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丝带蕨

丝带蕨要成为水龙骨植物丝带蕨的全草,短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渐尖或披针。生于海拔700-2500m的林中树干或石上。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台湾、湖北、西藏等地。有治小儿惊功效。小型附生蕨类短而横卧,被披针齿黑色 鳞片近生;叶柄基部与 关节相连;叶片线形,似书带蕨状,坚挺,革质,光滑无毛。叶脉不显,在两侧连结成1-2网眼,有少数藏小。......
目录

形态特征

小型附生蕨类短而横卧,被披针齿黑色 鳞片近生;叶柄基部与 关节相连;叶片线形,似书带蕨状,坚挺,革质,光滑无毛。叶脉不显,在两侧连结成1-2网眼,有少数藏小孢子囊群线形,连续,位于两侧的一条纵沟,靠近 ,幼时被盾状隔丝覆盖。 孢子囊的环带由14 (16)个增厚的细胞组成。 孢子二面型,椭状,透明,光滑。

生长习性

附生林下树干上。

物种分布

台湾(宜兰、南投、新竹、台中、高雄、莲)、浙江(天山)、广东(乳源)、湖北(利川、宣恩)、湖南(武岗)、陕西(太白山)、四川(洪溪、雷波、凉山、理县、宝兴、南川)、贵州(梵净山、威宁)、云南(维西、德钦、泸水、丽江)、西藏(扎木、察隅)。

中药信息

归经

功效:清热熄风;活

:出自《浙江山药植志》

治:小儿惊;劳伤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功效分类:平

性味:甘;凉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植物丝带蕨的全草。

临床运用:干全草五至六钱。水,加白糖少许冲服

用法用量:服:汤,9-18g;或浸酒

出处:《中华本草》

--武汉植物园创新植物录--

门中文 蕨类植物
门拉丁 Pteridophytes
科中文 水龙骨
科拉丁 Polypodiaceae
科号 P56
种拉丁 Drymotaenium miyoshianum Makino
种中文 丝带蕨
种地点 湖北农架
种时间 20030925
种号 33666
种材料
鉴定人 王庆
Id 235
栽培地点 药园
种数量 2株苗
栽培 盆栽
生长性状 草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丝棉木叶

下一篇 上石田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