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丝瓜花

丝瓜花 丝瓜花(拉丁:Clematis lasiandra Maxim.),毛蕊铁线莲,俗小木通毛茛(gèn)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草质藤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无危物种。丝瓜花无毛或疏被毛,二回羽状复叶或二回三出复叶,小草质或薄纸质,窄卵形卵形花序腋生并生,花冠紫红色,瘦果。分布于日本、中国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沟边、山坡荒地及灌丛中,所处海拔50......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须粗壮,通常2-4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或近,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三角,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掌状,具白色长柔毛。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后直径5-9cm,裂5,长,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雄蕊5,稀3,丝6-8mm,放时稍靠,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果期夏秋季。

主要价值

丝瓜

  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细长,掌状深裂,大而端尖,有锯齿,生有叶柄。夏月腋抽出以数,朝暮萎,逐期放,冠盆状花冠,五出深裂,花瓣纹,花蕊雌雄同株结实瓠果细长,嫩时可供食。

  《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蕾,植物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季时采取。

丝瓜花  【化成分】谷氨酰胺天冬氨酸、氨酸、天门冬素的含量雌花雄花中多,而赖氨酸,丙氨酸则在雄花中为多。

  【性味】《滇南本草》:"性,味甘微苦。"

  【功用治】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痔疮

  ①《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④《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用法与用量】服:汤,2~3钱。外用:捣

  【选】①治肺热咳嗽喘急促:丝瓜花蜂蜜服。(《滇南本草》)

  ②治红肿热毒疮,痔疮丝瓜花五钱,铧头草五钱。生捣涂。(《重庆草药》)

  ③治外伤丝瓜花.秋葵。晒干研粉。加冰片少许,同研末外用。

丝瓜

  《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干用。

  【性味】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

  ②《重庆草药》:"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功用治】活,通,消肿。治头痛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漏,痔疮,蛇伤。"

  ②《重庆草药》:"通经络,消肿胀,下乳。治乳房肿痛,胀痛。"

  【用法与用量】服:汤,1~3钱(鲜者1~2两);或烧存性研未。外用:水洗或捣汁涂。

  【选】①治头痛:鲜丝瓜根三两,蛋二个,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温服二钱。(《卫生杂兴》)

  ③治喉风肿痛: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海上》)

  ④治乳腺炎丝瓜根,黄、三木通,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肠风肛:丝瓜根霜者阴干。每服三钱,用真菜油一点,入罐底,水服。(《滇南本草》)

  ⑥治诸疮久溃:丝瓜水扫之。

丝瓜的藤

  《纲

  【来源】为葫芦植物丝瓜或粤丝瓜植物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季采取。

  【化成分】丝瓜藤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作用

  小丝瓜藤丝瓜藤鲜汁及藤和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咳法)。麻醉狗丝瓜5克/公斤,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小丝瓜藤的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

  丝瓜藤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丝瓜藤鲜汁无抑菌作用。

  【性味】《本草求原》:"苦,微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

  【功用治】舒筋,活健脾,杀虫。治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鼻渊牙宣

  ①《纲》:"藤及,治齿匿、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枯少,四肢麻木,产后惊,调。"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用法与用量】服: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存性研末调

  【选】①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至亦时痛:丝瓜藤三、五许,烧存性为细末,调服之。(《医正传》)

  ②治牙宣痛:丝瓜藤阴干,临时存性,研搽。(《海上妙》)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

丝瓜花  一:取丝瓜藤(干)3~8两,切碎浸泡1小时以上滤过,药渣加水再,两次并浓缩至100~150毫升,加糖适量。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10天为一疗程。据在不同季反复验的1000余例的统计,总有效率在70%左右,显效率在30%左右。二丝瓜藤提取物:L12每日量1200毫克,L14每日量400毫克,均分两次服,10天为一疗程。据93例4个疗程的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60~63%,显效率为13~25%,与比较无明显差异。此外,曾分丝瓜络丝瓜叶鲜汁及天萝水共验350余例,结果总有效率均低于丝瓜藤。但也有用天萝水观察100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达96%,显效率达50%的。据观察:丝瓜藤及其提取物的要作用是镇咳及祛,平喘作用较差,无明显抑菌消炎作用;疗效与量及丝瓜藤霜与否均无明显差异;对单纯型的疗效较喘息型好;无肿者效果比肿者好;用药时间以4一?疗程的疗效较好,延长疗程其疗效未见明显升高;疗效与病程无明显规律性;疗效与季有明显差异,以夏季疗效最高,秋冬较低。约20%病例有嘈口干等副作用,程度轻微。提取物则几乎无副作用。对功能无明显影响。

  ②治疗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窦

  用丝瓜根及近3~5之藤服,每次3钱,日服1次;或用藤约1两(以新鲜者为佳),和瘦猪肉汤服。5次为一疗程。据观察,初服1、2次后鼻腔分泌物有所增多,间或微感头晕,以后便消失,无其它不良反应。治疗萎缩性鼻炎15例,服药后脓痂、臭全部消失,嗅觉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鼻腔粘膜萎缩程度无明显改变。6例慢性上颇窦炎及1例左侧慢性鼻窦炎,治疗后涕显著减少,头痛消失或减轻,上颌窦穿刺脓性及粘性分泌物全部消失。此外,亦可用枯藤切碎,至半焦后研未吹,每日2~3次,3~4天为一疗程;对慢性鼻窦炎有一定作用。

丝瓜的蒂

  《本草求原》

  【来源】为葫芦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瓜蒂植物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季采取。

  【功用治】《圃杂疏》:"治小儿痘。"

  《本草求原》:"丝瓜蒂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选】治痛:丝瓜蒂(末)、白鹅屎()、冰片。研。(《南宁市药物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浙江

下一篇 丝瓜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