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赤茯苓丸

目录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

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郁李仁10分,实8分(),(春着大黄14分,冬着牛膝1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脚上冲,狂乱闷者。

用法用量:每服15,空送下,日2次。渐加至20,以微通泄为度,利多减。其药皆须州土上好者,恶药服无益。

冬则去大黄,加牛膝;若体中虚弱,去大黄,加牛膝服亦得。

注意:忌海藻、松菜、酢物、生冷油腻、杂肉、热面、新炊饭,及陈臭难消之物。

摘录:出《外台》卷十八《近效》,见《普济》卷二四四

《御药院方》卷三:赤茯苓丸

茯苓(去皮)、槟榔壳(麸,去瓤)、白术半夏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痰饮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后温生姜汤送下;或头痛,则食后荆芥汤下。

摘录:《御药院》卷三

《圣惠》卷五十:赤茯苓丸

茯苓1两,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大麦糵1两(微黄),桂2两,干姜1两(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2两(微黄),木香1两,诃黎勒皮2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气滞,宿食不消,呕吐酸水腹胀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医学发明》卷六:赤茯苓丸

葶苈4两,防己2两,茯苓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不宣通,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医发明》卷六

《圣济总录》卷二十:赤茯苓丸

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木香1两,诃勒1两(,去核),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痹腹满喘争,小便不利,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食前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惠》卷四十六:赤茯苓丸

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地黄2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中作呀呷声,咳嗽,胸短气,胁肋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20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医统》卷八十七:赤茯苓丸

人参10两,白术10两,扁豆(去皮,)10两,茯苓2两(切棋子大,白沙蜜浸透,过令干,称1两半),防己3钱,木猪苓(去皮)3钱,干葛3钱半。

制法:上(父)咀。

功能治: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磨沉香少许同,食前、临卧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七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赤茯苓丸

茯苓1两,旋覆花1两,汉防己1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桂1两,前胡1两,槟榔1两,壳(去白,令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支饮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桑根皮汤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一一七巧万全

《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丸

茯苓3分,当归1分(锉,微),芎1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鳖甲3分(涂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冷热不调,肠滞结,壮热作时,两肋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5,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六:赤茯苓丸

茯苓1两,茵陈1两,实1两(麸微黄),甘草3分(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白术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当归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酒疸下坚而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五,见《普济》卷一九六

《圣惠》卷五十:赤茯苓丸

茯苓1两,桂1两,干姜3分(裂,锉),甘草半两(微赤,锉),壳1两(麸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诃黎勒皮2两半,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咽喉噎塞,痞满,不下饮食,胸俱闷。

用法用量:常含1津,不拘时候。如患甚,即将1,以汤研破服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赤茯苓丸

茯苓1两,甜瓜子3分(微),人参3分(去芦头),桂1两,旋覆花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壳半两(麸微黄,去瓤),豆蔻半两(去皮),前胡3分(去芦头),附子3分(裂,去皮脐),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损,上焦滞,多唾稠浊,胁胀满,吃食微少。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十三:赤茯苓丸

茯苓3分,鳖甲3分(涂令黄,去裙襕),牛膝3分(去苗),壳3分(麸微黄,去瓤),五味子3分,五加皮3分,桔梗3分(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桂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中坚硬,两胁胀满,欲成结胸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赤茯苓丸

茯苓1两半(去黑皮),桑根白皮1两半(锉),防己1两半,麦门冬(去)1两半,木香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干)1两(研)。

制法:上药前5味为细末,与郁李仁研匀,炼蜜和为,更于杵令匀熟,为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患消渴,小便数,服止小便药多,渴犹不止,小便复涩,两肋连膀胱胀满闷急,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0,空木通枣汤送下,至晚再服。渐加至50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赤茯苓丸

茯苓(去黑皮)1两,猪苓(去黑皮)1两半,泽泻1两,小海蛤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桂(去粗皮)3分,防己1两,泽漆(微)1两,木通,锉)1分,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水气在皮肤浮肿,经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桑白皮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赤茯神散

下一篇 赤茯苓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