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台湾

台湾 台湾(简称:台),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总面积约3.6万平公里,由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兰屿岛、绿岛、钓岛等附属岛屿组成。至2020年,下辖22个市县(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3个市、13个县),人约2341万。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台湾有文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目录

建制沿革

由来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一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改为“东宁”。清朝更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葡萄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史前时期

远古时代,台湾岛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祖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店的山洞人有亲缘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地区,是最早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有文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祖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台湾岛的始。三国东吴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祖国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 初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拓澎湖后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祖国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海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朝以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居民始大规模移居台湾地区,给台湾地区社会、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推动。其时福建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1628年,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垦荒定居,各地逐渐成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发时期。

荷殖时期

荷殖时期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垦。荷兰殖民者实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台湾运往各国,牟取高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明郑时期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早年以厦门为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以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爷的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澎湖向台湾进军。

4月30日郑军在鹿门(今属台南)登陆,在民众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多次激战,最终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揆一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郑成功在致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围城9个月后,台湾长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签投降。至此 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赤嵌楼为承天府,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总称台湾为东都,后郑改称东宁。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为安平镇。同时实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力垦荒,在南部和西部成一大批村镇。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孙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堂,改进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业生产式,推动济、文化迅速发展。明郑末期台湾已近趋20万。

清朝时期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设置台厦道,台湾与厦门共署,设一府三县,置台湾为一府,称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台南,下辖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左)、诸罗县(今嘉义),隶属于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济、文化等各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727年,台厦道分出台湾道,道署移至今台南,设一府四县二厅。

1811年,不包括山地的少数民族,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垦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祖国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祖国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福建广东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台湾成为了“糖谷之利甲天下”的中国宝岛。

19世纪中叶,西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中国边疆危机四伏,而台湾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 列强武力侵犯的重点。由于西列强逼迫中国放通商岸,1860年起台湾(今台南安平)、沪尾(今新北淡水)、鸡笼(今基隆)、打狗(今高雄)相继港。港后,台湾林立,、糖、樟脑赚取大量外汇,刺激着台湾济、社会快速变迁。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确立“疆拓土”的侵略总针,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标。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约》,虽然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使权。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标即为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暴日本霸占台湾的野。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战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标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1887年台湾建省政工作完成,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 省会设于彰化县桥孜图(今台中),1894年省会移至台北。

刘铭传在台湾积极推洋务运动,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路;购买军舰,增设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堂、电报堂,培养建设人才。台湾现代化事业进展颇多,在马割台前已是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日殖时期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的18省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台湾人民不愿沦为亡国奴,决定以自己的力量奋战、抵挡到底。1895年5月25日,为了免于被割让,丘逢甲等台湾士绅建立台湾国,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大总统,清军将领刘永福任大将军,率黑旗军和以徐骧为首领的义军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月的战斗,历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因武器落后和后援不继终遭失败。6月7日,日军占领台北。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6月17日在台北始政仪式,正式建立起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10月23日,台湾全岛沦陷。

面对如此不稳的情势,日本台湾总督为殖民台湾最高长官,实武官总督专制独裁的统治体制,在台北设置台湾总督府,为在台最高统治机,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复活保甲制度助警察政治。一战后全球“民族自决”思潮高涨,日本调整统治政策,实施“地延长义”,改派文官总督,企图把台湾人民教化成日本国民。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为彻底动员支持战争,重派武官总督镇台,推“皇民化运动”,极力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强制普及日语,鼓励养成日式生活、改日本姓氏等,企图从精神层面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臣良民”。在日据时代,台湾人民始终饱受日本殖民者的歧视和压迫。太平洋战争末期,除 征兵制造成台湾青年大量伤亡外,1944年后,历盟军25次大空袭,台湾农工产值于二战结束前降至最低。

殖民初期,日本“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济政策,榨取台湾价的粮食与原料,推销日本的工业产品,以甘蔗、稻米为中的商业性农业速发展,但利益多被日本财阀所垄断。1930年代,日本侵略华南、南洋日亟,台湾成为日本南进政策的跳,故推动以军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进入半工半农的社会。1939年,台湾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日本侵占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体的抗日武装进了持续20年的斗争。后来,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等组织领导了民族抵抗运动。少数民族抗日动有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事件。许多台湾人还从事政治、社会运动以争取权益。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多台湾青年奔赴祖国大陆参加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同,有涉及中、日间之系者,一律废止”。《马条约》自属废止之列。

