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土丁桂

土丁桂:毛辣、白鸽草、白毛将、白头妹、过饥草、毛将军、银草、暴臭蛇、烟油,拉丁文:Evolvulus alsinoides (L.) L.旋花科、土丁桂多年生草本,少数至多数,平卧或上升,细长,具贴生的柔毛。或匙,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有分布。灌丛及路边。自热带东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中南半岛,马来亚至菲律宾均有分布。全草药用,有瘀止痛,清湿热之功能。......
目录

形态特征

土丁桂多年生草本,少数至多数,平卧或上升,细长,具贴生的柔毛。或匙,长(7)15-25毫米,宽5-9(10)毫米,先端钝及具小短尖,基部或渐狭,两面或多或少被贴生疏柔毛,或有时上面少毛至无毛,中脉在下面明显,上面不显,侧脉两面均不显;叶柄短至近无柄。

花梗丝状,较短或长得多,长2.5-3.5厘米,被贴生毛;单1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花柄萼片等长或通常较萼片长;苞片线状钻至线状披针,长1.5-4毫米;萼片披针,锐尖或渐尖,长3-4毫米,被长柔毛;花冠辐状,直径7-8(-10)毫米,蓝色白色雄蕊5,藏,丝丝状,长约4毫米,贴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长约1.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2,每1花柱2尖裂,柱头,先端稍棒状。

蒴果,无毛,直径3.5-4毫米,4瓣裂种子4或较少,黑色,平滑。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草坡,灌丛及路边。

分布范围

土丁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有分布。自热带东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中南半岛,马来亚至菲律宾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土丁桂草药用,有瘀止痛,清湿热之功能。可治小儿结肠炎,消化不良白带气管哮喘,咳嗽,跌打损伤,腿痛,痢疾头晕眩,泌尿系感染血尿,蛇伤,眼膜炎等。

中药

毛辣、银丝草(《广州植物志》),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草、石南、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广东中药》),白鸽草(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

土丁桂来源:为旋花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③《广东中药》:"味淡,性微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

功用

过饥草不仅具有养健脾、助消化的功效,还能当做香料使用,可用来鸡、或排,味道鲜香可。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肿,疥疮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涩益阴。健,可做香料汤。"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消肿,清肝热,退。"

③《广东中药》:"清湿热。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用法与用量

服:汤,1~3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水洗。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涩益阴。

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消肿,清肝热,退

3.《广东中药》:清湿热。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介绍

①治黄疸、咳:鲜土丁桂一两。和红糖服。(《泉州本草》)

②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两,红糖半两。水服,日服二次。

③治梦遗滑土丁桂二两,银杏四两,黄二两。加水适量服。

④治淋浊白带土丁桂一至二两,冰糖半两。水服。

⑤治遗尿症:土丁桂二两,猪膀胱一个。水服。(②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鲜土丁桂五钱至一两,或加鸡肝一个,水服。(《福建草药》)

⑦治肿:鲜土丁桂捣烂患处。

⑧治疥疮:鲜土丁桂每次四两,枯矾少许,汤洗患处。

⑨治蛇咬伤:鲜土丁桂,捣烂绞汁,和服,渣患处。(⑦以下出《泉州本草》)

性状

土丁桂性状鉴 全草纤细,长20-50cm。细长稍,棕褐色,直径约3mm。,直径约1mm,灰绿色或淡黄色,均密被灰白色丝绒毛。到生,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长,长0.4-1cm,宽2-4mm,先端短尖,基部钝全缘中脉明显;质柔软。偶见残留小花腋,微,味苦。以多,密被灰白色丝绒毛者为佳。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酸、糖类、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三十烷(triacon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甜菜碱(betaine)以及一种熔点为60-61℃的水溶性碱。

药理作用

水溶性碱小量(0.02mg)能削弱在位蛙的收缩力,减慢率;大量(0.1mg)则使其停于舒张期。在1:500000-250000浓度时,能减少离体兔小肠的收缩幅度,增加其张力。

参考文献

中国植物志>>第64(1)卷>>旋花科 Convolvulaceae>>土丁桂属 Evolvulus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土中闻

下一篇 土一枝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