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罗紫菀
形态特征
多年生 草本,有根状茎。茎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壮,常单生,有时具长 分枝,被糙或有长粗毛,下部有较密的叶。下部叶在 花期常枯落,叶片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有疏齿,顶端尖,基部截形或圆形,渐狭成4-8厘米稀12厘米,具宽翅的柄;中部叶无柄,长圆或椭圆披针形,长3-12厘米稀15厘米,宽1-3厘米,有浅齿,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顶端尖或渐尖;上部叶渐小,卵圆形或披针形;全部叶厚纸质,两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脉有长糙毛;中脉在下面凸起,有离基三出脉及2-3对侧脉。头状 花序径2-4厘米,单生或2-3个簇生上部叶腋,花序梗长1.5-5厘米,有密集而渐转变为总苞片的苞叶。总苞倒锥形,长10-12毫米,径10-18毫米。总苞片约5层(不包括总苞片的苞叶),覆瓦状排列,厚干膜质,背面近无毛,边缘膜质,常常带紫红色,有缘毛;外层卵圆形,长2-3毫米,顶端圆形或急尖;内层长圆状线形,长达10毫米,宽2毫米,顶端圆形。 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2.5毫米;舌片蓝紫色,长达14毫米,宽2-5-3毫米。 管状花长6.5毫米,管部长3毫米,裂片长1.7毫米; 花柱附片长达1毫米。冠毛白色,长6.5毫米,有近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两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生境
产于 江苏南部(苏州)、 安徽南部(白岳)、 浙江(宁波、江山、丽水、云和、乐清、天台、兰溪)、 江西东部(上饶、广昌、武夷山)、 福建东部至西部。
生于低山山谷、溪岸或林阴地。 海拔200-800米。
相关变种
仙白草
此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茎下部的叶片中部以下作柄状收缩,基部深耳状抱茎,茎上部多分枝;头状花序直径较小,舌状花的舌片小而白色。
产于浙江(仙居、天台、云和、兰溪、杭州、海宁和瓯江)。生于山坡疏林下、灌丛或草丛中。
药用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