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天胡荽

天胡荽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是伞天胡荽植物天胡荽多年生草本,有气味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上生叶片膜质至草质,,长0.5-1.5厘米,宽0.8-2.5厘米。花序对生,单生于上;花序梗纤细。果实略呈心形,长1-1.4毫米,宽1.2-2毫米,两侧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
目录

形态特征

天胡荽多年生草本,有气味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上生叶片膜质至草质,,长0.5-1.5厘米,宽0.8-2.5厘米,基部心形,两有时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阔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光滑,上疏被粗伏毛,有时两面光滑或密被柔毛;叶柄长0.7-9厘米,无毛或端有毛;托叶略呈半,薄膜质,全缘或稍有浅裂。

花序对生,单生于上;花序梗纤细,长0.5-3.5厘米,短于叶柄1-3.5倍;小总苞卵形至卵状披针,长1-1.5毫米,膜质,有黄色透明腺点,部有1条不明显的;小花序5-18,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花瓣卵形,长约1.2毫米,绿白色,有腺点;丝与花瓣同长或稍超出,花药卵形花柱长0.6-1毫米。果实略呈心形,长1-1.4毫米,宽1.2-2毫米,两侧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果期4-9月。

主要品种

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Lam. var.batrachium(Hance) Hand.-Mazz. ex Shan):与原种的区叶片较小,3-5深裂几达基部,侧面裂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均呈楔形。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喜生在海拔150-2500米的湿润的路旁、草地、河沟边、湖滩、溪谷及山地。全草入药,治砂淋、黄疸炎、肾炎肝火头痛火眼百日咳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至印度;在中国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通常生长在海拔475-3000米之间湿润的草地、河沟边、林下。

繁殖栽培

繁殖

播种

可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采收自然野生或栽培留种的种子晒干、扬净后储藏备用。

直接播种:一般于9月初始播种,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种,可将收藏的种子翻晒1-2天后,置于家用箱冷藏室处理7-10天后播种,以打破种子休眠,利于发成苗。播前翻耕施肥、整地作畦后,在畦面上57厘米的浅横沟,在沟用7.5-11.25吨/公顷腐熟人粪尿对水25%浇施后,将750克/公顷左右的种子用细泥或草木灰拌匀后,均匀地撒播于沟,播后覆以约1厘米厚的肥土,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后即可出苗。

播种育苗:苗床以在排灌管理便、水源清洁、肥力中上的壤土地块为宜,一般于9月初始播种,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种,可将收藏的种子翻晒1-2天后,置于家用箱冷藏室处理7-10天后播种,以打破种子休眠,利于发成苗。播前结翻耕施22.5-26.25吨/公顷腐熟栏龚肥、11.25-15吨/公顷草木灰作基肥,然后沟敲碎土块,整成连沟1.5米宽的微弓型苗床,用7.5-8吨/公顷腐熟人粪尿对水25%浇施湿润畦面后,将7.5千克/公顷的种子拌以225-300千克/公顷的细泥均匀撒播于畦面后,用细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盖约1厘米厚。提早播种的在育苗前期可采用遮荫网进适当遮荫,在育苗期间如遇干旱应灌以2/3的沟水湿润畦面,隔夜后及时排除;逢多雨天应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积水,造成害。一般在育苗期间无需进施肥,到了起苗移栽前的4-5天,应用7.5吨/公顷的人粪尿对水40-50%浇施起身肥,当苗长到3-5匍匐长达10-15厘米时,于前1-2天浇灌湿润畦面后,即可起苗移栽。

繁殖可通过采集自然野生苗、栽种地分苗和采收留苗式进,采苗、分苗栽种除5-6月果期不利成活、需要倍加管护外,其余生长栽种均易成活。采收留苗的,只要在采收时规定密植要求,每(处)留置5-6长约10厘米的后,加以施肥管理便可;但是在连种2-3年后,要进1次翻耕或轮作2地块选择天胡荽最为野生物种,适生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但也有喜荫湿、多肥,惧强光、干早的特性,且因其食药兼用的效用要求具有绿色无公害产品的优良品性。因此,应选择在排灌便、水源清洁、空洁净、远离交通要道和有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稻田、缓坡地、微潮壤土地块种植为佳。