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过14年的艰苦抗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人民蒙受日本奴役的屈辱历史。台湾人民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国的一省,省会定于台北,任命陈仪为台湾政长官公署政长官。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台湾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军的投降,并正式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权之下”。

台湾光复后,接管台湾台湾政长官公署施政失当,官员贪污腐败,军警横,加上粮食恐慌、物价涨、失业严重,台湾人民强烈不满。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大规模示威游。2月底3月初,台湾各地汉族、高山族人民纷起响应,夺取武器,起义,并攻占台中、嘉义等城市。国民党当局调来大批军警、特务,对起义群众进镇压。

1949年,国民党战失利,蒋中正(蒋介石)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第壹号》(简称台湾省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全省,限制出入境,实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一切违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等活动。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市。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国民党迁台后进大规模党务改造运动,建立起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济上进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实土地制度改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国民党在戒严体制下巩固与强化专制统治。1960年蒋中正通过“国民大会”修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获得连任。同时国民党最高权力始向蒋国过渡。在白色恐怖统治下蒋氏父子对党政军严格控制,对反对势力采取严厉打击的高压政策。

由于得到美日等外国资本的支持,实施利于济发展的政策,日据时期的基础,美国提供数十亿美元济军事援助和运用从祖国大陆运去的黄金、美钞等外汇以及从祖国大陆赴台的人才,台湾济从1960年代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60、70年代,台湾地区成出导向型济发展模式,工业占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的济增长率。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针,同时祖国大陆停止击金门,实现两岸的真正停

1979年,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组织列入新兴工业化社会,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地区济奇迹威远扬。1980年代台湾地区工业基础完备,教育普及,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市指数一度高达万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个人电产量世界第一。

1986年,民进步党成立。

1987年7月15日,蒋国发布有规定,宣布解除实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随后更进一步放国民党及报、各级权力机构的全民普选、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及与祖国大陆济、文化等面的交流。台湾地区始朝向民政治发展,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也被打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于1991年废除。

1990年,台湾地区成立办理海峡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的民间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系协会。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会谈。1996年,台湾地区,国民党参选人李登辉当选。

2000年,在台湾地区选中,执政50余年的中国国民党败选,民进步党执政,陈水扁当选。

2001年,福建沿海实现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

2002年,以“中国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税领域”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4年,陈水扁获得连任。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再度执政;同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8年4月13日,台湾地区海上阅兵。

2024年1月13日,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萧美琴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

行政区划

中文英文简称下辖政区市政府所在地面积(平千米)常住人(万)改制日期

台北市

Taipei City

12区

信义区

271.7997

270.0091

1967年7月1日

新北市

New Taipei City

新北

29区

桥区

2052.5667

396.3970

2010年12月25日

园市

Taoyuan City

13区园区1220.9540205.6273

2014年12月25日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29区

西屯区

2214.8968

271.6497

2010年12月25日

台南市

Tainan City

37区

安平区

2191.6531

188.3844

2010年12月25日

高雄市

Kaohsiung City

38区

苓雅区

凤山区

2946.2671277.8155

1979年7月1日

2010年12月25日

基隆市Keelung City7区中正区132.758937.3340
新竹市Hsinchu City竹市3区北区104.152643.1601
嘉义市Chiayi City嘉市2区东区60.025627.0858

