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碳黑

碳黑(carbon black),又炭黑,是一种黑色粉末状的无定碳。炭黑是由平均直径为2~3nm的球状或链状粒子聚积而成的,部是含有直径3~500nm的微结晶结构,可以和各种游离基反应。炭黑要作为橡增强使用,用于汽车轮胎的制造。其他还用作料(油、塑料、涂料用),干电池用导电,催化载体、超硬质金材料。全球炭黑约有70%用于轮胎的制造,20%用在其他橡,其余不到10%则用于塑......
目录

基本介绍

中文称:炭黑

中文:灯纤维色母粒用炭黑;炉法碳黑;木丝,刨;碳纳米管;乙炔黑;炭黑[CI77266];碳黑

英文称:Carbon nanotubes/Carbon Black

英文:C.I. 77266; C.I. Pigment Black 6; C.I. Pigment Black 7; Carbon black; Acetylene black; lamp black; Carbonnanotubesmultiwalled; Fullerene carbon soot (contains 2-20% C60/C70); Carbonanotubesmultiwalled; Carbonsoot; carbon

CAS:1333-86-4

EINECS:215-609-9

HS:28030000

分子式:C

产地

据记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炭黑的国家之一。在古时候,人们焚烧动植物油、松树,收集烟凝成的黑灰,用来调制黑色料。这种被称之为“炱”的黑灰就是最早的炭黑。

1821 年人们在北美地区首次用天然为原料生产炭黑,从此炭黑不再是“炱”那么简单,它是“态或液态的碳氢化物在空不足的条件下进不完全燃烧或热裂分解所生成的无定碳,为疏松、质轻而极细的黑色粉末”。大田相继采,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推动炭黑生产由手工操作迈入了大规模工业化时代。

1912 年人们发现炭黑对 橡具有补强作用,从此炭黑逐渐成为橡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世界橡工业原材料耗用量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第二位的是炭黑;换言之,炭黑已成为消费量最大的橡合剂。炭黑的耗用量一般占橡耗用量的40%~50% ,也就是说,在橡中,通常每使用2 份橡就会搭配使用1 份炭黑。

结构

炭黑的结构性是以炭黑粒子间聚成链状或葡萄状的程度来表示的。由凝聚体的态和每一凝聚体中的粒子数量构成的凝聚体组成的炭黑称为高结构炭黑。常用吸油值表示结构性,吸油值越大,炭黑结构性越高,容易成空间网通道,而且不易破坏。高结构炭黑颗粒细,网状链堆积紧密,比表面积大,单位质量颗粒多,有利于在聚物中成链式导电结构,其中在众多炭黑品种中以乙炔炭黑为最佳。粒径分布宽的炭黑粒子比分布窄的炭黑粒子更能赋予聚物导电性,并用统计法解释这个现象。粒径分布宽的炭黑,少数大直径粒子需要数巨大,直径更小的粒子给予补偿,相同平均粒径分布宽的炭黑比分布窄的炭黑有更多的粒子总数。

炭黑一般是指碳单质微粒,一般是由于有机物燃烧不充分,其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转化为水,而碳元素燃烧不充分,就会离分子,成炭黑。

炭黑由炭组成,但通常被定为无机料类。炭黑是烃类经气相不完全燃烧或热烈解而成的黑色粉末状物质。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工艺条件可得到各种性质不同的产品。

1) 炭黑的微观构造

炭黑粒子具有微晶结构,在炭黑中,碳原子的排列式类似于石,组成六角平面,通常 3~5个这样的层面组成一个微晶,由于炭黑微晶的每个石层面中,碳原子的排列是有序的,而相邻层面间碳原子的排列又是无序的,所以又叫准石晶体。

2) 炭黑的粒径

料炭黑的粒子细度可低至5nm,一般说来,炭黑粒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个粒子通过碳晶层互相穿插,成链状。不同生产工艺可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炭黑粒子,灯黑生产工艺得到的产品相对粗糙,而黑生产工艺可得到细的产品。

