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菘蓝

菘蓝 菘蓝(拉丁: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是罂粟菘蓝植物菘蓝直立,绿色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粉霜。该类植物基生蓝绿色,长或长披针。其花瓣黄白,宽楔形端近平,具短爪,角果近长,扁平,无毛,边缘有翅,种子,淡褐色期4~5月,果期5~6月。菘蓝喜温暖候,耐,怕涝。原产于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目录

形态特征

菘蓝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直立,绿色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粉霜。基生莲座状,长至宽倒披针,长5-15厘米,宽1.5-4厘米,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蓝绿色,长或长披针,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

萼片卵形或宽披针,长2-2.5毫米;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端近平,具短爪。角果近长,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种子,长3-3.5毫米,淡褐色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期四月至六月,果期五月至七月。菘蓝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耐严,怕水涝,喜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砂质土壤菘蓝繁殖式为种子繁殖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喜温暖候,耐,怕涝。菘蓝

繁殖栽培

繁殖

菘蓝在5月份时将成熟的种子采集,晾干后储藏,来年进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放置在40℃的温水浸泡3-4小时,捞出后用草木灰或其他药拌种后在播种。播种时间选择在4月下旬,在畦面或垄上2厘米深的沟,理控制株,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沟,然后覆土踩实,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一般一周后即可出苗。

栽培技术

菘蓝选地整地:在种植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

中耕除草:在整个生育期要中耕除草3次,一次在定苗时,一般松土深度为15-20厘米,这时除草不宜使用除草,建议手动除草。第二次在6月末,这时松土深度在20-25厘米,第三次在9月末,后两次除草时如果使用除草,建议使用药害较低的药

施肥浇水:在每次割后要追肥一次,促进植株尽快恢复,一般每次每亩追肥硫酸铵40-50千克以及含钙磷复肥10千克,施肥后立即浇水,稀释肥料浓度,加快植株吸收。

间苗补苗:当苗高6-10厘米时,及时间苗,7厘米定苗,随时注意补苗。

松蓝定苗水追:定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浇水和追肥,生长前期一般宜干不宜湿,促使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多雨地区和季床间沟要加深,地周围要沟,以便及时排水,避免烂。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除草后,每1公顷施硫酸氨114千克,过磷酸钙112.5千克-225千克,混施入间,然后培土盖肥。

病虫防治

病害

大青叶1松蓝霜霉病:该病是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危害部及叶柄植株下部靠近地面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部出现皮白色霜霉状物,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凸凹不平,进一步发展时面出现绿小斑,以后成为褐色枯斑,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边缘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防治法:收获后,地上部分集中烧毁深埋;注意排水和通透光,理密植,降低湿度,避免与十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轮作;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菘蓝松蓝菌核病:该病危害角果,以部受害最重。受害初期出水浸状青褐色病斑,后全腐烂仅留叶脉受害皮层腐烂,外及叶片黑色粪状菌核,以基部近土表处菌核最多。后期全株变黄死亡。防治法: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喷雾。

腐病:该病多在雨季发生,使腐烂,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法:拔除病株烧毁,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1000倍液浇灌病

虫害

菘蓝菜白蝶:该病系粉蝶科害虫,幼虫危害菘蓝,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虫密度大、危害重时全被吃光,影响菘蓝生长和产量。

防治法:幼虫3龄前(即成虫产卵7天-10天后)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每周喷1次, 共喷3-4次。

小菜蛾:该病系菜蛾科害虫,初孵化幼虫潜入上下表皮中间,取食肉,仅留上表皮,3-4龄幼虫将菘蓝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虫密度大、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

防治法:小菜蛾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锈杀;化防治法同菜白蝶 。

种类介绍

要品种

欧洲菘蓝(原变种)

欧洲菘蓝(原变种)属于植物界,原产欧洲,我国有栽培。二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直立,及基生面带紫红色,上部多分枝植株白色柔毛(尤以幼苗为多),稍带粉霜。基生莲座状,长至长状倒披针,长5-11厘米,宽2-3厘米,灰绿色,端钝,边缘有浅齿,具柄;长6-13厘米,宽2-3厘米,基部状多变化,锐尖或钝,半抱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叶缘中脉具柔毛。萼片近长,长1-1.5毫米;花瓣黄色,宽楔形至宽倒披针,长3.5-4毫米,端平,基部渐狭,具爪。角果楔形,长1-1.5厘米,宽3-4毫米,端平,基部楔形,无毛,果梗细长。种子,长3-4毫米,淡褐色期4-5月,果期5-6月。

毛果菘蓝(变种)

毛果菘蓝(变种)直径2.5-3毫米;角果倒卵状,长7-14毫米,宽3-6毫米,长为宽的2-2.5倍,常有柔毛。果期6-7月。

新疆。生在山坡。欧洲、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菘蓝【药用部位】以入药。

【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解毒,提高免疫功能,抗肿: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

性味功能】:苦,:苦,:清热,解毒,凉血,利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治用法】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炎,性感冒。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黄疸,泻痢,丹毒喉痹疮,痄腮

物种保护

保护级



CITES:
IUCN:LC
极小种群:

植物学史

本草谓菘蓝可以为靛染青,以其菘菜,故菘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声色草

下一篇 藏蓝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