中文英文简称下辖区划政府所在地面积(平千米)常住人(万)
新竹县

Hsinchu County

竹县

1市3镇9乡

竹北市

1427.5369

53.6954

Miaoli County

1市6镇11乡

1820.3149

56.7202

彰化县

Changhua County

1市7镇18乡

彰化市

1074.3960

129.2226

南投县

Nantou County

1市4镇8乡

南投市

4106.4360

51.4836

云林县

Yunlin County

1市5镇14乡

斗六市

1290.8326

70.6174

嘉义县

Chiayi County

嘉县

2市2镇14乡

太保市

1820.3149

52.5579

屏东县

Pingtung County

1市3镇29乡

屏东市

2775.6003

84.8804

宜兰县

Yilan County

1市3镇8乡

宜兰市

2143.6251

45.8880

莲县

Hualien County

1市2镇10乡

莲市

4628.5714

33.3484

台东县

Taitung County

1市2镇13乡

台东市

3515.2526

22.4719

澎湖县

Penghu County

1市5乡

马公市

126.8641

10.1636

金门县

Kinmen County

3镇3乡

金城镇

151.6560

12.6964

连江县

Lienchiang County

4乡

南竿乡

28.8000

1.2528

注释:

⑴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的东沙群岛的岛礁和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洲礁隶属于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

⑵钓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隶属于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

自然环境

地貌

中国台湾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金门群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岛是由欧亚块、冲块和菲律宾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区地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块组成,菲律宾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山岛弧等块影响成复杂地质,如与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的海岸山。地处块交界处也使台湾地区有许多容易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地区。因位居环太平洋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山、休眠山和相应的山地,不过除了大屯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地区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岛四面环海,孕育了各种海岸地,可分为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北部岸、海岸线平直单调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邻的东部断层海岸。

台湾岛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东部的山区地,可耕地占24%。山走向大致与地质构造分布一致,北半部要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则是北北西至南南东走向,五大山由东到西分为海岸山、中央山、雪山山山山和阿里山山台湾地区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268座,最高点是海拔高度3952米的峰,亦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也使台湾岛成为世界地势高度第四高的岛屿。西部冲上断层山地以西是起伏较平坦的山麓丘陵与台地,丘陵大部分为红土台地受河川侵蚀切割而成,要丘陵有竹东丘陵、竹南苗丘陵等;台地多为头嵙山层砾石层与晚更新世红土堆积而成,要台地有林台地、园台地、大肚台地等。

受地壳变动、河流作用与差异侵蚀影响,台湾一些山区丘陵因构造作用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较周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会发展成聚落,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积作用盛和地盘隆起的离水作用,在中下游与沿海地区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台湾地区绝大多数人便居住在平原上。平原地以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为,还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东平原、新竹平原等,以及东部的兰阳平原和东纵谷平原等。

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龟山岛、基隆屿、棉花屿、彭佳屿和瓶屿等山岛,分布在南部海域的琉球屿、七星、东沙岛、太平岛和中洲礁等珊瑚礁岛,以及钓岛、金门岛等大陆岛。

候环境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地区中南部的嘉义、莲等地,将台湾地区南北划为两个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候,南部属热带季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北部受东北季影响使1月至3月出现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5月台湾地区进入雨季。6月到9月为台湾地区的夏季,天炎热,其中台北都会区是盆地地,热能无法快速消,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温可接近30℃。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受海洋调和,冬季温相对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温可高达18℃左右。合欢山、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势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台湾地区降水丰沛、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烧寮就在台湾地区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夏季盛西南季,高峻山阻隔季成雨影效应。

台湾是中国受台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台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台湾地区大、小河川密布,大部分河流受到山走向的影响,要往岛屿西或东流入大海。因最大分水岭中央山位置偏东,要河川多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长度最长、中部的浊水溪,流域最广、南部的高屏溪及长度与流域面积第三、北部的淡水河。大多数湖泊坐落在西部,仅有少数为天然湖泊,最大的是面积7.93平千米的日月潭,其余以人工修筑的水库和埤塘居多,包括面积17.14平千米的最大水库与湖泊曾文水库、石门水库、虎头埤等。

台湾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5%,种类要受海拔高度影响。海拔700米以下是亚热带阔林,海拔700-1800米是阔林,1800-2500米是混林,2500-3500米是针林,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是苔藓或草原。

台湾岛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11%的动物和27%的植物为地区特有种,如山区水域栖息的樱鲑等。岛屿上生长着超过3000种被子植物和640多种真植物,同时也有3000多种类及超过500多种鸟类生活在岛屿上。

自然灾害

2017年4月30日9时57分,中国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

2017年8月13日08时08分,台湾地区附近(北纬22.04度,东121.11度)发生4.5级左右地震。

人口

总数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普查结果公布:止2020年11月1日台湾地区人为23561236人。