用炉黑生产工艺可得到几乎所有粒径范围的炭黑,同一品种的炭黑,其粒子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呈现一个粒径分布范围。一般来说,粒子较细的品种,粒径分布较窄。

主要性质

性质

炭黑的生产工艺不同,则表面的化性能也有差。大多数炭黑的真实表面积大于由粒径计算出的几何表面积。这是由于炭黑特是粒径小于25nm的炭黑表面存在许多微孔。

据分析,可在炭黑表面检测如酚基、醌基、羧基等基团,这些酸性基团浓度在黑和氧化炉黑的表面特高。在炉黑中可检测到吡喃酮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炉黑的碱性性质。挥发份含量可判断表面官能团的浓度,也可测得炭黑的极性。另外由于炭黑的表面积较大,容易吸附挥发份环境中的水分,所以炭黑在运输,贮存及使用过程中要特注意吸湿问题。

大部分都是探讨导电粒子接触的几何研究。该理论认为,炭黑填充量越大,处于分状态的炭黑粒子或炭黑粒子集体的密度也越大,粒子间的平均离越小,相互接触的几率越高,炭黑粒子或炭黑粒子集成的导电通路也越多。不同极性的高聚物与炭黑组成共混体系的极性越大,炭黑临界体积分数就越大,意味着体系的导电性下降,因为炭黑表面含有很强的极性基团,基体极性大,作用增强,这时强度增加,却妨碍导电粒子自身的凝集,以致导电性差。 但是在多组分基体树脂与炭黑组成的共混体系中,由于不同基体的极性不同,填充炭黑会产生偏析现象,这时导电性能取决于炭黑粒子在偏析相中的浓度和分布状态,还取决于偏析相高聚物所占比例。

黑度

黑度是指炭黑所具有的黑色呈现强度。炭黑作着色时,黑度要基于对光的吸收,对于特定浓度的炭黑,炭黑越细小,则光吸收程度越高。黑度除了受炭黑部的光吸收外,也受由于粒子表面几何机构的影响而产生了具有增亮效应的光射,这会降低黑度。随着粒径的减小,光射程度降低。只有对于很细的炭黑,提高炭黑的浓度才能提高黑度,对于粗大的炭黑,具支配因素的光射程度因炭黑数增加而提高,黑度反而相应降低。

着色强度

着色强度可以理解为抵消白色料增白能力的效果。着色强度也是随着原生粒子的粒径减小和结构的减小而提高。

色调

“炭黑粒子”的光射程度,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除了影响增光效应,也影响色调,原因如下: 当可将光穿过一色为黑色的着色层时,短波的蓝光比长波的红光的射效应更强烈。炭黑越细,这种效应越显著。红光成分由于射损失较小,因此进入着色层的深度大一些。蓝光总体射强烈,在相反向,即后射也强烈,于是又从着色层中反射出来。当观察反射过程时,细炭黑着色的出现蓝色色调,会给人黑度更高的感觉。如果炭黑粗大,则相应地呈现棕色色调。 当观察透射过程时,相同的着色层(不完全透明的薄膜)的色调系正好相反,随着粒径的减小,射较强的蓝光穿过着色层的深度较小,即蓝光穿过着色层至另一面成分较少,从另一面穿出来。因此,由于在观察的那一面缺少蓝光成分,着色层在透射过程中观察时,便呈现棕色色调。 当以钛白粉调灰(灰色色调)时的情,与在透射过程中观察色的着色状况相似,光线在含有黑色料塑料中的白料中来回射,越小粒径的炭黑,会使可见光蓝光的射越强,因此较多其余的红光部分便透射过来,呈现出带黄色色调的灰色相反地,如着色时用粗粒径的炭黑,尤其是较为粗大的灯黑,则会得到带蓝色色调的灰色

