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脚草
名称
别名
来源
植物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50-90cm。根茎横走,疏被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薄革质,近生或远生,一型,偶为二型;叶柄长20-50cm,基部黑色,略被鳞片,向上为禾秆色;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阔卵形,长20-40cm,渐尖头,五回羽状细裂;羽片10-14对,卵状长圆形,互生,基部1对最大,长10-25cm,宽5-14cm,柄长约1cm,四回羽状细裂;末回孢子叶裂片倒卵形,较宽;营养叶裂片较狭,先端常锐二裂;叶脉二叉分枝,营养叶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短线形,长2-4mm,生于小脉先端的连接脉上;囊群盖灰白色,全缘,宽达主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200-3500m的山谷、沟旁或疏林下,常成片丛生。
资源分布
产四川(南部、西部及西北部)、贵州(威宁、赫章)、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亚东、郎县、错那、吉隆)、甘肃南部(武都)、台湾(台南,阿里山)。也分布于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北部及泰国。
化学成份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