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青
植物学史
1.冬青之名始见于《新修本草》:“女贞”条下,云:“女贞叶似枸骨及冬青树。”
2.《本草拾遗》云:“冬青,其叶堪染绯,子浸酒去风血,补益。木肌白有文,作象齿笏。冬月青翠,故名冬青,江东人呼为冻生。李邕又云:出五台山,叶似椿,子赤如郁李,微酸性热,与此亦小有异同,当是两种冬青。”
3.《本草图经》中在“女贞”条下云:“(女贞)或云即今冬青木也。而冬青木肌理白,文如象齿,道家取以为简。”
4.《纲目》始将冬青从女贞条中分出,所述冬青特性均与本种相符,有云:“冻青亦女贞别种也。山中时有之。但以叶微团而子赤者为冻青,叶长而子黑者为女贞。”
《纲目》又引《救荒本草》云:“冻青树,高丈许……又叶似楂子树叶而小,亦似椿叶微窄而头颇圆,不尖。五月开细白花,结子如豆粒大,红色。”有学者考证,此为小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而并非本种。
5.《植物名实图考》冬青条下有两图。左上方图为一带叶花枝,花序呈顶生圆锥状,叶片全缘,应是女贞,在文中有云“俗以接木樨花者,亦可放蜡”也是指女贞。而右下图为一带叶、果枝,果生于叶腋或枝干上,叶缘具锯齿,则为本种。
植物形态
冬青为常绿乔木,高达13米;树皮灰黑色,当年生小枝浅灰色,圆柱形,具细棱;二至多年生枝具不明显的小皮孔,叶痕新月形,凸起。叶片薄革质至革质,椭圆形或披针形,稀卵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圆齿,或有时在幼叶为锯齿,叶面绿色,有光泽,干时深褐色,背面淡绿色,主脉在叶面平,背面隆起,侧脉6-9对,在叶面不明显,叶背明显,无毛,或有时在雄株幼枝顶芽、幼叶叶柄及主脉上有长柔毛;叶柄长8-10毫米,上面平或有时具窄沟。雄花:花序具3-4回分枝,总花梗长7-14毫米,二级轴长2-5毫米,花梗长2毫米,无毛,每分枝具花7-24朵;花淡紫色或紫红色,4-5基数;花萼浅杯状,裂片阔卵状三角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5毫米,花瓣卵形,长2.5毫米,宽约2毫米,开放时反折,基部稍合生;雄蕊短于花瓣,长1.5毫米,花药椭圆形;退化子房圆锥状,长不足1毫米;雌花:花序具1-2回分枝,具花3-7朵,总花梗长约3-10毫米,扁,二级轴发育不好;花梗长6-10毫米;花萼和花瓣同雄花,退化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2,败育花药心形;子房卵球形,柱头具不明显的4-5裂,厚盘形。果长球形,成熟时红色,长10-12毫米,直径6-8毫米;分核4-5,狭披针形,长9-11毫米,宽约2.5毫米,背面平滑,凹形,断面呈三棱形,内果皮厚革质。花期4-6月,果期7-12月。
分布区域
产于江苏(溧阳、苏州、宜兴、南京、无锡)、安徽(歙县、舒城、黄山、右平)、浙江(建德、奉化、泰顺、开化、寿昌、天台、瑞安、杭州、天目山)、江西(南昌、庐山、萍乡、南丰、德兴、全南、兴旺、铅山、通达、庆昌、广丰、石城、吉安、安远、浮梁、寻乌、玉山、安福、奉新、广昌、永修、贵溪)、福建(崇安、仙游、连城、沙县)、台湾、河南(信阳、新县)、湖北(巴东、利川、兴山、宣恩、鹤丰、建始、武汉)、湖南(洞口、黔阳、长沙、武岗、新宁、花垣、保靖、宜章)、广东(阳山、乐昌、乳源)、广西(兴安、桂林、临桂、灵川、恭城、全州、大瑶山、藤县和乐业)和云南(腾冲)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和林缘。
主要价值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少卵形,长5-11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生的浅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下面隆起,侧脉每边8-9条。革质。气微,味苦、涩。以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显微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2-3列细胞,海绵组织5-6列细胞,排列疏松,可见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几乎成环,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断续排列,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具数列厚角细胞,主脉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粗粉0.5g,加水适量,温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点于蓝色石蕊试纸上,即显红色;另取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墨绿色。(检查原儿茶酸)
(2)取该品粗粉8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8ml,加乙醚8ml振摇提取,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4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氨制硝酸银试液5-6滴,显棕褐色,置水浴上加热后,呈银镜反应;另取溶液2ml,加2,4-二硝基苯胁试液5-6滴,显棕红色。(检查原儿茶醛)
(3)薄层色谱取该品粗粉1g,加水50ml,煎煮2次,合并煎液,浓缩至20ml,加盐酸酸化至pH2,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乙醇0.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制成对照品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0:8:2)展开,碘蒸气显色,待碘挥尽后,再喷5%三氯化铁试液,可见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应选向阳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土地栽培。
(1)种子繁殖:主要采用播种繁殖。种子成熟后采摘脱粒,播前把种子用稀盐酸处理一下再播种。冬季选择土质疏松、向阳的地方播下,用条播、穴播均可。播种后覆盖稻草,防止干燥和风吹雨淋。第二年春季发芽出土,分批间苗,注意浇水追肥、松土除草。待幼苗高达50-60cm以上时,即可出圃定植。
(2)移栽:移栽必须带土团,疏枝去叶,移栽春秋均可进行,在春季2-3月,按株200cm*300cm定植。植穴深、宽各50-60cm,穴底施放基肥和熟土掺拌均匀,每穴栽苗1株,幼苗和根部要舒展开,填土踏实,浇水覆土。定植初期的幼林,由于苗子小株距大,在行间可以间种其他草本药材或豆类作物。结合管理间作,要注意除草松土及适当追肥、管理,3-5年后即可成林。
3.田间管理:冬青喜肥,每年可施基肥,追肥各一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