料黑越细,炭黑聚集体之间接触点便越多,结果它们之间聚力越强,当把料黑掺入料,即始进始炭黑均匀分布时,则对分要作的功便大,以把炭黑粒子分隔来,最终达到最高的黑度和着色。与高结构炭黑相比,低结构炭黑较有可能达到高的浓度,但在分过程中却因此需要较大分力。炭黑的分性能结构程度的影响,由于高结构炭黑具有良好的分性能,所以其着色强度也就自然较强。

在使用粉状炭黑时,会出现分及令人头疼的灰尘问题,因此,可使用母粒或浆状物。

预制炭黑的价格要比单纯使用料黑要高,但若考虑到清洁的工序、高的效率及技术投资少的优点,炭黑制是有其价值的。

光稳定性

光会使塑料老化,尤其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的老化。在配运用有机紫外光吸收和抗氧化可使寿命延长。然而料黑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紫外线稳定

料黑作为紫外光吸收要用作延长塑料制品在户外使用寿命。

浓度为0.5%的小粒径炭黑(20nm)与2%的相对粗粒径的炭黑(95nm)。差不多具有同样的光保护作用。

食品接触

所有涉及到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日用品的着色料,包括料必须符规定的纯净标准。首先,这些标准规定了一般料它的重金属的含量,其组分在0.1n盐酸中的溶解度(和液的酸度一样),以及规定芳香氨的含量。而后,特制定了于炭黑的纯净标准,而这一标准因国家而不同。

分类

生产

要分为灯黑、黑、炉黑和槽黑。

用途

炭黑用途不同,通常分为色素用炭黑、橡用炭黑、导电碳黑和专用碳黑

色素用炭黑—国际上,据炭黑的着色能力,通常分为三类,即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这种分类通常用三个英文母表示,前两个母表示炭黑的着色能力,最后一个母表示生产法。

用炭黑—橡用炭黑原来是粒径大小来分类的,但后来改为氮表面积分类。此外,命时把炭黑料的硫化速度和结构等因素也考虑进去了,由4个系统构成。第一个英文母代表料的硫化速度,以N代表正常硫化速度,S代表缓慢硫化速度。后面3个为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代表炭黑氮表面积范围,共列为0~9个等级。第二和第三个数则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负责炭黑和术语的D24.41委员会指定的,反映不同的结构程度,也就是炭黑大概的高低结构确定的,有一定的任意性。相对而言,数越大,结构越高。

功能

要分为补强碳黑、着色碳黑、导电碳黑等。

型号

要分为N220、N330、N550、N660、N990等。

生产工艺

生产料炭黑的原料是石油产品和沥青煤焦油产品。通过烃类在高温下不完全燃烧或热解而成。

1)灯黑生产工艺

历史上最早的炭黑生产法是灯黑生产工艺,在该工艺过程中,原料在直径大至1.5m的平坦的燃烧盘上燃烧,含有炭黑的燃烧体由铺有砖块的排罩收集,然后通过弯管(弯折1/4)和通管到达沉积的装置。为了控制所产炭黑的特性,应当保在燃烧盘和排罩之间的间隙附近,原料要作不完全燃烧。而在稍进管道里面,燃烧在氧不足下发生热烈解,因而成较大的炭黑颗粒,由于这些原因,组成较宽范围的粒径分布,要特征为颗粒粗大。由于在燃烧盘和排罩间隙间成的颗粒只有小部分能与空中的氧份接触,因此这些炭黑只有少量的表面氧化物,相应的PH值呈中性,并且挥发份极少。

2) 黑的生产工艺

黑此称源于其生产过程:原料烃加热时先气化,然后由可自燃的体(供以能量)作为载体带到燃烧器,炭黑在这些蝙蝠的燃烧器所发出的大量扇形焰中生成。由于每束焰都较小且在空中燃烧,炭黑的成,与灯黑生产工艺很不同(不完全燃烧)。在此炭黑颗粒很细,据不同种类,平均粒径在10~30nm之间,黑平均粒径为13nm。燃烧的焰上,是一个缓慢旋转的充水转鼓,炭黑在转鼓上沉积,在刮到把炭黑刮走,当温度仍高时,新生成炭黑与空中的氧接触,于是发生部分氧化,成了大量的酸性基团,相应黑PH值介于酸性范围。并可得到约6%的挥发份,代表其表面氧化物含量。

