-2m。直立,多分枝浅黄色,有深槽及状突起,刺3分叉,长1-3cm。簇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通常长3-3.5(-6)cm,宽1-2.7cm,先端刺尖,基部楔形,边缘有4-7个刺状细锯齿,刺长1-2mm,齿锯3-6mm,两面网展。10-15朵簇生于叶脉花梗长5-12mm;萼片6,排成2烨,均为披针,先端渐尖;花瓣6,,长4.5mm,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截形;子房上位,胚珠2-3个。浆果或近,长约6mm,直径4.5mm,有宿存花柱,果熟时红色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5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

采收储藏

秋季采,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春、夏采,洗净,晒干。

性状

性状鉴,有分枝,稍扭,直径0.2-1.3cm。表面灰棕色,较粗糙,具明显纵皱纹。质硬略脆,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的放射状射线,皮部较窄,棕色棕黄色,木部占大部分,黄色微,味苦。

显微鉴横切面;类,边缘常有2至多个凹陷。木栓细胞数得天独厚,壁微木化。皮层5-6列薄壁细胞,与皮部的界取不甚明显。皮层皮部黄色纤维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束,纤维纤维数可达10余个,要存在于凹陷处侧。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晶,近成层入尤多。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均木化;木射线宽1-11列细胞,偶含草酸钙晶。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粉末特征:棕黄色。1.韧皮纤维黄色,多梭,末端稍钝,直径12-52μm,长113-296μm,壁厚,木化,孔沟明显,部分呈石细胞状。2.木纤维多碎断,直径18-29μm,壁较薄,斜纹孔明显。3.石细胞黄色,类、类及类长,直径24-62μm,壁厚,孔沟明显。4.草酸钙及长,直径24-27μm,多存在韧皮射线细胞中。5.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2-72μm。6.木栓细胞多角,壁微木化。

化学成份

小檗碱(berberine),掌防已碱(palmatine),药碱(jatrorrhizine)小檗胺(berbamine),异粉防已碱(isotetrandrine)及兰花碱(magnoflorine)。

鉴别

理化鉴,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上,滴加5%盐酸1滴,加盖玻,放置刻,镜检,可见大量黄色针状、针簇状及杆状结晶析出。

药用

性味】味苦;性

【功能治】湿热腹泻痢疾疮;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服:汤,10-15g。外用:适量,水洗;或研末调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台湾千金藤

下一篇 土库曼斯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