族群结构

台湾地区有98%的人是来自祖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高山族。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地区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14%的客家人。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地区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国政府将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认可,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少数民族前保有自己的语言、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有14%的人是1945年后陆续从祖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迁台时移民至台湾地区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地区现有数万祖国大陆及港澳地区配偶、10万外籍配偶以及30万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政治

政治体制

台湾当局“宪法”采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架构,把“政府”组织分成5个机构运作,分是“管部门”、“立法部门”、“司法部门”、“考试部门”和“监察部门”,采“半总统制”。“总统”为台湾地区负责人,政治、军队上负最高责任,对各机构有协调争议权,并直接任命台湾管部门负责人,是台湾地区的代表,1996年起实施公民直选,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台湾地区历任领导人列表
任次任期

1

蒋中正

1950年—1954年

2

蒋中正

1954年—1960年

3

蒋中正

1960年—1966年

4

蒋中正

1966年—1972年

5

蒋中正

1972年—1975年

(继任)

严家淦

1975年—1978年

6

1978年—1984年

7

1984年—1988年

(继任)

李登辉

1988年—1990年

8

李登辉

1990年—1996年

9

李登辉

1996年—2000年

10

陈水扁

2000年—2004年

11

陈水扁

2004年—2008年

12

马英九

2008年—2012年

13

马英九

2012年—2016年

14蔡英文2016年—2020年
15蔡英文2020年—2024年
16赖清德2024年至今

注释:

⑴蒋中正介石,多称其为蒋介石。

⑵1975年,蒋中正去世,副领导人严家淦继任。

⑶1988年,蒋国去世,副领导人李登辉继任。

要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民进步党

管部门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针政策的机构。

管部门大陆委员会”是台湾地区管部门辖属的政府机构,是处理祖国大陆和港澳地区事务的官对口

台湾

台湾面是中国海峡两岸重要的政治议题。

1949年,国民党政府因战失利而退守台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于1954年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地区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台湾地区同中国大陆分离的状况。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声明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但中美建交三个月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与台湾系法》,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继续在政治、济、军事等各面扶植台湾当局。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地区问题的基本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在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中以法律的式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式统一祖国的针。

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地区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问题。

2017年7月6日,台湾政部门为强化退离职公务员及军职人员登陆的管理规范,“院会”通过“陆委会”提报修改“两岸人民系条例”,规定退离职军公人员登陆许可管制年限,从原则3年,原服务机得增减之,修正为管制年限至少3年,原服务机只能增加、不能缩减。

经济

综述

发展情况

中国台湾被世界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等机构认定为发达济体,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汇率计算,2014年,台湾GDP5170.19亿美元,为世界第25大经济体,居中国省级政区第6;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台湾GDP9770.88亿美元,为世界第20大经济体,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五。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882,居世界第21,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中国台湾地区济于1960年代始发展成为资本义的出导向型济体系,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和“国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济命,祖国大陆是台湾地区最大贸易伙伴、进出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地区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计比例过半。

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地区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也造成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台湾地区已投资祖国大陆超过1500亿美元,在祖国大陆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常住祖国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0万人。

2018年二季度,中国台湾实际地区生产总值(GDP,速报值)同比增长3.29%。

发展历程

国民党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济制度,加上美国的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地区济。农业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面于1950年代中期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的民企业。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外资采取鼓励出的政策,由出带动生产,使台湾地区成为美、日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世瞩台湾地区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国推动“十大建设”下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1980年代后,陆续放宽进出与投资限制。前当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致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十大服务业。

第一产业

台湾地区只有24%的土地适于耕种,要为土壤肥沃、温暖湿润、利于耕作的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但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出高质量的猪肉、蔬菜、糖、甘蔗、大米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农业生产的首位。济作物有樟脑、蔗糖、、凤(菠萝)、香蕉莲雾。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水果种类繁多,素有“水果王国”的美称。卉产值也相当可观,中国台湾蝶兰世界。

第二产业

国民党迁台后,给台湾地区带来大陆的术人才与科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

自1980年起,台湾当局相继成立新竹科工业园区、南部科工业园区等科园区,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地区重要的济命,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企业

