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甜地丁

甜地丁 甜地丁,豆科米袋属植物甜地丁多年生草本。锥状。缩短,在颈丛生。托叶三角,具有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花冠紫色,旗瓣卵形,长约13mm,翼瓣长约l0mm,龙骨瓣短,长5-6mm。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米呈长,有的略扭、长9-18cm;直径0.3-0.8cm;表面红棕色或灰黄色,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细长侧根;......
目录

形态特征

呈长,有的略扭、长9-18cm;直径0.3-0.8cm;表面红棕色或灰黄色,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细长侧根;质硬,断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中央浅黄色。颗粒状。短而细,灰绿色,有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丛生,具托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长0.5-2cm;宽0.2-lcm;灰绿色,有白色茸毛。有时可见花序花冠紫色或黄棕色荚果,长1.5-2.5cm;棕色,有白色茸毛;种子黑色,细小。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粗长、灰绿者为佳。

主要品种

1、米袋,多年生草本。锥状。缩短,在颈丛生。托叶三角,具有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11-21;卵形或长,长6-22mm,宽3-6mm;花序4-6朵;花萼钟状,上面2萼齿较大,与花梗均被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旗瓣卵形,长约13mm;翼瓣长约l0mm;龙骨瓣短,长5-6mm;雄蕊10,二体;子房筒状,花柱卷。荚果筒状,无假隔膜,长17-22mm。种子,具凹点,有光泽。期4月,果期5-6月。

2、少袋,地丁、地丁《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多年生草本。具粗大而直下的主根和不甚长的地下托叶卵状三角,有贴伏的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7-19枚,长披针,长0.5-2.5cm,宽1.5-7mm,先端钝或急尖,有细尖,两面被疏毛,有时上面几无毛。花序2-4朵,总花梗细长,均与等长,被白色疏柔毛;花梗很短或无花梗苞片三角,长2-3mm;被疏柔毛;苞片线形,长约为萼筒的1/2;被毛;花萼钟状,长5-7mm;被银色疏柔毛,萼齿披针,大小不等;花冠紫色,旗瓣卵,长约13mm、先端微缺翼瓣长约11mm,龙骨瓣长约5.5mm;雄蕊稍短于龙骨瓣;子房长,被疏柔毛,花柱长不及1 mm,先端弯荚果筒状,长15-20mm;宽3-4mm;被不平伏的软长毛,成熟时毛较稀。种子,直径1.5mm,有光泽,具不深的凹点。期5月,果期6-7月。

3、狭袋,多年生草本。主根细而长。缩短,在颈从生。托叶宽三角,外被疏长毛;奇数羽状复叶;小7-19;长或条,长6-35mm;宽1-6mm,先端急尖、钝尖或截形,具细尖头,两面有疏柔毛。花序2-3朵;总花梗长5-10cm;花萼钟状,被有密长柔毛,上面2萼齿较大;花冠红色;旗瓣,长6-8mm,先端微缺翼瓣长约7mm,龙骨瓣长约4.5mm;雄蕊10;二体。荚果,无假隔膜,长1.4-1.8cm,稀达2cm;被疏柔毛。种子,直径约1.5mm,有凹点和光泽。

4、蓝袋,金菖、地米菜《云南药用植物录》。多年生草本。托叶大,宽,长5-6mm,钝头;2托叶完全分离;奇数羽状复叶;小5-7;稀为9枚,倒卵形、阔或广卵,长达1.8cm,宽约1.2cm,先端截形微缺,具不明显的细尖,上面无毛,下面被细柔毛,叶脉及边缘处毛较密;花序有2-3,稀为4-5;总花梗约与等长,或超过长的1/3;被疏毛;花梗长4-6.5mm;被棕色平伏的长硬毛;苞片三角,长2-2.5mm;苞片长卵,渐尖,长约1 .5mm;边缘有牙齿状腺体;花萼狭钟状,长约6mm;被棕褐色平伏长硬毛,上面2齿大而阔,长约2.5mm;花冠,旗瓣卵状,长约11mm,先端深缺,翼瓣长约l0mm,龙骨瓣长约4.5mm;雄蕊略短于龙骨瓣;子房,无毛。

5、小米袋,多年生草本,高4-lOcm。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果期后毛渐少。主根,粗壮,不分枝或少分枝缩短,在颈上丛生。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外被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9-21枚。或近披针,长4-15mm,宽2-8mm,先端钝,有小尖头,基部或宽楔形。总花梗数个自丛中抽出;花序,具2-5(-8)朵,花梗极短或近无梗;蓝紫色或紫红色;花萼钟状,萼齿不等大,上2萼齿较大,下3萼齿较小;旗瓣宽卵形,长12-14mm,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爪,翼瓣,长8-11mm;基部有爪,龙骨瓣长5-6mm;子房密被柔毛、花柱先端卷荚果,长13-22mm,宽3-4mm,有长柔毛。种子,有浅蜂窝状凹点。期5月,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1、米袋,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2、少袋,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东北、蒙古、宁夏、甘肃、河南等地。

3、狭袋,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等地。

4、蓝袋,生于山地草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5、小米袋,旱生植物。是零星生长的草原伴生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及中南、云南等地。

分布范围

同属植物尚有光滑米袋Gueldenstaedtia maritimaMaxim.[Amblytropis maritima(Maxim.)Kitag.]和云南袋Gueldenstaedtia yunnanensisFranch.[Amblytropis yunnanensis(Franch)C.Y.Wu],在某些地区作“甜地丁”入药。前者分布于东北南部及河北山东等地。后者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

归经

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蛇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配伍

1、治肠痈(慢性阑尾炎),地丁60g,红藤60g。水,每日服2次。(《吉林草药》)

2、治急性脓肿疔疮30g,地丁、金银大青蒲公英各15g。水,每日服3次。外用鲜地丁,捣烂患处。(《吉林草药》)

3、治毒,地丁30g,甘草9g,明矾3g。水,黄,每日服2次。(《吉林草药》)

4、治伤,地丁研末,香油调涂患处。(《吉林草药》)

5、治急性传染性炎,地丁30g。水服。(《蒙古草药》)

6、治指头感染,地丁、野菊花各30g。水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用法用量

服:汤,6-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或水洗。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植物文化

1、《吉林草药》:“清热解毒。治肠痈及诸疮肿毒。”

2、《蒙古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化脓性炎症,疔疮,高热烦躁黄疸肠炎痢疾,瘰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杏仁

下一篇 甜叶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