3) 槽黑的生产工艺

这种生产工艺以天然作原料,槽黑的工艺与黑生产工艺的体燃烧过程相似,天然燃烧,发出许多扇形焰,得到的产品与黑类似,而不同的是这里采用了平坦的水冷U槽作为炭黑的沉积槽。由于生态和济原因,许多年前就停止了这种法的使用。而黑的生产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此法炭黑工艺仍在运用。

4) 炉黑生产工艺

黑是在大气中生产的,但炉黑生产工艺则是在缺氧条件下的密炉中进的。使用的不是许多束小,而是一团大焰,以油类作原料,并加入可燃体使之达到炉所需温度。而改变炉黑生产工艺条件,可得到所需要之料黑。比如:不同条件下,炭黑可达到广阔的平均粒径范围,从80nm到小至15nmj,更直到细小至黑那样小的颗粒。但对于同一粒径,黑和炉黑还是有区的,要是表面化不同。炉黑产品较为粗糙,平均粒径为40nm。此外,当采用炉黑生产工艺时,可加入少量的碱性化物或其它添加以改变聚集体的聚集度和类型,由此可得到高结构或低结构的炭黑。

由于炉黑是在几乎低于大气压及空不足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所以它们大部分缺乏酸性表面氧化物,然而却发现了其面所提到的呈碱性反应的吡喃酮结构于炉黑的碱性PH值,是因为在终止炭黑生成时喷射化冷水中加入碱土,以及为降低结构而添加的碱性盐。另外,如果此炉黑不再进氧化后处理,则其挥发份含量较低。

中国炭黑行业发展回顾

2000年前,具有5万t 年产能力的炭黑企业只有1 家;2001年年底,全国共有炭黑生产企业发展到111家,总生产达120 万t。其中,生产能力在5万t?a-1以上(包括5万?a-1) 的企业发展到6 家; 具有5万t 年产能力的炭黑企业只有1家。2003 年发展到9 家、全国新增炭黑产能约3815 万t ,全部来自年产115万~210万t 湿法造粒炭黑生产线。

2004年,我国炭黑工业伴随着橡工业前进步伐而同步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炭黑工业总年产能力已超过160万吨,全年炭黑总产量达125万吨,,比2003年增长23%;进约11.37万吨,出约7.8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28.52万吨。

2005年橡用炭黑需求增长率达16%,需求炭黑约149万吨,需要进炭黑10万吨。由于国炭黑企业都在加大出量,2005年全国炭黑出量可达10万吨左右,增长速度为17%。这样,进出基本持平,国市场炭黑需求量则应为实际出产量。

碳黑补强作用的原理

碳黑的补强作用在于它的表面活性而能与橡相结

能够很好地吸附在碳黑表面,润湿碳黑

吸附是一种物理过程,即碳黑与橡分子之间的吸力大于橡分子间的聚力,即物理吸附。

这种结力比较弱,还不足以说明要的补强作用。

要补强作用在于碳黑的不均匀性,有些活性很大的活化点,具有不配对的电子,能与橡起化作用。

吸附在碳黑的表面上而有若干个点与碳黑表面起化的结,这种作用称为化吸附,化吸附要比单纯的物理吸附大得多。

这种化吸附的特点是分子链比较容易在碳黑表面上移动,但不易和碳黑离。

这样,橡碳黑就构成了一种能够滑移的强固的键。这种键产生了第二个补强效应。

第一个补强效应是当橡受到外力作用而变时,分子链的滑移及大量的物理吸附作用能够吸收外力的冲击,对外力起的摩擦或滞后变起缓冲作用;

第二个效应是使应力分布均匀。

这两个效应的结果使橡强力增加,抵抗撕裂,同时又不会过于损坏橡的弹性。这是碳黑补强作用的基本原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黑色

下一篇 铁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