宏碁Acer华硕ASUS宏达电HTC鸿海科技集团
台积电捷安特联发科联电
统一企业旺旺新国际集团台塑集团
美利达趋势科技正新轮胎联强国际
新光三越润泰集团广达电威盛
长荣集团中华航空仁宝电东元电机
友达光电裕隆汽车三阳机车永和豆浆
技嘉宝岛眼镜微星

钱柜KTV

明基上岛咖啡85度C宝成国际集团

第三产业

台湾地区服务业要有餐饮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台湾券交易所是中国四大券交易所之一。

台湾文创产业融中华传统文化和台湾地区本土特色文化,文创产品享誉中外。

货币

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现的货币,于1949年6月15日起发流通。原始发机构为台湾,2000年起由台湾当局所谓“中央银”收回负责。基本单位为(常取同音简作元)。货币代码照ISO 4217标准编为TWD,符号为NT$或NTD,并使用NT$100、NTD100之类法表示(中间无空格)。

新台币现的发币值自1981年起使用,硬币单位包括0.5元(伍角)、1元、5元、10元、20元及50元,纸钞单位有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换算基准为:1元=10角=100分。

文化

民俗

台湾地区融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春、端午、中秋台湾的三大日,每逢元宵、清明、中元、七夕等传统日,民间也有与祖国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各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外来影响

日本曾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因而日本文化对台湾地区影响深远。“台北总统府”、台湾校园等日据时期建筑被保护、沿用至今,高雄、松山、桥等地都移植自日本,便当(盒饭)、瓦斯(煤)等来自日语的词汇进入国语,面积单位“坪”(1坪≈3.3平米)也源于日本。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大力推“去日本化”,强力推国语教育,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强化本省人对中国的认同。“解严”后,日本文化在台湾地区重新活跃。

台湾地区亦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出于国家战略需要向台湾输入其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而美台之间密切的军事、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生活式与流文化向台湾地区的传播。

饮食

台湾地区饮食文化融各地美食格,台湾菜与闽南菜(还受福州菜影响)和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台湾菜有海鲜丰富、菜入菜、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格鲜香、清淡。炎热候使一些酸甜味的菜肴出现在台菜中。台菜素有“汤汤水水”之称,羹汤类菜肴广受欢迎。

台湾地区饮食文化中有著的“小吃”文化,各式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见的小吃有蚵仔、炸鸡排、臭豆腐、盐鸡、生包、米糕、蚵仔面线、甜不辣、卤肉饭、肉、担仔面、牛肉面、小笼包等。凤、牛轧糖等台湾特产的美食是知的伴手礼。

台湾地区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地区全境皆产有冻乌龙、文山包种、东美人观音等。要是功夫沫红文化是台湾地区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珍珠广受欢迎。

日据时期,在祖国大陆“五四”新文运动的影响和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了台湾地区新文运动,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之父”。1949年后,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祖国大陆文家随国民党当局移居台湾。1950、60年代怀乡文,代表作家有林海音(《城南旧事》)等。同时,西现代文也是文坛的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白先勇(《台北人》)、王文兴(《家变》)等。1960、70年代乡土文思潮兴起,代表作家有钟肇政(《鲁》)等。1960、70年代以后,柏杨、李敖、三毛、余光中、席慕蓉、龙应台、刘墉、古龙、琼瑶、林清玄、张晓等作家陆续有重要作品问世。21世纪初网蔚然成

美术

1950年代,台湾地区画坛流是祖国大陆来台的水画家与日据时期院出身的西画家,绘画技巧较传统。1960年代起,新生代画家入西抽象画等格,美术格走向西化。1970年代,乡土意识抬头后,绘画题材再趋本土化。“解严”后,台湾地区美术界生态多元自由,格日益前卫。

戏剧

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要的地,也是中国地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地区的剧种。战后早期,官大力扶持、推广京剧(平剧、国剧)等祖国大陆剧种,同时歌仔戏、布袋戏等台湾地区本土剧种仍是庶民重要的娱乐式。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讲求声光效果而重获重视。京剧与话剧融入创新元素,常以小剧场等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

