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大黄

山大黄 山大黄,是一种肥厚,表面黄褐色,粗壮,直立无毛,常不分枝,基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下面稍有毛;具短柄或无柄,托叶鞘长卵形,暗褐色,抱的药材。呈不规则类,上端较粗,下端稍细, 长5-10cm,直径1.5-5cm。栓皮多已刮去,表面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新断面黄至棕红色,在紫外光下,显蓝紫色荧光。微......
目录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类,上端较粗,下端稍细, 长5-10cm,直径1.5-5cm。栓皮多已刮去,表面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新断面黄至棕红色,在紫外光下,显蓝紫色荧光。微,味苦、涩。

显微鉴

横切面与大黄不同点:射线细胞1列,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簇晶直径17-85μm,淀粉粒直径3-17μm。

理化鉴

本品新断面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化学成份

大黄含总蒽配1.11%,其中以 黄素( 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为甙元的结型蒽配1.05%,游离型为0.06%,还含食用大黄甙(rhapontin)及大量鞣质[1]。

综合介绍

1. 抗氧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有较强的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作用强度超过三种正品大黄及其他非正品大黄。其所含食用大黄甙(即上大黄甙)也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1]。

2.抗 聚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对原诱导的人聚集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30mg/ml[2]。

3.其他作用 本品无致泻作用[3],本品所含蒽醌类成分

性味】 苦;性

归经大肠

【功能治】 泻热 解毒;凉血瘀。湿热黄疸痢疾腹痛吐血; 衄;跌打瘀痛;毒;糜烂;烧烫伤

【用法用量】 服: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

【注意】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

【各家论述】 。1.《东北常用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瘀血。治黄疸便秘毒,烧烫伤。2.《蒙古草药》:泻实热,通大便,破积滞瘀血。(生用峻下缓下炭止)。治大使热结,痄腮外诸,跌打损伤,汤伤,瘀血肿痛,吐血,衄

【摘录】 《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