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桐叶

桐叶 本品为 大戟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原植物 油桐为 落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粗壮,无毛。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原产我国 长江流域各省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多为栽培。来源 本品为 大戟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原......
目录

简介

来源 本品为 大戟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

植物 油桐为 落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粗壮,无毛。 互生,叶柄长4~12厘米,端两侧有2枚淡红色腺体;叶片卵形或卵状,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心形截形全缘,稀为3浅裂,端尖或急尖,幼嫩时两面被黄褐色短柔毛。 雌雄同株,排列成疏松、生的锥状聚伞花序,先于放;萼片2~3;花瓣5,白色,具淡红色条纹;雄蕊8~20,排列成2轮,丝基部合生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3~5,柱头2裂。 核果直径4~6厘米,近球端尖,表面平滑。种子具厚壳状 种皮,阔卵形,长2~3厘米。期5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原产我国 长江流域各省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干多卷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状,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多为心形,稀为截形,靠叶柄两侧可见2枚紫黑色腺体,边缘全缘,稀有呈不明显3裂,端尖或突尖,表面绿褐色面色稍浅,有长4~12厘米的叶柄微,味淡。以身干、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甘、微辛、。消肿解毒。用于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或烧灰研末汤,用量15~30克。

附注 本种的种子均药用。种子功效近同。用于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驱蛔虫。外用于热毒疮,天疱疮烧伤

功用: 消肿解毒。用于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或烧灰研末汤,用量15~30克

性味: 甘、微辛、

药用介绍

【异】白桐叶(《本草集庄))。

【来源】为 玄参植物 泡桐或 毛泡桐植物态详" 桐皮"条。

【化成分】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药理作用】熊果酸不仅在化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 皂甙元,可作乳化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对水、盐代谢无明显作用。曾有人报告,与山楂酸之合剂能扩张冠状管,可治疗冠环及功能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对冠状管并无特异作用,而是由于其不溶于水,因而静注射后在体成小颗粒,伤害了脏,起机体的各种反应。

性味】①《本》:"味苦,。"

②《录》:"无毒。"

功用主治

疔疮创伤

①《本》:"恶蚀疮著阴。"

②《纲》:"消肿毒,生发。"

用法与用量

外用:以贴、捣或捣汁涂。服:汤,0.5~1两。

【选】①治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医林正宗》)

②治肿毒: 泡桐花醉鱼草各五钱。捣。(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白喉:霜打 泡桐叶一两。水,红糖一两冲服。(《河南草药手册》)

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麻子仁三升,白桐叶一把。米泔五、六沸,去滓,洗之。(《补缺肘后》)

中文称: 油桐叶

来源: 本品为大戟植物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

出处: 实用草药彩色图集. 第四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桐叶千金藤

下一篇 桃金娘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