音乐

战后初期,闽南语歌一度流。民间香港的国语流和欧美音乐传唱一时。1970年代清新的校园民谣,同时,闽南语流乐坛秀场文化盛。1980年代讲究正腔的国语老歌靡亚洲,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和费清。受西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后罗大佑等将社会百态写成歌,同时李宗盛创作的情歌广受欢迎。1990年代以来闽南语歌格愈多元活泼。“解严”后自由的创作与发展环境使台湾地区成为华语流音乐的重要发展地,代表歌手及乐团有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S.H.E、五月天等,也吸其他地区的华人歌手来台发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孙燕姿、陶喆、林俊杰、蔡健雅、梁静茹等。

电影

战后,台湾地区电影界在当局扶持下拍摄大量国语剧情台湾地区第一部国语影是1949年的《阿里山风云》,《高山青》传唱至今。同时题材以民间故事为的闽南语电影悄然兴起。

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流。同时香港电影在台广受欢迎,影响到台湾地区电影的制作路线,爱情、武侠和功夫成为流。1962年,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创立。1970年代末,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的爱情掀起一阵潮流,大为流

1980年代,《儿子的大玩偶》等影启了新电影潮。“解严”后,侯孝贤《悲情城市》、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作品屡获殊荣。同时由于台湾地区电影表现手法大众多难理解,加之以美国电影为的外国电影大进入,台湾地区电影的环境与市场一度萎缩低迷。

1990年代起,一些华人导演前往好莱坞发展,其中,中国台湾导演李安凭借执导《卧虎藏龙》《断山》《少年派的奇幻流》等作品蜚声国际,三度获奥斯卡奖。

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海角七号》以国际化商业路线揉本土特色容,在票房大获成功并获不少奖项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掀起台湾地区电影复兴热潮。

体育

棒球在台湾地区是广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体育项,日据时期由日本台湾台湾地区棒球协会成立于1973年。中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是台湾地区成立最早和唯一的职业棒球联盟。王建民是著台湾地区旅美棒球选手。篮球也是台湾地区力推广的运动项。在朱木炎和陈诗欣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两枚跆拳道金牌后,台湾地区近几年也始推广跆拳道。台湾地区常获得竞赛佳绩的体育项还有球、高尔夫球、台球、羽毛球、重、拔河、马拉松等。

台湾地区曾数度办国际体育赛事,包括2009年高雄世界运动会、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会和2017年台北世界大生夏季运动会,以及每年一度的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等。

拜祖大典

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的黄帝诞辰日,台湾地区戊戌年轩辕黄帝拜祖大典在台北市中山堂广场办。

语言文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校教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

汉族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本族语言的人逐渐下降。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

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台湾地区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前地(县、市除外)、街道、人均以汉语拼音翻译。

台湾当局推的语言以有部门制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新国音为准,和普通话发音稍有不同,二战后又深受台湾本地言的影响,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标准,翘音、地域性言、儿化音于生活中逐渐消失,加之词汇差异,以致和普通话有一定差异。

台湾当局推的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继承许多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初期用法,如定谳(定罪)等。一些词汇也吸收本地言和外来语言的成分,如夯(热烘、流,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巴桑(女性长辈,来自日语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车,来自英语bus)等,还有一些是用词习惯差异,如原子笔等同于祖国大陆的珠笔等。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地区极为盛且长期发展,西常见的基督新教、天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地区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已不易区分。道教徒中混杂台湾地区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地区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

同性婚姻

2019年2月21日,台湾管部门审查通过“同性婚姻自由法案草案”,规定相同性的二人也应享有婚姻自由的平等保护。

交通

台湾地区铺设了广泛的路网,全部路运输系统长度约1066.6千米。

台北捷运、高雄捷运分于1996年、2008年运。在台北都会区、高雄都会区,捷运(地)是要的路运输工具,而台中捷运和园捷运仍继续建设中。

2007年,全长345千米的台湾高速路系统运。高速路的建设缩短了各都会区间的车程,使台北市至高雄市往返所需最短时间降至90分钟。

公路

台湾地区的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市道、县道、区道和乡道。 公路与桥梁总长度约4.7万千米,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最长的两条是连接北部至南部的道路系统1978年通车、全长373千米的中山高速公路和1997年通车、全长432千米的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东部发达地区则通过快速公路连接,台北市至宜兰县建设了含贯穿雪山山的雪山隧道的蒋渭水高速公路。

