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入药部位
性味
苦、甘,平。
归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
相关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炮制
生理特性
落叶小乔木,高3~8m。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5,外面被毛;花瓣5,淡红色,稀白色;雄蕊多数,短于花瓣;心皮1,稀2,有毛。核果肉质,多汁,心状卵形至椭圆形,1侧有纵沟,表面具短柔毛;果核坚硬,木质,扁卵圆形,顶端渐尖,表面具不规则的深槽及窝孔。种子1粒。花期4月,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药材性状
1、桃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O.8~1_2cm,厚O.2~O.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1、桃仁: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维管束。种皮薄,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相关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