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丝毛毛毡草

丝毛毛毡草,粗壮草本。直立,高o.6—1米,基部径约5毫米,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白色密绢毛状绒毛,上部毛更密,基部有时毛,节间长3—5厘米。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 拟毛毡草:Blumea hieracifolia var. holosericea Benth. : 丝毛艾纳香. 丝毛毛毡草生物 Vitae 真核域 Eukarya 植物......
目录

物种信息

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 拟毛毡草

:Blumea hieracifolia var. holosericea Benth.

丝毛艾纳香. 丝毛毛毡草

分类系统位置

生物 Vitae[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三域系统]

菊科 Compositae[Cronquist系统]

紫菀亚科 SubFam. Asteroideae[Hutchinson系统的菊科Compositae]

旋覆花族 Trib. Inuleae[Hutchinson系统的菊科Compositae]

艾纳香属 Blumea[Hutchinson系统的菊科Compositae]

花序组 Blumea Sect. Paniculatae[Hutchinson系统的菊科Compositae]

毛毡草 Blumea sericans[Hutchinson系统的菊科Compositae]

形态特征

要基生,几成莲座状,基部倒卵状匙或倒披针,长6-12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长渐狭,下延而成具长翅的柄,钝,边缘有不规则的密细齿,有时略反卷,上面被白色绒毛,后渐毛;下面被绢状绒毛,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5—6对,明显;疏生,向上渐小,匙、匙状长,稀长,长6—12厘米,宽1.5—3厘米,无柄或有翅柄,,少有凸尖,边缘有规则的密或疏细齿,两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棉毛。头状花序较多至多数,径6—10毫米,常2—7个球状簇生,排成穗状狭花序,无花序柄,稀有约3毫米的短柄;总苞柱状或钟,长约8毫米;总苞约4层,线形或线状长绿色或上部禾秆黄色,外层长3—4毫米,端短尖,面被白色密绒毛,中、层长5—8毫米,端短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面被绒毛,长5—8毫米;花托稍凸,中央有时多少凹入,径2—4毫米,无毛,有状小突起。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管状,长6—7毫米,檐部3—4齿裂,无毛,两性花冠管状,约与雌花等长,向上渐扩大,檐部5浅裂,裂三角状卵形,被疏毛,杂有乳头状腺点。瘦果,长10—12毫米,具10条棱,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长约6毫米。期4——8月。

产地分布

贵州南部(罗甸)、广西、广东湖南西部及西南部(永顺、黔阳、东安)、江西(资溪、高安、遂川、乌)、浙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及西南(沙县、永安、长汀)及台湾生长于路旁、荒地、田边、山谷及丘陵地带草丛中。也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中药

《全国草药汇编》:丝毛毛毡草  【毛毡草

【来源】菊科丝毛毛毡草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功能治】清热利尿治急、慢性肾炎。外治肿毒。

【用法用量】全草1两,水服,服后吃白糖一匙。

【注意】服药期间及服药后鲜、猪肥肉3个月;愈后皮1年。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丝毛毛毡草

【拼音】 Sī Máo Mɑo Zhā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

【性状】性状鉴 分枝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白色必绢毛状绒毛,基部有时毛。叶基生,几成莲座状,基部倒卵状匙或倒披针,长6-12cm,宽2.5-3.5cm,基部长渐狭,下延成具长翅的柄,钝,边缘有不规则的必细齿,两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中脉凸起,侧脉5-6对,明显。总苞柱状或钟总苞线形工线状长绿色或上部禾秆黄色端短尖,面被白色绒毛;花托稍凸,无毛,有状小突起。黄色微,味微苦。

性味】微苦;淡;性平

【功能治】清热利尿慢性肾炎;肿毒疮疡

【用法用量】服: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丝瓜

下一篇 丝棉木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