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三叶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鬼针草,菊科鬼针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鬼针草直立,钝四棱;两侧小或卵状;无,盘筒状;瘦果黑色,条,略扁;期8-9月,果期9-11月。其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鬼针草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化瘀、......
目录

形态特征

三叶鬼针草鬼针草鬼针草钳草、蟹钳草、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一包针、线包、豆渣草、豆渣菜、盲肠草。一年生草本,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下部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前枯萎,中部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3枚,很少为具5(-7)小羽状复叶,两侧小或卵状,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生小较大,长或卵状长,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上部稍宽,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披针,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褐色,具黄色边缘,层较狭,条状披针。无,盘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状突起及刚毛,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生长习性

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原产热带美洲,在国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

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

抗真菌和抗酵母菌等作用。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

大肠

功效

解毒消肿,清热镇痛,瘀,调气消积。

用于肠炎中暑腹痛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急性喉炎淋证白浊痔疮肛,大小便出糖尿病,蛇伤,肩周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配伍

1、治湿热痢疾:鬼针草三颗针各30g,水服。

2、治湿热黄疸鬼针草凤尾草、茅草各20g,水服。

3、治小儿腹泻鬼针草10g,车前草10g,水服。

4、治呕吐鬼针草、苏各9g,水服。

5、治疔疮鬼针草鲜品适量,捣烂外。(1-5出自《新编草药图谱及典配3》)

用法用量

用干品10-15克,水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患处。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三品一枝花

下一篇 三叶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