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0]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微信 三颗针 三颗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湿,散瘀的功效。主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苦,寒。肝,胃,大肠经。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内服:煎汤,0.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目录 1入药部位 2性味 3归经 4功效 5主治 6用法用量 7使用注意 8炮制方法 9生理特性 10产地 11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性味 苦,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散瘀。 主治 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炮制方法 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阴干。 生理特性 1.细叶小檗,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山坡、路旁或溪边。 2.刺黑珠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荒地、路旁及山地灌丛中。 3.蓝果小檗,生长在山地灌丛中。 4.猫刺小檗,生海拔600-2000m的山坡、路旁及林缘。 5.匙叶小檗生,于海拔300-800mm的河滩、戈壁滩或山坡灌丛中。 产地 1.细叶小檗分布东北、华北及狭西、山东、河南等地。 2.刺黑珠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蓝果小檗公布河北、四川、云南。 4.猫刺小檗,分布于狭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5.匙叶小檗分布秦岭西端甘肃南部至西部、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 相关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附件列表 下载次数:0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上天梯 下一篇 三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