航空

台湾地区有台湾园国际机场、高雄国际机场2个要国际机场及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2个次要国际机场,多数大城与离岛亦设有机场。各大都市间及各离岛之间皆有常态班机往来,成便利的航空网。最要的航空公司是中华航空和长荣航空。

海运

台湾岛四面环海,海上交通发达,国际贸易仰赖海上运输,前有7座国际商港,分为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莲港4座要港和苏澳港、台北港、安平港3座助港。

高雄港位于高雄市,是台湾地区第一大港、世界第十三大港,港货物吞吐量约占台湾地区整体港货物吞吐量二分之一。

社会

教育制度

中国台湾高校台湾地区制实施12年义务教育,各级制为小6年制、初中3年制、高级中(含高级职业校)3年制和一般大4年制。著台湾台湾清华大台湾交通大台湾成功大台湾政治大等。4年大教育获位后可继续进修硕士、博士位。台湾地区常年向海外招收华裔大生,近年也积极放国际 生与祖国大陆生就读,并将重点放在课程英语化以迎国际化需求。

2013年,台湾地区识率为98.29%。

医疗卫生

1995年起,台湾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向全体民众提供全位的医疗服务及保障。

至2012年,台湾地区共有502家医院以及20935家诊所,包括82家公立医院和447家公立诊所。平均每万人享有20.02医生、5.31位医和69.01张病床。

至2015年,台湾地区人均寿命79.84岁,男性76.72岁、女性83.19岁。生育率仅为1.0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10%以上。

新闻媒体

台湾当局官通讯社是1924年成立于广州的“中央通讯社”,前总社设于台北市。

台湾地区的媒体产业滥觞于日据时期,第一份报纸是1896年创刊的《台湾日日新报》(中文报纸是1923年创刊的《台湾民报》),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31年成立的台湾放送协会。当时要媒体均与官有相当程度的系。战后要的报纸与电台仍由官掌握,1949年实施“戒严”后,出版品与电子媒体受到严格管制。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台视”)成立,为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1968年,“中国电视公司”(“中视”)成立。1971年,“中华电视公司”(“华视”)成立。电视业进入老三台时代。当时三台都由当局掌控,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扮演当局宣导的工具。1969年,“中视”播出台湾第一部电视剧《晶晶》。

1987年,“解严”之后,台湾当局于1988年放“报”。

1993年,放成立有线电视台和卫星频道,台湾地区媒体业随之迅速发展。

1998年,首家民无线电视台民视成立。

台湾地区电视频道现已超过一百个,要有TVBS、东森电视、中天电视、三立电视等。《康熙来了》等综艺影响力遍布华人社会。台湾本土剧和偶像剧广受欢迎,《流星园》《命中注定我爱你》《我可能不会爱你》等佳作成功推广。

“解严”前台湾地区影响最大的两份报纸是《联报》与《中国时报》,1980年代后《自由时报》兴起。近年《苹果日报》快速发展。

军事

中国台湾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组成,战时可纳入海巡、警察等执法机助战力。

前常备部队约21万人,后备军人约300万人。

修正法律

2017年4月11日,台湾“立法机构”三读修正通过的“动物保护法”部分条文,对虐待杀害动物者加重刑责,条文订明宰杀、故意伤害或使动物遭受伤害,致动物肢体严重残缺或重要器官功能丧失,将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科20万至200万元罚款。

2017年5月25日,台湾部门领导人宣布,“《民法》”里未允许同性婚姻违宪,如果在2年,“立法机构”没有进修法的话,那同性婚姻就正式法了。

2017年12月12日,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修正案在台湾立法机构三读通过,降低了“公投”年龄、“公投”门槛等。

旅游

台湾台湾地区现有9个“国家公园”以及13处“国家景区”,壮丽的海洋高耸的山岳、多样的自然生态与独特的人文情,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丽台湾

