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中国传统色彩
名词,象青豆子一样的
颜色。如果豆子是
青色的,则皮最青、豆瓣
颜色稍浅,两个豆瓣间的
颜色最浅。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在一般场
合比较常见。《说文解
字》记载着该词语的详细解释。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
豆青和东青原属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
黄色,至清代纯近
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
粉青、
梅子青弱。d&og......
基本内容
dòu qīng ㄉㄡˋ ㄑㄧㄥ
豆青
[pea green]
豆青
如果豆子是青色的,则皮最青、豆瓣颜色稍浅,两个豆瓣间的颜色最浅。
豆青一般也通指翡翠其中的一种,也就是俗称的豆青种翡翠。
一般这种翡翠属于豆种,比较粗,但是带有淡淡的绿色,顾名思义。称之为豆青。
相关词语
豆饼 豆角 豆蓉 豆祭 豆腐皮 豆瓣儿酱 豆俎 豆娘 豆汁 豆腐饭 豆分瓜剖 豆火 豆花 豆笾 豆秸 豆渣脑筋 豆剖瓜分 豆猪 边豆 煮豆燃萁 贤豆 眼光如豆 料豆儿 毛豆节 水豆腐 舍缘豆 土豆 两豆塞耳 煎豆摘瓜 觞豆 萹豆 赤小豆 宴豆 蹦豆儿 青豆 黄豆芽
词语的来历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相关内容
豆青釉
瓷器釉色名。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豆青和东青原属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烧造豆青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色彩入窑二次烧造,淡雅的釉色衬托下的色彩,更加艳丽妩媚。清代中期以后,豆青色釉还有的在素胎上勾勒出纹饰轮廓线,施以豆青釉,然后入窑烧造成凸起的纹饰。豆青釉透明度不及白釉,故豆青釉青花的效果也不及豆青釉釉上彩。