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透骨草

透骨草 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subsp. asiatica (Hara) Kitamura),透骨草透骨草植物透骨草多年生草本,直立,分枝对生,叶片卵状长、卵状披针、卵状至卵状三角或宽卵形,草质。其产于中国部分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北部、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北部也有分布。 透骨草性喜阳光,怕湿,耐热......
目录

形态特征

透骨草透骨草多年生草本,高(10-) 30-80 (-100)厘米。直立,4棱,不分枝或于上部有带花序分枝分枝绿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于上部有展的短柔毛,少数近无毛。对生;叶片卵状长、卵状披针、卵状至卵状三角或宽卵形,草质,长(1-)3-11(-16)厘米,宽(1-)2-8厘米,先端渐尖、尾状急尖急尖,稀近,基部楔形截形,中、下部叶基部常下延,边缘有 (3-)5至多数钝锯齿齿齿牙齿,两面生但沿被较密的短柔毛;侧脉每侧4-6条;叶柄长0.5-4厘米,被短柔毛,有时上部叶柄极短或无柄。穗状花序及侧端,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花序梗长3-20厘米;花序轴纤细,长(5-)10-30厘米;苞片线形,长1-2.5毫米;苞片2,生于花梗基部,与苞片但较小,长0.5-2毫米。

通常多数,疏离,出自苞腋,在序轴上对生或于下部互生,具短梗,于蕾期直立,放时斜展至平展,后反折。花萼筒状,有5纵棱,外面常有微柔毛,面无毛,萼齿直立;期萼筒长2.5-3.2毫米;上萼齿3,钻,长1.2-2.3毫米,先端多少钩状,下萼齿2,三角,长约0.3毫米。花冠漏斗状筒,长6.5-7.5毫米,蓝紫色、淡红色白色,外面无毛,面于筒部远轴面被短柔毛;筒部长4-4.5毫米,口部直径约1.5毫米,基部上直径约0.7毫米;檐部2,上直立,长1.3-2毫米,先端2浅裂,下平伸,长2.5-3毫米,3浅裂,中央裂较大。雄蕊4,着生于冠筒面基部上2.5-3毫米处,无毛;丝狭线形,长1.5-1.8毫米,远轴2枚较长;花药,长0.3-0.4毫米,宽约0.5毫米。雌蕊无毛;子房斜长披针,长1.9-2.2毫米;花柱细长,长3-3.5毫米;柱头2,下较长,长瘦果,包藏于棒状宿存花萼,反折并贴近花序轴,萼筒长4.5-6毫米,上3萼齿长1.2-2.3毫米。种子1,基生,种皮薄膜质,与果皮合生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长习性

透骨草生于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或林下。喜温暖湿候,不择土壤,一般土壤均可载培,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载培较佳,喜光喜肥,怕积水。

分布范围

透骨草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吉隆、波密)。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越南北部、印度(卡西山)、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种子繁殖

透骨草直播及育苗移载均可。清明前后,选好地施足肥,整平耙细,1天的离播种,种子入土1.5,保持湿润,一般地湿20℃时,半月可出苗,苗高2间苗,查苗补缺,8左右定苗,苗用种2斤。间苗时,连拔除可在下午移载,移载后稍浇一点压水,成活率可达98%以上。5天以后活棵,做到小水勤浇,保持干湿无旱象。

苗高许,可将底部老去除,摘尖,促期浇水湿润。高湿多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

病虫害防治

透骨草要有白粉病,发病前可用粉锈宁防治,石硫合剂防治的粉病也良好效果。虫害粉蝶可用乳等生物农药防治,菊脂类农药面喷施防治各种害虫亦佳。

采收及加工

夏秋之季采割全棵,盛余棵前子要用手摘条,随采随晒,药为,全棵为凤仙透骨草,籽在白前后分批条收,全棵为凤仙透骨草,籽在白前后分批余收,因果实易自动裂,余收时要熟随采,果荚由青转黄即为成熟,立即采摘,过早子粒质量差,过晚易裂,造成减产,采收后去净杂质晒干或干即可入药。