中国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著的自然旅游景点。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老街、台北市北投区、彰化县鹿港镇、新北市歌区等观光小镇地情浓厚,是幽访古的旅游胜地。境有不少特色温泉温泉文化具一格。

位于城市的著景点有2004年至2010年间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台北101、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台北中山纪念馆、高雄爱河、各处夜市和各大商圈等。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所拥有的69.6万余件册文物为世界上最负盛的古代中国艺术品珍藏。中正纪念堂是台北市中正区一座为纪念蒋中正而兴建的建筑,园区广场南北侧建有“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除了供民众休憩外,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台北中山纪念馆是为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而兴建的综性文化设施,是户外运动、休闲、艺文与知性活动的综性休憩公园。遍布全台的夜市各具特色,小吃美食琳琅满台湾地区购物环境优越,台北市的信义商圈、忠孝东路商圈、西门町商圈等是著的购物商圈。

荣誉

2017年9月26日,世界济论坛(WEF)周二发布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评估,中国台湾地区排第15。

对外交流

1949年后,中国在联国的席位被台湾地区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

1971年,《联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法席位,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国。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法政府,以此为基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系。

台湾当局有“外交系”的国家在台北市设立“外交代表机构”;非“邦交国”以民间社团义在台湾设立具备大使馆、领事馆功能的准官代表机构;同时台湾当局在许多非“邦交国”设立“台北济文化代表处”使大使馆或领事馆部分权责,维持非官系。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称,该国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权。这是自蔡英文上台以来第一个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的国家,也是“川蔡通话”之后“台湾外交”发生的第一个变故。

2017年2月26日,冈比亚新政府发表声明,称坚持奉一个中国原则,承诺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官系,不进任何官接触。

2017年6月13日,巴拿马总统瓦雷拉通过巴拿马国家电视台宣布,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系。同时,巴拿马共和国政府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外交系”,并承诺不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系;6月13日,台湾当局宣称与巴拿马共和国终止“外交”系。6月15日晚,台当局人员曾和巴拿马代表商谈,巴拿马面希望台湾在30天之办妥所有“撤馆事宜”,但台湾面认为“待办事项繁多”,时间太短,希望能有两到三个月的“撤馆期”。

2017年7月,台湾当局将在台驻尼日利亚代表处完成迁移后,同步要求尼驻台单位迁离台北市。

2017年7月12日,台当局涉外部门实,巴林坚持要求台湾当局将“代表处”由台湾巴林商务代表团”更改为“驻巴林台北贸易办事处”,限期更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国与中国建交,与台湾当局“断交”,台湾当局仅剩19个“邦交国”。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中国台湾地区“断交”,台湾仅剩18个“邦交国”。

2018年8月21日,台湾当局“友邦”萨尔瓦多宣布与台当局“断交”,前,台当局“友邦”骤降至17个。

2019年9月17日,对于所罗门群岛今天阁会议决定与台湾“断交”,台外事部门宣布台湾与所罗门群岛自即日起“断交”。台湾所谓“友邦”数量降至16个。

2019年9月20日,太平洋国家基里巴斯宣布与台湾“断交”,确定成为蔡英文2016年上任至今,“断交”的第7个所谓“邦交国”。台湾所谓“友邦”数量降至15个。

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政府发表声明: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尼加拉瓜政府即日起与中国台湾“断交”。

2023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系”。声明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洪都拉斯自即日起断绝与台湾的“外交系”并停止与台湾的一切接触和官联系。

2024年1月15日,瑙鲁政府在其脸书官账号上发表声明,宣布瑙鲁与台湾断绝“外交系”。

台湾地区“邦交国”
地区国家数国家
拉丁美洲7国伯利兹、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危地马拉、海地、巴拉圭
大洋洲3国帕劳、马绍尔群岛、图瓦卢
非洲1国斯威士兰
欧洲1国梵蒂冈

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的义加入了亚太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大会等国际组织的观察员;以“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税领域”的义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中国台北”的义保留亚洲发银席位。

共140个国家及地区给予台湾地区旅件免签或落地签待遇。

瑙鲁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后,台湾地区的所谓“邦交国”仅剩12个。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铁力木

下一篇 铁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