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丝绵

丝绵 丝绵是一种蚕丝制成的绵絮、被用材料,是用茧表面的乱丝加工而成。可分为广义丝绵和狭义丝绵,狭义的丝绵仅指天然蚕丝棉。广义的丝绵丝绵状织物,如喷绵、中空绵、混丝绵、仿丝绵、七孔绵等类泛称。古人在衣服里面充以丝绵,作为御之衣,或者做成蚕丝被。丝绵制作是汉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余杭丝绵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到了唐代,浙江丝绵被列为贡赋。从宋代起,浙江上调的丝绵占全国上调的三分之二......
目录

丝绵释义

丝绵

拼音:sī mían

分类:广义丝绵和狭义丝绵

狭义的丝绵仅指天然蚕丝棉。

广义的丝绵丝绵状织物,如喷棉、中空棉、混丝绵、仿丝绵、七孔棉等类泛称。

详细解释

历史由来

丝绵最早是用来制作冬衣,古代汉人夏季服葛麻纱罗、冬季以丝绵充絮。如果是冬天,袍应絮绵。师古注:“之,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简单地说,就是以下脚茧和茧表面的乱丝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絮状物,好一点的称为绵,次一等的称为絮。

西汉丝织业已很发达。织物生产中,一般以上等蚕茧用于纺织,以次等蚕茧制作丝绵。战国两汉出土文物有凤鸟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小菱形纹锦面绵袍、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朱红纹罗裾式丝绵袍、西汉印彩纱丝绵袍、绢地“长寿绣”丝绵袍、素丝绵袍等等。南北朝时,扬州“有全吴之沃,盐杞梓之利,充仞八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唐人冬季穿绵袍,加绵十两。袄子是冬衣,比袍略短,加绵八两。绵袴,也称复袴,加绵六两。这是冬装。唐人所说的“绵衣”“绵袍”都指丝绵。白居易《新制布裘》诗:“桂布白似雪,吴绵软如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得瑟他新做的绵袍,外面用的是洁白的桂布,里面絮吴地产的丝绵,非常暖和,即使是严冬腊月,也温暖如春。

药用功效

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

来源

为用蚕茧下脚炼、扯松的制成品。

功用

吐血,衄便血崩,痔疮外伤聤耳冻疮

①《本草拾遗》:"新绵一两,烧为黑末,下,。""衣中故绵絮卒下及惊(金)疮出不止,取一握,温服之。"

②《纲》:"绵灰吐血,衄,下,崩中,赤白带下,疮,脐疮聤耳。"

③《医林纂要》:"烧灰存性冻疮,补龟裂。"

性味归经

苦,。入

用法与用量

服:烧存性,0.5~1钱。

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调

①治吐血,衄:好绵烧灰,打面糊。入清调服之。(《普济》)

②治吐血:新绵(烧灰,研)、明胶(,捣末)。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一钱匕,临卧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绵)

③治吐血咯血:新绵一两(烧灰),明胶()、黄柏(去粗皮,蜜,为末)各一两.上三味细研。每服一钱匕,地黄汁、糯米饭相和调下,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绵灰)

④治崩不止:好绵、妇人头发(共烧存性)、百草霜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下,或加棕灰。(《纲》)

⑤治聤耳,脓出不止:故绵烧灰为末,绵裹纳中。(《圣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丝棉木

下一篇 丝线吊芙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