栽培技术

整地栽种

于播种、移栽前5-7天深翻20-25厘米,结翻耕施用26.25-30吨/公顷栏粪肥、7.5-11.25吨/公顷草木灰作基肥,翻后敲碎土块,沟作畦,整成连沟1.5米的微弓型垄畦,在畦面上20厘米、沟深5-7厘米的浅横沟,直播的在沟浇施人粪尿后,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并覆土;移栽的在沟10-15厘米栽入苗,栽后随及用10%的稀薄人粪尿或对水50%的沼液浇施定根水,以利发,促其早发。

田间管理

查苗补缺:当播种出苗后,匍匐长到7-10厘米;移栽成活后2-4天,应对出苗和栽后成活情况进1次检查,发现有缺株死苗的,应先取壮苗予以补缺,对补缺苗最好用稀薄人粪尿浇施定根水,以保成活,促进发棵,达到匀苗齐长的的。

杂草防除:天胡荽属于地被类铺地生长草本,一旦发生草害,相比其他高杆作物损失更重,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还增加采收和捡拾用工。尤以在播种、移栽初期,由于地面覆盖度低,更有利于杂草生长成草害。因此,在播种、移栽初期,未封垄前,结施肥,应通过中耕除草与手工拔除相结法除草2-3次,以免草害发生。

中耕施肥:中耕施肥要求在即将封垄前结束,一般在播种出苗后匍匐长至10-15厘米、移栽后10天左右,用腐熟澄清人粪尿11.25吨/公顷,或沼液15-18.75吨/公顷,或市售制有机肥1500-1875千克/公顷进第1次中耕施肥,过10-15天用同样的施用量进第2次中耕施肥,封垄后不再进中耕施肥。每次采收后,对所留用腐熟栏龚肥22.5吨/公顷、草木灰7500千克/公顷沟条施并培土。若在封垄后采收不及时,土壤肥力不高,养分供应不济,可用磷酸二氢钾或面肥等面喷施1-2次。

抗旱防天胡荽虽喜荫湿环境,但也怕浸积水为害,如遇地下水位偏高地块,应注意设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溃为害;如逢多雨天应做好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的不利影响,促进根系下扎;如遇干旱无雨天,应灌沟水抗早,不能灌水的应浇水护苗,以保健壮生长

采收管理

天胡荽通常采取拔取或离地面2-3厘米处割除法采收,因其用途不同,采收期不尽一致。作为食用,一般在始采食,一直可采收到4月底至5月上旬始时止。到了期后,由于组织老化,纤维素含量增多,食用味随之变差,故一般不再作采收食用。作为药用,一般可在封垄后10-15天至期采收,这样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达到高产高效的的。采收后捡去基部黄、杂草,洗净后以供食用或晒干后备作药用或销售。作为种用,于6月中、下旬悬果尊转为黄褐色、种子黄色带有光泽时采收,晒干粒、扬净后储藏备用。

病虫防治

天胡荽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不多,为害也不甚严重,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要有甲类、枯病、白粉病等。在注意搞好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注意轮作的基础上进必要的谨慎用药,将病虫害防治在初始阶段,便可控制其发生为害。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锌、多菌灵、百菌清、唑酮等对水喷雾防治;甲类可在成虫发生期、始盛期选用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灭蝇胺等对水喷杀,在幼虫发生期用马拉硫磷、鱼藤对水或用籽饼、烟300-375千克/公顷捣碎后用浸泡10-12小时,再对以适量水浇施际处防治。为保优良品种,化农药必须在采收前的20-30天停止使用。

主要价值

药用:天胡荽天胡荽属分布最广的一种。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化痰止咳、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医治黄疸炎、晚期炎、硬化腹水、急性肾炎百日咳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伤风感冒、咽喉炎、扁体炎、结膜炎丹毒、脚癣、带状疱疹湿疹、衄赤眼、蛇缠疮等。

食用:因其味独特、自然无公害,还被广泛用作菜、食等菜肴,深受人们喜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天脚板

下一篇 天罗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