一般亩产子300公斤,20至30公斤,全草200至300公斤。

主要价值

1.入药部位

入药部分为植物全草。以全草色绿、干、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2.性味归经

甘、辛,温,入

3.用法用量

服:9—15克,服;或入。外用;水熏洗。

4./宜人群

孕妇忌服。

5.炮制

净制将采集全草洗、晒干、切断、除去杂质。

药材鉴定

1.性状鉴

分枝,呈或微有棱,通常长10-30cm,直径1-4mm,基部有时连有部分表面浅绿色或灰绿色,近基部淡紫色,被灰白色柔毛,具互生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长短不一,表面土棕色或黄棕色,略粗糙;质稍坚硬,断面黄白色多卷而皱缩或破碎,呈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细柔毛,下表面近叶脉处较显著。稍有时可见总状花序和果序;型小;蒴果三角状扁微,味淡而后微苦。以色绿、嫩,带“珍珠”果者为佳。

2.显微鉴

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或切向略延长,外被角质层,有非腺毛及少数气孔。绿皮层为5-6层细胞,部分细胞

透骨草

草酸钙簇晶,直径14-24μm;外侧2-3层为厚角组织中柱鞘为2-4层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带纤维多角而扁,壁厚,弱木化,层纹明显。皮部较窄。本质部宽阔,导管单独在或2-5个成群;木纤维多数,常径向整齐排列;木射线细胞1列。约占直径的2/5,少数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3.表面观

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气孔稀少,为平轴式,次为不定式和不等式,副卫细胞2-4个,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气孔多数,余同上表皮。非腺毛上下表皮均有,通常为单细胞,偶有双细胞者,长230-460μm,直径约18μm,壁厚,表面有显著的状凸起。组织的少数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6-25μm。

4.鉴应用

透骨草桑枝;两药均有祛湿之功效。但透骨草辛温,能通达四肢阳,偏用于风寒痹痛。桑枝苦平,能利四肢关节,祛,偏用于化热的四肢关节痹痛及中半身不遂。

②该品与松节两药均有祛湿、活经络之功效,但透骨草偏用于筋拘挛的湿痹痛。松节偏用于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胀寒湿痹痛。

成分

透骨草凤仙的发含吲哚-3-乙腈(Indole-3-ace-tonitrile)。山柰酚-3-葡萄糖甙 (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含1,2,4-三 羟基萘-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glucdoside)与山柰酚及山亲酚-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凤仙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莨菪素(scopoletin)。肉桂酸酯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素(delphinidin)。

药理作用

的镇痛抗湿作用与水杨酸类药物相似.服药后2~3小时发挥作用,其干全草每次量15-30 克/日,分2—3次服。水外用有抗炎、杀菌、收敛创面作用,适用一般疮癣肿毒。

配伍应用

透骨草1.配附子附子辛甘性热,祛燥湿,偏走,温助阳.走而不守,达外透,升降活。两药用,同类相从,相得益彰,同治,皆调。除沉疴,治顽痹尤效。

2.配苍术,一燥湿偏长,一止痛有功。两药相须为用,祛湿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两药用,治不足,筋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挛缩,有伸筋透之效。

4.配鸡血藤,两药用,补,活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

5.配白鲜皮白鲜皮苦能燥湿,泻解毒,两药用,治疗湿疹热疮皮肤之湿解肌蕴之毒,其效显著。

6.配桑枝桑枝通达四肢,经络,利关节,助药力。两药用,祛止痛,治风痹最效。

7.配威灵仙威灵仙十二,其性走窜,祛.善治四肢麻木。两药用。前者温通经络,后者祛止痛。用治湿痹,皆奏奇功。

①治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豨莶四两(去,九九晒),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油一斤,炼蜜为

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下。(《周益生家宝》)

②治湿关节炎,筋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服。(《陕甘宁青草药选》)

③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

④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水外洗。(《陕甘宁青草药选》)

制药应用

透骨草葫芦要成分:藏红花透骨草、藏当归乌梢蛇制川乌麝香海马独一味三七冰片青稞磁石等。

适用范围:质增生、湿、类湿关节炎、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等起的颈、肩、腿、关节酸痛、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具有促进康复的功效。

各家论述

透骨草1.《纲》:治筋一切湿疼痛挛缩,寒湿

2.《灵秘药笺》:疗热毒

3.《山东草药手册》:祛湿,活,止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内蒙古

下一篇 透茎冷水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